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7

该研究旨在揭示天文强迫下海平面变化对深水沉积体系,尤其是砂体发育的影响机制。通过分析气候周期性波动对南海珠江口盆地深水沉积体系的影响,进一步探索海平面变化与深水扇体的响应关系,为深水油气储层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文中采用旋回地层学分析方法建立高分辨率绝对天文年代标尺,运用DYNOT,ρ1模型恢复海平面变化曲线,并结合高分辨率地震属性分析及钻井数据,对南海珠江口盆地渐新世深水沉积体系的砂体发育进行了定量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4 Myr的天文周期在控制海平面变化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影响了主要砂体发育时期的形成;识别了6个主要砂体发育时期(约33.9,31.1,29.2,27.4,25.3,23.0 Ma),且在该时期识别了17个深水扇体。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天文强迫下气候-海平面-沉积体系的耦合关系,而且为深水油气储层预测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论文 2024-11-20

该研究旨在揭示天文强迫下海平面变化对深水沉积体系,尤其是砂体发育的影响机制。通过分析气候周期性波动对南海珠江口盆地深水沉积体系的影响,进一步探索海平面变化与深水扇体的响应关系,为深水油气储层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文中采用旋回地层学分析方法建立高分辨率绝对天文年代标尺,运用DYNOT,ρ1模型恢复海平面变化曲线,并结合高分辨率地震属性分析及钻井数据,对南海珠江口盆地渐新世深水沉积体系的砂体发育进行了定量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4 Myr的天文周期在控制海平面变化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影响了主要砂体发育时期的形成;识别了6个主要砂体发育时期(约33.9,31.1,29.2,27.4,25.3,23.0 Ma),且在该时期识别了17个深水扇体。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天文强迫下气候-海平面-沉积体系的耦合关系,而且为深水油气储层预测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论文 2024-11-20

该研究旨在揭示天文强迫下海平面变化对深水沉积体系,尤其是砂体发育的影响机制。通过分析气候周期性波动对南海珠江口盆地深水沉积体系的影响,进一步探索海平面变化与深水扇体的响应关系,为深水油气储层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文中采用旋回地层学分析方法建立高分辨率绝对天文年代标尺,运用DYNOT,ρ1模型恢复海平面变化曲线,并结合高分辨率地震属性分析及钻井数据,对南海珠江口盆地渐新世深水沉积体系的砂体发育进行了定量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4 Myr的天文周期在控制海平面变化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影响了主要砂体发育时期的形成;识别了6个主要砂体发育时期(约33.9,31.1,29.2,27.4,25.3,23.0 Ma),且在该时期识别了17个深水扇体。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天文强迫下气候-海平面-沉积体系的耦合关系,而且为深水油气储层预测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论文 2024-11-20

该研究旨在揭示天文强迫下海平面变化对深水沉积体系,尤其是砂体发育的影响机制。通过分析气候周期性波动对南海珠江口盆地深水沉积体系的影响,进一步探索海平面变化与深水扇体的响应关系,为深水油气储层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文中采用旋回地层学分析方法建立高分辨率绝对天文年代标尺,运用DYNOT,ρ1模型恢复海平面变化曲线,并结合高分辨率地震属性分析及钻井数据,对南海珠江口盆地渐新世深水沉积体系的砂体发育进行了定量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4 Myr的天文周期在控制海平面变化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影响了主要砂体发育时期的形成;识别了6个主要砂体发育时期(约33.9,31.1,29.2,27.4,25.3,23.0 Ma),且在该时期识别了17个深水扇体。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天文强迫下气候-海平面-沉积体系的耦合关系,而且为深水油气储层预测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论文 2024-11-20

国家公园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切实行动。然而,自然灾害是影响国家公园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江源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敏感,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差,一旦破坏,极难恢复。三江源地区地震及其次生灾害频发,对生态环境影响深远。为系统评估地震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的影响,在近年来青藏高原多次地震灾害评估的基础上,构建了地震灾害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直接和间接影响的评估框架。基于此框架,以2021年青海玛多地震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基于遥感和GIS等方法,综合评估了地震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与生态基础设施的影响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地震对国家公园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平台的建设思路。结果表明:地震严重损害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管护设施和冰川、冻土、植被、地表、水系等生态系统要素的结构稳定性,导致区域生态系统的功能受到破坏;地震发生当年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达1492.67亿元,远超116.95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本文提出的评估框架及平台构建思路,可为评估未来地震对三江源乃至整个青藏高原地区国家公园的生态...

