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9

拉萨河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是雅鲁藏布江的重要支流之一。以拉萨河谷地为研究地区,以谷地地貌为对象,综合野外实地观测、数字高程模型、卫星遥感影像以及谷地内前人和本研究的黄土光释光测年数据(118±11~82.7±8 ka)、前人研究阶地等第四系沉积物的测年数据,提出了一种以冰川作用为主的拉萨河谷地演化模式,认为现今拉萨河谷地宽阔的形态是发育在该区的一次山谷冰川侵蚀事件的产物,在该次冰川作用下,沿谷地形成开阔的“U”型谷,清空了谷地中早先可能存在的第四系沉积物,塑造了拉萨河谷地的基础。综合拉萨河谷地内第四系沉积物的年龄数据,认为该次冰川作用发生于倒数第二次冰期。伴随本次冰川的退缩和消融,谷地内充填了巨厚的中更新世晚期的冰碛物,以及晚更新世以来的冲洪积物、风成黄土等。

期刊论文 2025-01-27

拉萨河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是雅鲁藏布江的重要支流之一。以拉萨河谷地为研究地区,以谷地地貌为对象,综合野外实地观测、数字高程模型、卫星遥感影像以及谷地内前人和本研究的黄土光释光测年数据(118±11~82.7±8 ka)、前人研究阶地等第四系沉积物的测年数据,提出了一种以冰川作用为主的拉萨河谷地演化模式,认为现今拉萨河谷地宽阔的形态是发育在该区的一次山谷冰川侵蚀事件的产物,在该次冰川作用下,沿谷地形成开阔的“U”型谷,清空了谷地中早先可能存在的第四系沉积物,塑造了拉萨河谷地的基础。综合拉萨河谷地内第四系沉积物的年龄数据,认为该次冰川作用发生于倒数第二次冰期。伴随本次冰川的退缩和消融,谷地内充填了巨厚的中更新世晚期的冰碛物,以及晚更新世以来的冲洪积物、风成黄土等。

期刊论文 2025-01-27

拉萨河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是雅鲁藏布江的重要支流之一。以拉萨河谷地为研究地区,以谷地地貌为对象,综合野外实地观测、数字高程模型、卫星遥感影像以及谷地内前人和本研究的黄土光释光测年数据(118±11~82.7±8 ka)、前人研究阶地等第四系沉积物的测年数据,提出了一种以冰川作用为主的拉萨河谷地演化模式,认为现今拉萨河谷地宽阔的形态是发育在该区的一次山谷冰川侵蚀事件的产物,在该次冰川作用下,沿谷地形成开阔的“U”型谷,清空了谷地中早先可能存在的第四系沉积物,塑造了拉萨河谷地的基础。综合拉萨河谷地内第四系沉积物的年龄数据,认为该次冰川作用发生于倒数第二次冰期。伴随本次冰川的退缩和消融,谷地内充填了巨厚的中更新世晚期的冰碛物,以及晚更新世以来的冲洪积物、风成黄土等。

期刊论文 2025-01-27

拉萨河作为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最大的支流,冰川融水是其径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VIC模型和度日模型构建的VIC_glacier模型,模拟了1990—2010年拉萨河流域径流过程。结果表明:(1)与VIC模型相比,VIC_glacier模型在研究区的径流模拟效果更好,日径流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接近0.8,纳什效率系数在0.75以上;(2)从上游到下游,冰川融水对径流的贡献率分别为21.4%(旁多站)、17.7%(唐加站)、14.5%(拉萨站),呈逐渐减少趋势;(3)冰川径流和非冰川径流年内变化均呈现“单峰型”形态,且在8月份达到峰值;(4)1990—2010年间,年冰川径流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与同期气温上升的变化规律一致;年冰川融水对径流的贡献率与年降水量呈反比关系。研究成果可为拉萨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3-12-16 DOI: 10.19797/j.cnki.1000-0852.20220452

