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节约用地,方便管理,应尽可能减小拟建管道与已建管道的并行间距。但是,管道并行敷设的距离太近会对相邻管道的安全构成威胁。另外,过近的管道间距对于管道抢修也有影响。因此,合理确定两管道最小安全间距尤为重要。确定管道并行间距时应充分利用在役管道建设形成的管廊带。结合以往工程经验,经过调研、比选及论证认为,林区、多年冻土区并行敷设管道间距10 m较为合理。在施工中,确保管道爆破施工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综合应用先进的爆破器材和毫秒延时爆破技术可实现近距离(不小于10 m)在役管道爆破作业。随着项目的进展,应对控制爆破方案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将不同间距下的施工、运行费用纳入技术经济比选范围,经综合分析后最终确定最为合理的并行间距及施工措施。
中俄原油管道漠河—大庆段工程(简称漠大线),北起漠河首站,南接大庆末站(现庆铁线林源首站),沿线途经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共12个县市,是中国境内重要的原油管道之一。漠大线原油管道所经过地区地貌类型多样、地质构造复杂、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环境较脆弱。冻土及水毁等地质灾害的潜在威胁,对管道的正常营运构成了危害。管道地质灾害已经成为我国管道安全的主要风险源之一。因此,分析多年冻土对漠大线原油管道的危害,进行危害等级分区,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对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对沿线油气管道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在多年冻土区修建铁路站场路基,打破了原来天然地表与外界的热力平衡,地下温度场将重新分布。利用测试仪器来获取测温变形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处理,探讨站场路基的冻结和融化过程的规律,以及站场路基下温度场的变化规律。通过和普通宽度路基的对比分析,分析宽路基对路基下多年冻土的保护作用,并提出一些工程防治的建议。
应用热状态方程来描述多年冻土的过程变化 ,同时引入稳定深度和时间概念来阐述冻土过程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 ,提出相应的控制建议 ,为多年冻土地区的道路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本文通过青藏公路沥青路面下冻土地温观测,分析冻土过程变化的主要原因。根据青藏公路楚马尔河高平原段的地温温度场的一年观测结果,分析活动层的热状态,并通过热状态方程预测人为多年冻土上限的变化,给出了冻土变化的控制建议。
青藏公路沿线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的总长度为760km。根据气温冻结指数和融化指数可估算最大季节冻结深度和最大季节融化深度。根据含水量划分出5种冻土类型和5个冻胀敏感性等级。提出了光缆埋设若干选线和施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