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1

水源涵养修复与保护一直是露天矿从开采到闭坑后全生命周期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薄弱环节,涉及高寒冻土区复杂背景下多学科、多圈层环境下更为错综复杂的水问题,其中相互联动水文过程的分析研究更是巨大挑战。在分析自然环境及高寒冻土环境下水传输涵养的影响因素和矿山开采活动对水传输涵养影响的基础上,从不同形式和环境圈层中水的相互交织传输过程,重点分析在自然环境、露天矿生产活动破坏影响和人工修复保护3种情形下的水传输涵养机理。基于全面联系分析查找问题的思路和综合系统治理的原则,提出了水传输涵养系统的概念,并从3个基本构架提出了露天矿水传输涵养系统模式构建:(1)从治理区到与自然水系联通的20余种组合模式及不同类型对象基本适用条件,提出了地表水系联通搭接顶层系统构建;(2)按照近似原位涵养、汇水传输、过水传输、输排通道等功能单元定位,从生态截排水沟、不同截排水沟空间展布样式和输排水骨干网、汇水支网、功能单元分区提出生态截排水网络构建;(3)从微地貌整形、地表毛细沟网络和垂向上多元生态地质层重构理念支撑原位水源涵养系统重构的底层设计。基于以上研究,以5号井为例将其规划建造成10个功能单元分区,实现分区引导...

期刊论文 2024-01-23 DOI: 10.12438/cst.2023-1019

为解决高海拔季节性冻土冻胀融沉问题,文章以甘肃S232项目为例,通过对路基填料、路基排水方式的研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高海拔季节性冻土路基预防冻胀融沉施工方法。详细介绍了高海拔季节性冻土路基预防冻胀融沉施工工艺原理、流程以及施工要点,实践证明,该施工方法切实解决了季节性冻土路基预防冻胀融沉问题,能保证高海拔季节性路基施工质量,在降低质量风险的同时加快了施工进度,值得推广应用。

期刊论文 2023-05-05 DOI: 10.19537/j.cnki.2096-2789.2023.06.018

文章以甘肃S232线达板至合作公路新营关口至合作段一期工程为例,介绍了该工程的施工环境条件,分析了该工程在高海拔季节性冻土环境下的施工难点,由此提出采用高海拔季节性冻土盲沟施工工艺,从施工方案、施工原理、施工流程、材料选用及操作要点五个方面分析该施工工艺,并对其相关防冻措施进行介绍,最后阐述了该施工工艺的优势,可为其他高海拔季节性冻土盲沟施工提供参考,也可为其他普通盲沟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论文 2023-05-05 DOI: 10.19537/j.cnki.2096-2789.2023.06.070

以某公路工程实例为依托,对多年冻土路基设计方案展开分析论述。研究结果表明,在多年冻土区域设计路基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冻土的性质,掌握其在分布情况,并准确预测出冻土的退化趋势,据此设计出合理可行的方案,同时还要设计有效的排水方式,减轻水对路基的破坏,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期刊论文 2022-08-15 DOI: 10.16248/j.cnki.11-3723/u.2022.19.008

近年来,我国季节性冻土区铁路路基冻害研究积累了诸多经验,也取得了良好的工程实践效果。但是,在地质、气候、冻融循环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下,季节性冻土区铁路路基冻害问题仍然突出。在交通强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西部大开发等新时代战略驱动下,越来越多的铁路工程向季节性冻土区推进,我国铁路网也将进一步完善。基于现有研究基础及成果,分别从土体路基、涵顶及桥涵过渡段路基、石质路基等方面,讨论季节性冻土区引发路基冻害的主要因素,对在建铁路和既有铁路的路基冻害治理措施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深化研究建议。

期刊论文 2022-03-22 DOI: 10.19549/j.issn.1001-683x.2021.09.09.001

为研究给排水管道外加保温材料、内通热媒管道措施对防止管道冻结和减小多年冻土影响的效果。文中通过采用两种不同的保温材料进行试验,分析得出聚氨酯保温材料比岩棉更加适用于热媒给排水管道保温,防止管道冻结和维持周围多年冻土的状态。通过建立给排水系统仿真模型分析得出采用管道保温措施的情况下,在土体冻结期内管道内温度为负值;当采用热媒时管道内流体温度可维持正温,不发生冻结。

期刊论文 2022-02-23 DOI: 10.13905/j.cnki.dwjz.2022.01.029

我国地缘辽阔,横跨低中高纬度,国内气象条件较为复杂。其中,高原冻土地区的给排水工程设施是一个明显的挑战。从实践经验来看,冻土地区对于给排水管线的危害表现在对管线自身以及对管线内水的流动性影响。文章针对上述问题,从工程设计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与优化策略,希望能够对于冻土地区的给排水管线建设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期刊论文 2019-10-12 DOI: 10.19537/j.cnki.2096-2789.2019.17.090

受气候变暖和工程活动的影响,冻土极易发生融化而产生融沉变形,并诱发多年冻土区工程构筑物的破坏。在青藏铁路建设阶段,路基的排水沟主要采取"U"型混凝土侧沟、混凝土块拼装式侧沟等柔性结构,但由于受到地基土往复的冻胀、融沉作用,这些路基排水沟破损严重,后期的维修和养护工作困难。本文针对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发育的路基排水沟病害,基于大量的野外病害调查工作,分析总结了排水沟病害的主要类型及其诱发因素,最后提出了几种有效的防排水措施,对于确保青藏铁路的长期安全运营和日常的养护维修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论文 2019-02-26

随着地下空间的利用,基坑降水在整个深基坑施工中尤为重要。体育馆建设PPP项目位于内蒙古牙克石市新区,项目所在地属于多年冻土分布地区,体育馆工程通过20口直径准200mm管井持续降水一周后开挖,但坑底仍有渗水,不能满足基底施工条件。最终通过换填透水层增加渗水盲沟和大截面深井降水方式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期刊论文 2018-12-11 DOI: 10.13616/j.cnki.gcjsysj.2018.11.228

高寒地区的公路隧道普遍面临着冻害威胁,极易产生衬砌开裂、边墙挂冰、路面结冰等病害现象,严重影响隧道正常使用和隧道结构安全。防寒泄水洞作为严寒地区较常用的排水设施,已普遍被隧道工程所采用,但在不同隧道中其排水效果相差较大,这是由于对防寒泄水洞作用机理研究甚少,出现防寒泄水洞错误采用所导致的。文章通过分析防寒泄水洞在不同冻土区隧道中的作用,明确了防寒泄水洞在不同冻土区隧道的适用性及其设计要求,并根据稳定冻结的局部多年冻土隧道中防寒泄水洞只是单纯过水作用,提出了新型的防寒泄水洞断面型式、布置设计,降低了排水系统建设成本,减少了防寒泄水洞施工对主洞结构安全和施工进度的影响,保护了多年冻土的原始状态,有利于隧道结构的长期稳定。

期刊论文 2017-05-31 DOI: 10.13807/j.cnki.mtt.2017.02.001
  • 首页
  • 1
  • 2
  • 3
  • 4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31条,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