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3

为了查明祁连山木里地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规律和地质控制因素,研究陆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制,首先,以祁连山木里聚乎更矿区三露天为研究区,利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资料,开展AMT的二维和三维反演工作;其次,结合测井与钻孔资料,构建综合电性结构模型;最后,综合气源、断裂构造和冻土层等成藏要素,提出祁连山木里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三维电性结构模型以“东西分块、南北分带”为主要电性特征,较好地反映了泥岩、油页岩等主要地层、断裂构造的展布;从三维电性结构模型中新发现了2个“气烟囱”式的断裂通道,呈现“下宽上窄”的特征,指示了断裂破碎带的形态,其控制着区内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天然气水合物主要位于逆冲推覆前锋带断层下盘,控矿构造样式以逆冲前锋型为主;断裂通道及冻土层是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2个重要地质控制因素,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具有“逆冲推覆前锋带、断裂破碎带和冻土层发育区”的规律。

期刊论文 2022-04-07

为了查明祁连山木里地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规律和地质控制因素,研究陆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制,首先,以祁连山木里聚乎更矿区三露天为研究区,利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资料,开展AMT的二维和三维反演工作;其次,结合测井与钻孔资料,构建综合电性结构模型;最后,综合气源、断裂构造和冻土层等成藏要素,提出祁连山木里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三维电性结构模型以“东西分块、南北分带”为主要电性特征,较好地反映了泥岩、油页岩等主要地层、断裂构造的展布;从三维电性结构模型中新发现了2个“气烟囱”式的断裂通道,呈现“下宽上窄”的特征,指示了断裂破碎带的形态,其控制着区内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天然气水合物主要位于逆冲推覆前锋带断层下盘,控矿构造样式以逆冲前锋型为主;断裂通道及冻土层是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2个重要地质控制因素,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具有“逆冲推覆前锋带、断裂破碎带和冻土层发育区”的规律。

期刊论文 2022-04-07

为了查明祁连山木里地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规律和地质控制因素,研究陆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制,首先,以祁连山木里聚乎更矿区三露天为研究区,利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资料,开展AMT的二维和三维反演工作;其次,结合测井与钻孔资料,构建综合电性结构模型;最后,综合气源、断裂构造和冻土层等成藏要素,提出祁连山木里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三维电性结构模型以“东西分块、南北分带”为主要电性特征,较好地反映了泥岩、油页岩等主要地层、断裂构造的展布;从三维电性结构模型中新发现了2个“气烟囱”式的断裂通道,呈现“下宽上窄”的特征,指示了断裂破碎带的形态,其控制着区内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天然气水合物主要位于逆冲推覆前锋带断层下盘,控矿构造样式以逆冲前锋型为主;断裂通道及冻土层是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2个重要地质控制因素,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具有“逆冲推覆前锋带、断裂破碎带和冻土层发育区”的规律。

期刊论文 2022-04-07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潜能巨大、资源量丰富、燃烧值高的未来新能源,但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质和赋存状态,经济开采技术仍面临诸多难题。本文以全球勘探发现存在天然气水合物的地区为基础,介绍了全球主要水合物的海陆资源分布及开采难易程度;以主要影响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式选择因素为基础,分析了天然气水合物在地层中的赋存类型、成藏模式和储层分类方法;以全球已开展的天然气水合物试采项目为基础,对比分析了现有多种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在现有开采方法条件下,为不同赋存状态、成藏模式和储层分类的天然气水合物选择出适合的开采方法,为建立完整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体系和未来实现商业化开采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2-01-28 DOI: 10.16562/j.cnki.0256-1492.2021010601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潜能巨大、资源量丰富、燃烧值高的未来新能源,但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质和赋存状态,经济开采技术仍面临诸多难题。本文以全球勘探发现存在天然气水合物的地区为基础,介绍了全球主要水合物的海陆资源分布及开采难易程度;以主要影响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式选择因素为基础,分析了天然气水合物在地层中的赋存类型、成藏模式和储层分类方法;以全球已开展的天然气水合物试采项目为基础,对比分析了现有多种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在现有开采方法条件下,为不同赋存状态、成藏模式和储层分类的天然气水合物选择出适合的开采方法,为建立完整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体系和未来实现商业化开采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2-01-28 DOI: 10.16562/j.cnki.0256-1492.2021010601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潜能巨大、资源量丰富、燃烧值高的未来新能源,但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质和赋存状态,经济开采技术仍面临诸多难题。本文以全球勘探发现存在天然气水合物的地区为基础,介绍了全球主要水合物的海陆资源分布及开采难易程度;以主要影响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式选择因素为基础,分析了天然气水合物在地层中的赋存类型、成藏模式和储层分类方法;以全球已开展的天然气水合物试采项目为基础,对比分析了现有多种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在现有开采方法条件下,为不同赋存状态、成藏模式和储层分类的天然气水合物选择出适合的开采方法,为建立完整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体系和未来实现商业化开采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2-01-28 DOI: 10.16562/j.cnki.0256-1492.2021010601

