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7

随着我国东北、西北等地区城市发展建设需求的增长,面临长期低温冻融环境因素的混凝土材料应用工程将会持续增加。为此,文章采用室内宏观试验和微观试验分析方法,开展了严寒低温条件下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和破坏形态分布特征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聚乙烯醇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合掺加,抗冻性最强;玄武岩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合掺加,抗冻性次之;玄武岩纤维单独掺加,抗压能力最弱。(2)纤维通过与水泥的黏结在混凝土中起到抗裂的作用,就三种纤维与浆体的机械啮合作用而言,聚丙烯纤维最优、聚乙烯纤维次之,玄武岩纤维较差。(3)纤维材料连接混凝土骨料和胶凝材料,包囊纤维,协同作用,提升力学性能,增强韧性和抗冻性。

期刊论文 2024-04-18

随着我国东北、西北等地区城市发展建设需求的增长,面临长期低温冻融环境因素的混凝土材料应用工程将会持续增加。为此,文章采用室内宏观试验和微观试验分析方法,开展了严寒低温条件下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和破坏形态分布特征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聚乙烯醇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合掺加,抗冻性最强;玄武岩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合掺加,抗冻性次之;玄武岩纤维单独掺加,抗压能力最弱。(2)纤维通过与水泥的黏结在混凝土中起到抗裂的作用,就三种纤维与浆体的机械啮合作用而言,聚丙烯纤维最优、聚乙烯纤维次之,玄武岩纤维较差。(3)纤维材料连接混凝土骨料和胶凝材料,包囊纤维,协同作用,提升力学性能,增强韧性和抗冻性。

期刊论文 2024-04-18

随着我国东北、西北等地区城市发展建设需求的增长,面临长期低温冻融环境因素的混凝土材料应用工程将会持续增加。为此,文章采用室内宏观试验和微观试验分析方法,开展了严寒低温条件下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和破坏形态分布特征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聚乙烯醇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合掺加,抗冻性最强;玄武岩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合掺加,抗冻性次之;玄武岩纤维单独掺加,抗压能力最弱。(2)纤维通过与水泥的黏结在混凝土中起到抗裂的作用,就三种纤维与浆体的机械啮合作用而言,聚丙烯纤维最优、聚乙烯纤维次之,玄武岩纤维较差。(3)纤维材料连接混凝土骨料和胶凝材料,包囊纤维,协同作用,提升力学性能,增强韧性和抗冻性。

期刊论文 2024-04-18

通过对大庆市季节性冻土区冻结粉质黏土不同含水率下抗剪和抗压力学性能的试验,得到低温度下黏聚力c、内摩擦角φ、抗剪强度及抗压强度与含水率的变化规律,以及最优含水率对其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对其初始弹性模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冻结粉质黏土的黏聚力c、内摩擦角φ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后减趋势;其抗剪强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呈先增后减最后趋于稳定,且在最优含水率处达到最大值;抗压强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含水率为25%左右时达到最大值,且抗压强度大小与最优含水率无关;其初始弹性模量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

期刊论文 2021-07-09 DOI: 10.13204/j.gyjzG20040904

通过对大庆市季节性冻土区冻结粉质黏土不同含水率下抗剪和抗压力学性能的试验,得到低温度下黏聚力c、内摩擦角φ、抗剪强度及抗压强度与含水率的变化规律,以及最优含水率对其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对其初始弹性模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冻结粉质黏土的黏聚力c、内摩擦角φ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后减趋势;其抗剪强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呈先增后减最后趋于稳定,且在最优含水率处达到最大值;抗压强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含水率为25%左右时达到最大值,且抗压强度大小与最优含水率无关;其初始弹性模量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

期刊论文 2021-07-09 DOI: 10.13204/j.gyjzG20040904

通过对大庆市季节性冻土区冻结粉质黏土不同含水率下抗剪和抗压力学性能的试验,得到低温度下黏聚力c、内摩擦角φ、抗剪强度及抗压强度与含水率的变化规律,以及最优含水率对其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对其初始弹性模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冻结粉质黏土的黏聚力c、内摩擦角φ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后减趋势;其抗剪强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呈先增后减最后趋于稳定,且在最优含水率处达到最大值;抗压强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含水率为25%左右时达到最大值,且抗压强度大小与最优含水率无关;其初始弹性模量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

期刊论文 2021-07-09 DOI: 10.13204/j.gyjzG20040904

本文从聚氨酯板材的力学性能角度出发,通过模拟实验和理论分析等方法考察了冻土路基采用的硬质聚氨酯泡沫板的抗压性能,分析了模拟施工阶段样品在连续施压状态下的变形量和模拟工后运营阶段样品的动载荷疲劳变形量及变形量与材料压缩应力-应变曲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模拟施工阶段,材料施压卸载后的累计变形量≤6. 3%,在模拟工后运营阶段,加载100万次后,材料的累积形变≤3. 0%,具有较好的抗压性能。

期刊论文 2020-03-12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7条  共7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