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既定负温下冻土中未冻水和固相冰的动态关系与其初始含水率密切相关,冻土中未冻水含量的改变直接影响了其微观结构的变化,加强不同初始含水率下冻土的未冻水含量与微观结构的定量关系研究对于揭示冻土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新型冷冻扫描电镜对既定负温不同初始含水率(11.8%、23.1%、32.2%、42.2%、54.1%、64.2%、74.8%)下的冻结黏土进行微观结构测试,揭示了不同初始含水率下冻土微观结构的演化特征。同时,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试不同初始含水率和不同温度下冻土的未冻水含量变化过程,探讨了既定负温下初始含水率对冻土未冻水含量与其微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冻结黏土含水率在液限范围内,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增加,孔隙结构由集合物间孔隙向粒间孔隙发育,含水率超过液限后,随着初始含水率增加,超集合物间孔隙开始发育,并且在同一负温条件下,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增加,孔隙分形维数和孔隙面积随之增大;对于高温冻土,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增加,孔隙分形维数随未冻水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对于低温冻土,孔隙分形维数随未冻水含量的减少而增加;最后,建立了不同试验条件下冻土微观结构与其未冻水含量的经...
在既定负温下冻土中未冻水和固相冰的动态关系与其初始含水率密切相关,冻土中未冻水含量的改变直接影响了其微观结构的变化,加强不同初始含水率下冻土的未冻水含量与微观结构的定量关系研究对于揭示冻土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新型冷冻扫描电镜对既定负温不同初始含水率(11.8%、23.1%、32.2%、42.2%、54.1%、64.2%、74.8%)下的冻结黏土进行微观结构测试,揭示了不同初始含水率下冻土微观结构的演化特征。同时,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试不同初始含水率和不同温度下冻土的未冻水含量变化过程,探讨了既定负温下初始含水率对冻土未冻水含量与其微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冻结黏土含水率在液限范围内,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增加,孔隙结构由集合物间孔隙向粒间孔隙发育,含水率超过液限后,随着初始含水率增加,超集合物间孔隙开始发育,并且在同一负温条件下,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增加,孔隙分形维数和孔隙面积随之增大;对于高温冻土,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增加,孔隙分形维数随未冻水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对于低温冻土,孔隙分形维数随未冻水含量的减少而增加;最后,建立了不同试验条件下冻土微观结构与其未冻水含量的经...
目的:探讨积雪草酸对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OP)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一次性手术摘除双侧卵巢方式构建绝经后OP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9只)、雌二醇组(10只)、积雪草酸低剂量组(10只)、积雪草酸中剂量组(10只)和积雪草酸高剂量组(10只)。另取9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观察骨组织病理改变、骨密度及微结构,以及血清骨代谢指标、骨代谢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雌二醇组和积雪草酸低、中、高剂量组均可减轻骨组织病理改变,增加骨密度,改善骨微结构。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股骨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目(Tb.N)、骨小梁厚度(Tb.Th)下降,结构模式指数(SMI)和骨小梁分离度(Tb.Sp)上升,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下降,Ⅰ型胶原交联氨基端肽(NTX-Ⅰ)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水平上升,骨组织音猬因子(SHH)、细胞表面跨膜蛋白Patched1(Ptc1)、7次跨膜蛋白(Smo)、Gli家族锌指蛋白-1(Gli1)、矮小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保护素(OPG)、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x)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细胞核因...
目的:探讨积雪草酸对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OP)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一次性手术摘除双侧卵巢方式构建绝经后OP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9只)、雌二醇组(10只)、积雪草酸低剂量组(10只)、积雪草酸中剂量组(10只)和积雪草酸高剂量组(10只)。另取9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观察骨组织病理改变、骨密度及微结构,以及血清骨代谢指标、骨代谢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雌二醇组和积雪草酸低、中、高剂量组均可减轻骨组织病理改变,增加骨密度,改善骨微结构。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股骨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目(Tb.N)、骨小梁厚度(Tb.Th)下降,结构模式指数(SMI)和骨小梁分离度(Tb.Sp)上升,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下降,Ⅰ型胶原交联氨基端肽(NTX-Ⅰ)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水平上升,骨组织音猬因子(SHH)、细胞表面跨膜蛋白Patched1(Ptc1)、7次跨膜蛋白(Smo)、Gli家族锌指蛋白-1(Gli1)、矮小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保护素(OPG)、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x)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细胞核因...
探究光照对‘冰川红叶’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 ‘Bingchuanhongye’)生长和叶片呈色的影响,改善‘冰川红叶’的观赏效果,为其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盆栽‘冰川红叶’为研究对象,以‘紫叶’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 ‘Atropurpurea’)为参照,采用遮荫网人工模拟4种光照环境(0%、30%、50%、90%遮荫)进行试验,对不同遮荫度下叶片颜色、表型性状、叶片反射光谱、光合生理参数等进行测定,并对‘冰川红叶’叶片进行叶绿体超微结构观测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1)随遮荫度增加, 2个品种叶色均表现出复绿现象,‘冰川红叶’叶色复绿更明显;叶绿素含量上升,类胡萝卜素、类黄酮、花色素苷含量及合成相关酶活性显著降低。(2)随遮荫度增加,‘冰川红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先上升后下降,净光合速率(P_n)下降;遮荫环境下‘冰川红叶’叶片光谱特征反射率下降,红边参数指示其全光照环境下受到强光胁迫。(3)遮荫后根重比无显...