天然气水合物因其能量密度巨大、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特点,被誉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战略资源,是常规油气资源的潜力巨大的一种替代能源。青海木里地区三露天井田天然气水合物的发育是该区含煤岩系的充足气源和高寒山区适宜的水合物稳定带耦合作用的结果。将赋存在煤系中的天然气水合物定义为煤系天然气水合物,并将其纳入煤系非常规天然气范畴。为查明其与含煤岩系的密切联系和成矿专属性,探讨煤系天然气水合物的赋存条件,提出勘查开发建议。研究表明:三露天井田煤系天然气水合物气源兼具煤型气与油型气特征,富集层位集中在温压稳定带的中侏罗统江仓组上段,储集层类型及所占比例依次为“裂隙型”65.22%、“裂隙+孔隙型”26.08%、“孔隙型”8.70%。根据现今构造格局,三露天井田被划分为8个区块,其中,以逆断层发育为主、低地层倾角及中-低等断裂密度发育程度的M1、S1和S2区块为天然气水合物的有利富集区。建立了三露天井田煤系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模式,即叠瓦扇式构造与冻土带封堵型,混源充注、短距运移、构造圈闭是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有利因素。最后,以研究区煤系天然气水合物为实例,总结了陆域煤系天然气水合物的基本...

期刊论文 2022-01-26

天然气水合物因其能量密度巨大、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特点,被誉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战略资源,是常规油气资源的潜力巨大的一种替代能源。青海木里地区三露天井田天然气水合物的发育是该区含煤岩系的充足气源和高寒山区适宜的水合物稳定带耦合作用的结果。将赋存在煤系中的天然气水合物定义为煤系天然气水合物,并将其纳入煤系非常规天然气范畴。为查明其与含煤岩系的密切联系和成矿专属性,探讨煤系天然气水合物的赋存条件,提出勘查开发建议。研究表明:三露天井田煤系天然气水合物气源兼具煤型气与油型气特征,富集层位集中在温压稳定带的中侏罗统江仓组上段,储集层类型及所占比例依次为“裂隙型”65.22%、“裂隙+孔隙型”26.08%、“孔隙型”8.70%。根据现今构造格局,三露天井田被划分为8个区块,其中,以逆断层发育为主、低地层倾角及中-低等断裂密度发育程度的M1、S1和S2区块为天然气水合物的有利富集区。建立了三露天井田煤系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模式,即叠瓦扇式构造与冻土带封堵型,混源充注、短距运移、构造圈闭是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有利因素。最后,以研究区煤系天然气水合物为实例,总结了陆域煤系天然气水合物的基本...

期刊论文 2022-01-26

天然气水合物因其能量密度巨大、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特点,被誉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战略资源,是常规油气资源的潜力巨大的一种替代能源。青海木里地区三露天井田天然气水合物的发育是该区含煤岩系的充足气源和高寒山区适宜的水合物稳定带耦合作用的结果。将赋存在煤系中的天然气水合物定义为煤系天然气水合物,并将其纳入煤系非常规天然气范畴。为查明其与含煤岩系的密切联系和成矿专属性,探讨煤系天然气水合物的赋存条件,提出勘查开发建议。研究表明:三露天井田煤系天然气水合物气源兼具煤型气与油型气特征,富集层位集中在温压稳定带的中侏罗统江仓组上段,储集层类型及所占比例依次为“裂隙型”65.22%、“裂隙+孔隙型”26.08%、“孔隙型”8.70%。根据现今构造格局,三露天井田被划分为8个区块,其中,以逆断层发育为主、低地层倾角及中-低等断裂密度发育程度的M1、S1和S2区块为天然气水合物的有利富集区。建立了三露天井田煤系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模式,即叠瓦扇式构造与冻土带封堵型,混源充注、短距运移、构造圈闭是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有利因素。最后,以研究区煤系天然气水合物为实例,总结了陆域煤系天然气水合物的基本...

期刊论文 2022-01-26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能源,中国陆域永久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具有极大的潜力。本文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在祁连山地区、羌塘盆地和漠河盆地天然气水合物远景区取得的大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和成果,分析总结了冻土区的温压条件、冻土条件、气源条件等,探讨了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成矿机制和制约因素,初步建立了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模式,以期为下一轮的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勘查提供地球化学技术支撑。

期刊论文 2019-09-02 DOI: 10.19658/j.issn.1007-2802.2019.38.115
  • 首页
  • 1
  • 2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13条,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