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共检索到 6

为明确在排雪横截面不变时某型出口欧洲动车组的排雪特性与排障面板几何构型之间的关联关系,指导积雪加载条件下排障面板拓扑构型设计,运用光滑粒子流体力学方法构建动车组冲击轨道松软积雪数值模型,开展不同前角和张角排障面板在冲击积雪过程中飞雪运动形态、排雪阻力和能耗功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被排除积雪在空中的飞扬形态与排障面板前角与张角密切相关,调整排障面板前角与张角可调整飞雪z方向的飞扬高度和x方向的速度,从而避免空中飞扬的积雪阻挡司机视线,保障动车组安全运行;排障面板前角对动车组x方向排雪阻力影响较小,但可改变z方向排雪阻力的大小和方向;排障面板张角增大会导致x方向排雪阻力增大,z方向排雪阻力先增大后减小;动车组排雪能耗、功率与排障面板前角关联性较小,与排障面板张角呈正相关关系,减小排障面板张角可有效减小排雪能耗和功率,达到减载降负和节能效果。

期刊论文 2024-09-20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4.04.009

为明确在排雪横截面不变时某型出口欧洲动车组的排雪特性与排障面板几何构型之间的关联关系,指导积雪加载条件下排障面板拓扑构型设计,运用光滑粒子流体力学方法构建动车组冲击轨道松软积雪数值模型,开展不同前角和张角排障面板在冲击积雪过程中飞雪运动形态、排雪阻力和能耗功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被排除积雪在空中的飞扬形态与排障面板前角与张角密切相关,调整排障面板前角与张角可调整飞雪z方向的飞扬高度和x方向的速度,从而避免空中飞扬的积雪阻挡司机视线,保障动车组安全运行;排障面板前角对动车组x方向排雪阻力影响较小,但可改变z方向排雪阻力的大小和方向;排障面板张角增大会导致x方向排雪阻力增大,z方向排雪阻力先增大后减小;动车组排雪能耗、功率与排障面板前角关联性较小,与排障面板张角呈正相关关系,减小排障面板张角可有效减小排雪能耗和功率,达到减载降负和节能效果。

期刊论文 2024-09-20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4.04.009

为明确在排雪横截面不变时某型出口欧洲动车组的排雪特性与排障面板几何构型之间的关联关系,指导积雪加载条件下排障面板拓扑构型设计,运用光滑粒子流体力学方法构建动车组冲击轨道松软积雪数值模型,开展不同前角和张角排障面板在冲击积雪过程中飞雪运动形态、排雪阻力和能耗功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被排除积雪在空中的飞扬形态与排障面板前角与张角密切相关,调整排障面板前角与张角可调整飞雪z方向的飞扬高度和x方向的速度,从而避免空中飞扬的积雪阻挡司机视线,保障动车组安全运行;排障面板前角对动车组x方向排雪阻力影响较小,但可改变z方向排雪阻力的大小和方向;排障面板张角增大会导致x方向排雪阻力增大,z方向排雪阻力先增大后减小;动车组排雪能耗、功率与排障面板前角关联性较小,与排障面板张角呈正相关关系,减小排障面板张角可有效减小排雪能耗和功率,达到减载降负和节能效果。

期刊论文 2024-09-20 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24.04.009

为确定动车组前端雪体与排雪阻力间的作用关系,指导积雪加载下动车组高效排雪设计。运用耦合Drucker-Prager失效准则定义下弹塑性积雪本构和光滑粒子流体力学仿真方法,分析积雪冲击时排障面板动态响应及积雪运动状态规律,研究排雪阻力与积雪深度、雪质特性、运行边界间变化规律。基于质量守恒和达朗贝尔原理构建动车组排雪阻力映射模型,揭示动车组前端雪阻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设计运行速度下承受排雪载荷的排障面板处于弹性响应阶段,不会发生塑性破坏;排雪深度为10~410 mm、积雪密度为160~480 kg/m3、行驶速度为80~160 km/h时,排雪阻力与积雪厚度、密度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与排雪速度呈二次正相关关系;排雪阻力理论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数值计算结果;相比摩擦阻力和切削阻力,动车组冲击过程中积雪运动状态改变是排雪阻力形成的主要原因。

期刊论文 2024-05-29

为确定动车组前端雪体与排雪阻力间的作用关系,指导积雪加载下动车组高效排雪设计。运用耦合Drucker-Prager失效准则定义下弹塑性积雪本构和光滑粒子流体力学仿真方法,分析积雪冲击时排障面板动态响应及积雪运动状态规律,研究排雪阻力与积雪深度、雪质特性、运行边界间变化规律。基于质量守恒和达朗贝尔原理构建动车组排雪阻力映射模型,揭示动车组前端雪阻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设计运行速度下承受排雪载荷的排障面板处于弹性响应阶段,不会发生塑性破坏;排雪深度为10~410 mm、积雪密度为160~480 kg/m3、行驶速度为80~160 km/h时,排雪阻力与积雪厚度、密度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与排雪速度呈二次正相关关系;排雪阻力理论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数值计算结果;相比摩擦阻力和切削阻力,动车组冲击过程中积雪运动状态改变是排雪阻力形成的主要原因。

期刊论文 2024-05-29

为确定动车组前端雪体与排雪阻力间的作用关系,指导积雪加载下动车组高效排雪设计。运用耦合Drucker-Prager失效准则定义下弹塑性积雪本构和光滑粒子流体力学仿真方法,分析积雪冲击时排障面板动态响应及积雪运动状态规律,研究排雪阻力与积雪深度、雪质特性、运行边界间变化规律。基于质量守恒和达朗贝尔原理构建动车组排雪阻力映射模型,揭示动车组前端雪阻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设计运行速度下承受排雪载荷的排障面板处于弹性响应阶段,不会发生塑性破坏;排雪深度为10~410 mm、积雪密度为160~480 kg/m3、行驶速度为80~160 km/h时,排雪阻力与积雪厚度、密度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与排雪速度呈二次正相关关系;排雪阻力理论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数值计算结果;相比摩擦阻力和切削阻力,动车组冲击过程中积雪运动状态改变是排雪阻力形成的主要原因。

期刊论文 2024-05-29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6条  共6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