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南极冰盖的季节性消融与扩张影响着西风带的位置、西风的强度以及澳大利亚西南部的降水和陆表风化剥蚀.中新世是地球气候系统从温室向冰室过渡的重要时期,期间伴随着东南极冰盖的大规模消融与扩张以及最终永久性冰盖的形成,且当时的澳大利亚较现今更接近南极地区,进而使其成为研究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冰冻圈间耦合关系的理想靶区.基于对国际大洋发现计划369航次U1516站位沉积物碎屑态组分物质堆积速率、粒度、黏土矿物和元素组成的综合性测试分析,我们重建了中新世构造时间尺度上澳大利亚西南部的陆表风化剥蚀与气候演化历史:早、中中新世(22~12.7Ma)时澳大利亚西南部气候干燥,陆表风化作用弱,陆源物质向海洋的输送量小; 12.7~8Ma时澳大利亚西南部降水增多,陆表风化作用增强,河流入海量增加.这与前人在附近站位的研究结果非常一致,可能指示着:中中新世气候转型期(约14.8~12.8Ma)东南极冰盖扩张,南半球表层海水温度持续下降,促进了南极周边地区海冰的发育,使得西风带位置北移且西风强度增强,进而为澳大利亚西南部带来更多的降水.另外,我们还发现中新世南亚季风与西风带的演化同步,表明当时的南亚季风系...
当前,南极冰盖的季节性消融与扩张影响着西风带的位置、西风的强度以及澳大利亚西南部的降水和陆表风化剥蚀.中新世是地球气候系统从温室向冰室过渡的重要时期,期间伴随着东南极冰盖的大规模消融与扩张以及最终永久性冰盖的形成,且当时的澳大利亚较现今更接近南极地区,进而使其成为研究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冰冻圈间耦合关系的理想靶区.基于对国际大洋发现计划369航次U1516站位沉积物碎屑态组分物质堆积速率、粒度、黏土矿物和元素组成的综合性测试分析,我们重建了中新世构造时间尺度上澳大利亚西南部的陆表风化剥蚀与气候演化历史:早、中中新世(22~12.7Ma)时澳大利亚西南部气候干燥,陆表风化作用弱,陆源物质向海洋的输送量小; 12.7~8Ma时澳大利亚西南部降水增多,陆表风化作用增强,河流入海量增加.这与前人在附近站位的研究结果非常一致,可能指示着:中中新世气候转型期(约14.8~12.8Ma)东南极冰盖扩张,南半球表层海水温度持续下降,促进了南极周边地区海冰的发育,使得西风带位置北移且西风强度增强,进而为澳大利亚西南部带来更多的降水.另外,我们还发现中新世南亚季风与西风带的演化同步,表明当时的南亚季风系...
当前,南极冰盖的季节性消融与扩张影响着西风带的位置、西风的强度以及澳大利亚西南部的降水和陆表风化剥蚀.中新世是地球气候系统从温室向冰室过渡的重要时期,期间伴随着东南极冰盖的大规模消融与扩张以及最终永久性冰盖的形成,且当时的澳大利亚较现今更接近南极地区,进而使其成为研究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冰冻圈间耦合关系的理想靶区.基于对国际大洋发现计划369航次U1516站位沉积物碎屑态组分物质堆积速率、粒度、黏土矿物和元素组成的综合性测试分析,我们重建了中新世构造时间尺度上澳大利亚西南部的陆表风化剥蚀与气候演化历史:早、中中新世(22~12.7Ma)时澳大利亚西南部气候干燥,陆表风化作用弱,陆源物质向海洋的输送量小; 12.7~8Ma时澳大利亚西南部降水增多,陆表风化作用增强,河流入海量增加.这与前人在附近站位的研究结果非常一致,可能指示着:中中新世气候转型期(约14.8~12.8Ma)东南极冰盖扩张,南半球表层海水温度持续下降,促进了南极周边地区海冰的发育,使得西风带位置北移且西风强度增强,进而为澳大利亚西南部带来更多的降水.另外,我们还发现中新世南亚季风与西风带的演化同步,表明当时的南亚季风系...
冰水扇等快速堆积的混杂沉积,多由粗大砾石组成,成层性差,少砂层夹层,缺有机质,用释光和14C等方法测年难度很大。因此,探讨对这类沉积进行定年的方法,并进一步分析其古环境及区域对比意义的工作显得迫切而现实。选取青藏高原东部四川红原龙日坝一个冰水沉积剖面,尝试利用2种宇宙成因核素剖面法:Monte Carlo法和指数拟合法,对冰水扇的形成年代进行定年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龙日坝冰水扇堆积的结束年代为(36.7±4.6)ka或(35.2±3.7)ka,核素继承量为11.3+4.0/-4.0×10~4atmos/g,表面侵蚀速率为0.5+0.3/-0.5cm/ka。剖面密度分析和Monte Carlo控制实验结果显示,核素继承高估了暴露年龄,而不完全暴露则低估了暴露年龄。与冰碛垄宇宙核素测年相比,核素继承是冰水扇定年的主要误差来源。龙日坝冰水扇形成在冰阶(MIS 3b)—间冰阶(MIS 3a)过渡阶段,反映降水和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河流搬运能力增强,沉积物通量增加,冰水扇沉积的环境特征。宇...