拉萨河作为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最大的支流,冰川融水是其径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VIC模型和度日模型构建的VIC_glacier模型,模拟了1990—2010年拉萨河流域径流过程。结果表明:(1)与VIC模型相比,VIC_glacier模型在研究区的径流模拟效果更好,日径流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接近0.8,纳什效率系数在0.75以上;(2)从上游到下游,冰川融水对径流的贡献率分别为21.4%(旁多站)、17.7%(唐加站)、14.5%(拉萨站),呈逐渐减少趋势;(3)冰川径流和非冰川径流年内变化均呈现“单峰型”形态,且在8月份达到峰值;(4)1990—2010年间,年冰川径流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与同期气温上升的变化规律一致;年冰川融水对径流的贡献率与年降水量呈反比关系。研究成果可为拉萨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3-12-16 DOI: 10.19797/j.cnki.1000-0852.20220452

根据丰、枯水期采集的拉萨河河水、地下水、降水以及冰川水样品,提取采样点子流域面积、地形、岩性以及冰川面积占比等流域特征因子。采用Piper图、Gibbs图分析河流水化学受岩石风化的控制作用;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河流水化学主成分及其与子流域特征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拉萨河河水为HCO3-Ca型水,主要受碳酸盐岩风化控制,蒸发盐岩溶解影响次之,丰水期河水水化学还受降水、冰川融水补给影响。河水水化学特征总体呈现为,随着子流域面积增加、海拔降低,水岩作用增强,碳酸盐岩风化作用增强,蒸发盐岩溶解作用减弱。而枯水期的冰川影响区,由于采样点控制面积大且枯水期地下水补给较强,蒸发盐岩影响作用随碳酸盐岩溶解增强而加强。研究结果为揭示高寒山区河水水化学特征的控制因素及区域规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论文 2023-02-22

根据丰、枯水期采集的拉萨河河水、地下水、降水以及冰川水样品,提取采样点子流域面积、地形、岩性以及冰川面积占比等流域特征因子。采用Piper图、Gibbs图分析河流水化学受岩石风化的控制作用;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河流水化学主成分及其与子流域特征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拉萨河河水为HCO3-Ca型水,主要受碳酸盐岩风化控制,蒸发盐岩溶解影响次之,丰水期河水水化学还受降水、冰川融水补给影响。河水水化学特征总体呈现为,随着子流域面积增加、海拔降低,水岩作用增强,碳酸盐岩风化作用增强,蒸发盐岩溶解作用减弱。而枯水期的冰川影响区,由于采样点控制面积大且枯水期地下水补给较强,蒸发盐岩影响作用随碳酸盐岩溶解增强而加强。研究结果为揭示高寒山区河水水化学特征的控制因素及区域规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论文 2023-02-2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萨河流域的气温经历了10年升高0.54oC的气候变暖,这期间以秋冬季升温为主。在近40年(1963 ̄2004年)气候和28年(1976 ̄2004年)月径流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具有多年冻土的高海拔拉萨河流域的冻土和水文响应。结果表明,冬季径流对11 ̄2月气温升高具有显著响应,在12 ̄2月份增加了16%,其中2月份增加22%。水热相关分析表明,10 ̄11月地表温度升高0.8 ̄0.9oC导致冬季河流水量增多,介于0.9 ̄1.5m深度的季节冻土深度和温度变化导致了径流量变化的响应。20世纪90年代的气候变暖使得多年冻土区的季节冻土深度萎缩了大约14cm,冻土区的冬季径流水文响应比气温更快、更显著。但冻土积雪观测的不足使冬季水文变化具有不确定性。

期刊论文 2006-06-07

【中文摘要】拉萨河是拉萨市和雅鲁藏布江一条重要支流,其源区广布冻土,不仅能敏感反映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在山地水文和生态环境方面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冻土导致了其特殊的水文过程,影响着农业灌溉、湿地生态和城镇抗旱。本项目利用水文气象观测、遥感解译与室内模拟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近40年来拉萨河流域冻土变化进行现场调查,提取数十年的环境信息,在高山带布设自动土壤水分热量观测仪,补充获取水、土、气和生态等方面信息,为积雪和冻土变化研究水文模拟提供支持。基于GIS/DEM建立以积雪消融和冻土水热迁移为主分量的高分辨率(500米格网)分布式冻土水文模型,模拟冻土变化过程中水热迁移规律,探讨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水文循环机理,为枯季水文预报提供技术支撑。本项目对研究青藏高原水文循环及水资源演变及合理开发与优化配置国际跨境河流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2006-01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9条  共9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