期刊论文 2023-06-09

国家公园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切实行动。然而,自然灾害是影响国家公园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江源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敏感,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差,一旦破坏,极难恢复。三江源地区地震及其次生灾害频发,对生态环境影响深远。为系统评估地震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的影响,在近年来青藏高原多次地震灾害评估的基础上,构建了地震灾害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直接和间接影响的评估框架。基于此框架,以2021年青海玛多地震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基于遥感和GIS等方法,综合评估了地震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与生态基础设施的影响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地震对国家公园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平台的建设思路。结果表明:地震严重损害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管护设施和冰川、冻土、植被、地表、水系等生态系统要素的结构稳定性,导致区域生态系统的功能受到破坏;地震发生当年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达1492.67亿元,远超116.95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本文提出的评估框架及平台构建思路,可为评估未来地震对三江源乃至整个青藏高原地区国家公园的生态...

期刊论文 2023-06-09

国家公园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切实行动。然而,自然灾害是影响国家公园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江源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敏感,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差,一旦破坏,极难恢复。三江源地区地震及其次生灾害频发,对生态环境影响深远。为系统评估地震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的影响,在近年来青藏高原多次地震灾害评估的基础上,构建了地震灾害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直接和间接影响的评估框架。基于此框架,以2021年青海玛多地震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基于遥感和GIS等方法,综合评估了地震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与生态基础设施的影响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地震对国家公园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平台的建设思路。结果表明:地震严重损害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管护设施和冰川、冻土、植被、地表、水系等生态系统要素的结构稳定性,导致区域生态系统的功能受到破坏;地震发生当年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达1492.67亿元,远超116.95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本文提出的评估框架及平台构建思路,可为评估未来地震对三江源乃至整个青藏高原地区国家公园的生态...

期刊论文 2023-06-09

全球变暖是当今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等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增加。高纬度冻土区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敏感的区域,同时又是受森林火灾干扰最严重的区域。林火干扰后多年冻土融化,导致多年沉积的土壤碳释放加剧,威胁区域碳平衡。因此,各国对林火干扰下冻土区土壤碳释放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结合相关研究文献,文章在冻土区土壤碳释放规律、林火干扰(火烧强度、火烧频率、火后恢复)对冻土区土壤碳释放的影响,以及林火干扰对冻土区新生湿地土壤碳释放影响等方面进行较系统地综述。综述发现林火可能会增加冻土退化速率,从而迫使冻土层大量的有机碳以CH4和CO2形式释放出来,进而改变区域生态系统碳平衡。同时由于林火干扰下冻土融化形成新生湿地,从而改变了土壤碳释放方式。文章在基于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冻土区土壤碳释放的研究现状,针对高纬度冻土区林火干扰对土壤碳释放的影响从以下3个方面作了研究展望:(1)加强冻土区火烧迹地土壤碳释放的监测研究;(2)加强多...

期刊论文 2022-08-03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22.06.025

全球变暖是当今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等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增加。高纬度冻土区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敏感的区域,同时又是受森林火灾干扰最严重的区域。林火干扰后多年冻土融化,导致多年沉积的土壤碳释放加剧,威胁区域碳平衡。因此,各国对林火干扰下冻土区土壤碳释放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结合相关研究文献,文章在冻土区土壤碳释放规律、林火干扰(火烧强度、火烧频率、火后恢复)对冻土区土壤碳释放的影响,以及林火干扰对冻土区新生湿地土壤碳释放影响等方面进行较系统地综述。综述发现林火可能会增加冻土退化速率,从而迫使冻土层大量的有机碳以CH4和CO2形式释放出来,进而改变区域生态系统碳平衡。同时由于林火干扰下冻土融化形成新生湿地,从而改变了土壤碳释放方式。文章在基于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冻土区土壤碳释放的研究现状,针对高纬度冻土区林火干扰对土壤碳释放的影响从以下3个方面作了研究展望:(1)加强冻土区火烧迹地土壤碳释放的监测研究;(2)加强多...

期刊论文 2022-08-03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22.06.025

全球变暖是当今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等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增加。高纬度冻土区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敏感的区域,同时又是受森林火灾干扰最严重的区域。林火干扰后多年冻土融化,导致多年沉积的土壤碳释放加剧,威胁区域碳平衡。因此,各国对林火干扰下冻土区土壤碳释放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结合相关研究文献,文章在冻土区土壤碳释放规律、林火干扰(火烧强度、火烧频率、火后恢复)对冻土区土壤碳释放的影响,以及林火干扰对冻土区新生湿地土壤碳释放影响等方面进行较系统地综述。综述发现林火可能会增加冻土退化速率,从而迫使冻土层大量的有机碳以CH4和CO2形式释放出来,进而改变区域生态系统碳平衡。同时由于林火干扰下冻土融化形成新生湿地,从而改变了土壤碳释放方式。文章在基于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冻土区土壤碳释放的研究现状,针对高纬度冻土区林火干扰对土壤碳释放的影响从以下3个方面作了研究展望:(1)加强冻土区火烧迹地土壤碳释放的监测研究;(2)加强多...

期刊论文 2022-08-03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22.06.025
  • 首页
  • 1
  • 2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17条,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