【目的】湖南的暴雪天气较为少见,为了提高暴雪强度和落区的预报准确率。【方法】利用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及欧洲中心ERA-5再分析数据,对2021年12月25—27日(21·12)、2022年2月21—23日(22·02)发生在湖南的2次暴雪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2次暴雪过程有强度大、影响范围广,暴雪落区较为重合的特点。2次暴雪过程也表现出明显差异,21·12过程的累计降雪量小于22·02过程,但21·12以干雪为主,22·02以湿雪为主。【结论】分析差异的成因发现:(1)22·02过程水汽辐合强度强、延伸高度高、厚度厚,动力条件由南支槽和低涡提供;21·12过程水汽条件相对弱,动力条件由冷锋强迫抬升提供。(2)21·12过程冷空气从低层南下,云中冰相粒子比例大,温度层结满足干雪条件;22·02过程中层气温下降,云中冰相粒子与水相粒子共存,地面气温在0℃以上,故以湿雪为主。
【目的】湖南的暴雪天气较为少见,为了提高暴雪强度和落区的预报准确率。【方法】利用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及欧洲中心ERA-5再分析数据,对2021年12月25—27日(21·12)、2022年2月21—23日(22·02)发生在湖南的2次暴雪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2次暴雪过程有强度大、影响范围广,暴雪落区较为重合的特点。2次暴雪过程也表现出明显差异,21·12过程的累计降雪量小于22·02过程,但21·12以干雪为主,22·02以湿雪为主。【结论】分析差异的成因发现:(1)22·02过程水汽辐合强度强、延伸高度高、厚度厚,动力条件由南支槽和低涡提供;21·12过程水汽条件相对弱,动力条件由冷锋强迫抬升提供。(2)21·12过程冷空气从低层南下,云中冰相粒子比例大,温度层结满足干雪条件;22·02过程中层气温下降,云中冰相粒子与水相粒子共存,地面气温在0℃以上,故以湿雪为主。
在现今存世传王维的雪图中,《江山霁雪图》《江干雪意图》和《长江积雪图》三件长卷作品,因景致与风格的近似被认为源出一幅早期母本。三者相较,《长江积雪图》问世时间虽在明中晚期,但其画幅最为完整,所据底本应为当时的某件全本,是目前探求早已亡佚之母本画面景致和创作时代之重要凭借。画卷以连贯形式展现的"江天暮雪""远浦归帆""平沙落雁""古木寒鸦"等景致,取自北宋中期才开始出现的雪景寒林与潇湘八景主题。以长卷形制的成熟性和主题画意的复合性而论,其母本断非王维生活的唐代所能产生,问世时间不会早于北宋中期,甚至有可能出自南宋或元代画家之手。
在现今存世传王维的雪图中,《江山霁雪图》《江干雪意图》和《长江积雪图》三件长卷作品,因景致与风格的近似被认为源出一幅早期母本。三者相较,《长江积雪图》问世时间虽在明中晚期,但其画幅最为完整,所据底本应为当时的某件全本,是目前探求早已亡佚之母本画面景致和创作时代之重要凭借。画卷以连贯形式展现的"江天暮雪""远浦归帆""平沙落雁""古木寒鸦"等景致,取自北宋中期才开始出现的雪景寒林与潇湘八景主题。以长卷形制的成熟性和主题画意的复合性而论,其母本断非王维生活的唐代所能产生,问世时间不会早于北宋中期,甚至有可能出自南宋或元代画家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