探究光照对‘冰川红叶’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 ‘Bingchuanhongye’)生长和叶片呈色的影响,改善‘冰川红叶’的观赏效果,为其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盆栽‘冰川红叶’为研究对象,以‘紫叶’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 ‘Atropurpurea’)为参照,采用遮荫网人工模拟4种光照环境(0%、30%、50%、90%遮荫)进行试验,对不同遮荫度下叶片颜色、表型性状、叶片反射光谱、光合生理参数等进行测定,并对‘冰川红叶’叶片进行叶绿体超微结构观测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1)随遮荫度增加, 2个品种叶色均表现出复绿现象,‘冰川红叶’叶色复绿更明显;叶绿素含量上升,类胡萝卜素、类黄酮、花色素苷含量及合成相关酶活性显著降低。(2)随遮荫度增加,‘冰川红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先上升后下降,净光合速率(P_n)下降;遮荫环境下‘冰川红叶’叶片光谱特征反射率下降,红边参数指示其全光照环境下受到强光胁迫。(3)遮荫后根重比无显...
为预测非饱和冻土的导热性能,基于土体微观结构,提出了非饱和冻土特征结构识别算法和多元素生成算法,并将该算法与传统有限单元法组合,建立非饱和冻土导热系数蒙特卡洛预测模型。通过土体SEM电镜图像,采用逆向四参数增长识别法识别土体中各组分含量、大小以及各方向分布概率;改进传统的四参数随机增长法,提出了考虑土、水、冰和气的多元素生成算法;基于生成的非饱和冻土模型,通过蒙特卡洛方法获得非饱和冻土导热系数,并与规范中冻土导热系数进行对比,验证了蒙特卡洛法预测模型的合理性(平均误差饱和度>孔隙率>土颗粒大小>结冰率。各影响因素对非饱和冻土导热系数影响可以归纳为对热通量形成“热链”密度、宽度、连通性、热流承载力以及对“热桥”通量的影响。
为预测非饱和冻土的导热性能,基于土体微观结构,提出了非饱和冻土特征结构识别算法和多元素生成算法,并将该算法与传统有限单元法组合,建立非饱和冻土导热系数蒙特卡洛预测模型。通过土体SEM电镜图像,采用逆向四参数增长识别法识别土体中各组分含量、大小以及各方向分布概率;改进传统的四参数随机增长法,提出了考虑土、水、冰和气的多元素生成算法;基于生成的非饱和冻土模型,通过蒙特卡洛方法获得非饱和冻土导热系数,并与规范中冻土导热系数进行对比,验证了蒙特卡洛法预测模型的合理性(平均误差饱和度>孔隙率>土颗粒大小>结冰率。各影响因素对非饱和冻土导热系数影响可以归纳为对热通量形成“热链”密度、宽度、连通性、热流承载力以及对“热桥”通量的影响。
积雪深度是积雪的重要结构参数,获取高精度雪深空间分布信息对于流域尺度水资源管理、气候变化研究和灾害预报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疆阿尔泰山南坡克兰河上游为研究区,利用C波段全极化GF-3数据及地面同步观测数据,根据VV与HH极化信号在积雪中折射率不同导致相位差异的原理,使用Maxwell-Garnett方程构建同极化相位差(co-polarized phase difference, CPD)的正演模型,并基于CPD与雪深关系构建了雪深反演模型。通过对具有不同积雪条件的浅雪区与深雪区分别进行雪深反演,获得雪深空间分布信息。同时对反演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并与已有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假定研究区积雪各向异性介电常数恒定的理想情况下,CPD仅是雪深的函数,可用半经验的线性模型反演雪深,反演精度的高低与计算CPD过程中使用的滤波器的窗口大小有关,浅雪区的最优滤波窗口为59×59像元,反演精度R为0.83,RMSE为2.72 cm,深雪区的最优滤波窗口为33×33像元,反演精度R为0.54,RMSE为11.69 cm;(2)雪深反演误差与坡度显著相关,随着坡度的增加,雪深的反演误差呈现...
积雪深度是积雪的重要结构参数,获取高精度雪深空间分布信息对于流域尺度水资源管理、气候变化研究和灾害预报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疆阿尔泰山南坡克兰河上游为研究区,利用C波段全极化GF-3数据及地面同步观测数据,根据VV与HH极化信号在积雪中折射率不同导致相位差异的原理,使用Maxwell-Garnett方程构建同极化相位差(co-polarized phase difference, CPD)的正演模型,并基于CPD与雪深关系构建了雪深反演模型。通过对具有不同积雪条件的浅雪区与深雪区分别进行雪深反演,获得雪深空间分布信息。同时对反演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并与已有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假定研究区积雪各向异性介电常数恒定的理想情况下,CPD仅是雪深的函数,可用半经验的线性模型反演雪深,反演精度的高低与计算CPD过程中使用的滤波器的窗口大小有关,浅雪区的最优滤波窗口为59×59像元,反演精度R为0.83,RMSE为2.72 cm,深雪区的最优滤波窗口为33×33像元,反演精度R为0.54,RMSE为11.69 cm;(2)雪深反演误差与坡度显著相关,随着坡度的增加,雪深的反演误差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