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9

利用张家口市1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9年—2019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记录中的冻土资料,分析张家口市土壤冻土初日、终日,冻土持续时间及最大冻土深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51年来,张家口市冻土层主要表现为冻土初日推迟,终日提前,冻土日数减少,最大冻土深度减小的总体变化趋势。经过对最大冻土深度与气温相关性分析得出冬季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是影响张家口市季节性冻土的重要因素。

期刊论文 2022-05-31

利用张家口市1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9年—2019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记录中的冻土资料,分析张家口市土壤冻土初日、终日,冻土持续时间及最大冻土深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51年来,张家口市冻土层主要表现为冻土初日推迟,终日提前,冻土日数减少,最大冻土深度减小的总体变化趋势。经过对最大冻土深度与气温相关性分析得出冬季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是影响张家口市季节性冻土的重要因素。

期刊论文 2022-05-31

利用张家口市1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9年—2019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记录中的冻土资料,分析张家口市土壤冻土初日、终日,冻土持续时间及最大冻土深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51年来,张家口市冻土层主要表现为冻土初日推迟,终日提前,冻土日数减少,最大冻土深度减小的总体变化趋势。经过对最大冻土深度与气温相关性分析得出冬季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是影响张家口市季节性冻土的重要因素。

期刊论文 2022-05-31

深大断裂的强烈活动为火山喷发提供了重要的岩浆通道,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口、高出夷平面300~450m,最大厚度可达500m的火山熔岩垂向堆积,加上深部地质作用导致的地壳抬升,为冰川形成-滑动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张家口西北坝缘一带首次发现的冰川遗迹主要有冰碛物、冰水沉积物及冰川地貌。电镜扫描石英砂粒表面可见冰川成因的冰蚀擦痕和碾磨压坑,孢粉显示为干燥寒冷的气候环境。获得了(121.22±6.54)ka和(81.13±4.48)ka的光释光年龄,与河北省第四纪第五冰期和第六冰期相对应,与平原区的黄骅海退和大城海退时间相吻合,显示张家口坝缘一带在晚更新世早中期经历了两期冰川作用。这一发现填补了研究区冰川遗迹研究的空白,为我国东部中低山区第四纪冰川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丰富了我国东部中低山区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年代学数据,对认识本区及我国东部大陆气候特征和第四纪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论文 2021-09-24

深大断裂的强烈活动为火山喷发提供了重要的岩浆通道,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口、高出夷平面300~450m,最大厚度可达500m的火山熔岩垂向堆积,加上深部地质作用导致的地壳抬升,为冰川形成-滑动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张家口西北坝缘一带首次发现的冰川遗迹主要有冰碛物、冰水沉积物及冰川地貌。电镜扫描石英砂粒表面可见冰川成因的冰蚀擦痕和碾磨压坑,孢粉显示为干燥寒冷的气候环境。获得了(121.22±6.54)ka和(81.13±4.48)ka的光释光年龄,与河北省第四纪第五冰期和第六冰期相对应,与平原区的黄骅海退和大城海退时间相吻合,显示张家口坝缘一带在晚更新世早中期经历了两期冰川作用。这一发现填补了研究区冰川遗迹研究的空白,为我国东部中低山区第四纪冰川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丰富了我国东部中低山区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年代学数据,对认识本区及我国东部大陆气候特征和第四纪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论文 2021-09-24

深大断裂的强烈活动为火山喷发提供了重要的岩浆通道,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口、高出夷平面300~450m,最大厚度可达500m的火山熔岩垂向堆积,加上深部地质作用导致的地壳抬升,为冰川形成-滑动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张家口西北坝缘一带首次发现的冰川遗迹主要有冰碛物、冰水沉积物及冰川地貌。电镜扫描石英砂粒表面可见冰川成因的冰蚀擦痕和碾磨压坑,孢粉显示为干燥寒冷的气候环境。获得了(121.22±6.54)ka和(81.13±4.48)ka的光释光年龄,与河北省第四纪第五冰期和第六冰期相对应,与平原区的黄骅海退和大城海退时间相吻合,显示张家口坝缘一带在晚更新世早中期经历了两期冰川作用。这一发现填补了研究区冰川遗迹研究的空白,为我国东部中低山区第四纪冰川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丰富了我国东部中低山区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年代学数据,对认识本区及我国东部大陆气候特征和第四纪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论文 2021-09-24

基于1961-2019年张家口市14个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利用Kriging空间插值、趋势系数、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和Mann-Kendall法全面分析了该地区降(积)雪资源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各雪资源要素多年均值空间分布总体呈自北向南递减趋势,雪资源丰富区位于崇礼以北县区。多数要素表现出全市一致的空间变化特征。2)近59a来,降(积)雪主要发生于当年11月至次年3月。全市平均初(终)雪日显著推迟(提前),雪期、降雪日数显著减少,线性倾向率分别为-3.20d/10a、-4.18d/10a、-7.38d/10a、-4.18d/10a。而降雪量、积雪日数(深度)呈在波动中缓慢上升趋势。3)平均雪期、降雪日数和初(终)雪日呈现"∩"型年代际变化趋势,而平均降雪量、积雪日数(深度)总体走势相反。初(终)雪日、积雪日数分别在2003、1997、1979年前后发生突变,其余要素未有突变现象。

期刊论文 2021-04-19 DOI: 10.13448/j.cnki.jalre.2021.129

基于1961-2019年张家口市14个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利用Kriging空间插值、趋势系数、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和Mann-Kendall法全面分析了该地区降(积)雪资源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各雪资源要素多年均值空间分布总体呈自北向南递减趋势,雪资源丰富区位于崇礼以北县区。多数要素表现出全市一致的空间变化特征。2)近59a来,降(积)雪主要发生于当年11月至次年3月。全市平均初(终)雪日显著推迟(提前),雪期、降雪日数显著减少,线性倾向率分别为-3.20d/10a、-4.18d/10a、-7.38d/10a、-4.18d/10a。而降雪量、积雪日数(深度)呈在波动中缓慢上升趋势。3)平均雪期、降雪日数和初(终)雪日呈现"∩"型年代际变化趋势,而平均降雪量、积雪日数(深度)总体走势相反。初(终)雪日、积雪日数分别在2003、1997、1979年前后发生突变,其余要素未有突变现象。

期刊论文 2021-04-19 DOI: 10.13448/j.cnki.jalre.2021.129

基于1961-2019年张家口市14个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利用Kriging空间插值、趋势系数、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和Mann-Kendall法全面分析了该地区降(积)雪资源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各雪资源要素多年均值空间分布总体呈自北向南递减趋势,雪资源丰富区位于崇礼以北县区。多数要素表现出全市一致的空间变化特征。2)近59a来,降(积)雪主要发生于当年11月至次年3月。全市平均初(终)雪日显著推迟(提前),雪期、降雪日数显著减少,线性倾向率分别为-3.20d/10a、-4.18d/10a、-7.38d/10a、-4.18d/10a。而降雪量、积雪日数(深度)呈在波动中缓慢上升趋势。3)平均雪期、降雪日数和初(终)雪日呈现"∩"型年代际变化趋势,而平均降雪量、积雪日数(深度)总体走势相反。初(终)雪日、积雪日数分别在2003、1997、1979年前后发生突变,其余要素未有突变现象。

期刊论文 2021-04-19 DOI: 10.13448/j.cnki.jalre.2021.129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9条  共9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