冰水扇等快速堆积的混杂沉积,多由粗大砾石组成,成层性差,少砂层夹层,缺有机质,用释光和14C等方法测年难度很大。因此,探讨对这类沉积进行定年的方法,并进一步分析其古环境及区域对比意义的工作显得迫切而现实。选取青藏高原东部四川红原龙日坝一个冰水沉积剖面,尝试利用2种宇宙成因核素剖面法:Monte Carlo法和指数拟合法,对冰水扇的形成年代进行定年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龙日坝冰水扇堆积的结束年代为(36.7±4.6)ka或(35.2±3.7)ka,核素继承量为11.3+4.0/-4.0×10~4atmos/g,表面侵蚀速率为0.5+0.3/-0.5cm/ka。剖面密度分析和Monte Carlo控制实验结果显示,核素继承高估了暴露年龄,而不完全暴露则低估了暴露年龄。与冰碛垄宇宙核素测年相比,核素继承是冰水扇定年的主要误差来源。龙日坝冰水扇形成在冰阶(MIS 3b)—间冰阶(MIS 3a)过渡阶段,反映降水和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河流搬运能力增强,沉积物通量增加,冰水扇沉积的环境特征。宇...
冰水扇等快速堆积的混杂沉积,多由粗大砾石组成,成层性差,少砂层夹层,缺有机质,用释光和14C等方法测年难度很大。因此,探讨对这类沉积进行定年的方法,并进一步分析其古环境及区域对比意义的工作显得迫切而现实。选取青藏高原东部四川红原龙日坝一个冰水沉积剖面,尝试利用2种宇宙成因核素剖面法:Monte Carlo法和指数拟合法,对冰水扇的形成年代进行定年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龙日坝冰水扇堆积的结束年代为(36.7±4.6)ka或(35.2±3.7)ka,核素继承量为11.3+4.0/-4.0×10~4atmos/g,表面侵蚀速率为0.5+0.3/-0.5cm/ka。剖面密度分析和Monte Carlo控制实验结果显示,核素继承高估了暴露年龄,而不完全暴露则低估了暴露年龄。与冰碛垄宇宙核素测年相比,核素继承是冰水扇定年的主要误差来源。龙日坝冰水扇形成在冰阶(MIS 3b)—间冰阶(MIS 3a)过渡阶段,反映降水和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河流搬运能力增强,沉积物通量增加,冰水扇沉积的环境特征。宇...
本文系统归纳了马更些三角洲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的稳定条件、分布特征和水合物成藏特征,指出构造条件、沉积条件和水动力场在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马更些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主要气体来源为热成因气,空间非均质分布特征明显,且与传统油气资源共生成藏。在冻土带底部温度和压力视为均一条件下,可为深部气源提供运移通道的区域主断层等构造条件是天然气水合物聚集成藏的控制因素。储层非均质性影响天然气水合物的空间分布,粗粒沉积是高饱和度水合物富集的有利场所;同时,冻土层在水合物成藏中起到"封盖作用",良好的"储盖组合"有利于水合物富集成藏。此外,深部超压流体系统和浅层重力流系统两大水动力场也是影响该地区天然气运移和水合物赋存与分布的重要地质因素。
中国的冻土区(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的分布及其广泛,介绍了对冻土研究的必要性。通过对不同的控制因素(主要有温度、含水率、含盐量、围压、冻融循环作用、不同类土等)对冻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分析,简单介绍新方法在冻土研究中的应用,最后给出未来冻土研究的见解。
基于开心岭和乌丽地区天然气水合物钻探试验井相关资料,在天然气水合物含油气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对青海南部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要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青海南部冻土区具备较好的形成水合物的温度压力条件,冻土平均厚度达84m,连续稳定发育的冻土层可作为水合物天然的盖层;冻土层下平均地温梯度2.03℃/100m,甲烷水合物稳定带计算值为240~450m;那益雄组煤系烃源岩广泛发育、厚度大、TOC含量高且处于高-过成熟阶段,可以作为良好的烃源岩;区内褶皱、断层、裂隙发育,相互连通后不仅可以为流体提供高效的运移通道,还能为水合物提供良好的储集空间。钻探实践表明:研究区具有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前景,天然气的来源及气体的运移-聚集是其成藏的关键控制因素,并形成以裂缝型天然气水合物为主的水合物矿藏。此外,青藏高原冻土层的发育深刻影响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和保存,其与水合物含油气系统各要素在空间上的配置,共同控制了水合物的形成和分布。
到目前为止,我国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仅限于青海木里三露天地区,钻井揭示该区天然气水合物分布较为分散,那么是什么地质控制因素影响到该区天然气水合物分布的不均匀性?基于此问题,此次在过去工作基础上,重点对神华投资项目实施的青海木里三露天天然气水合物系列钻井揭示的地质资料及各种样品分析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探讨该区天然气水合物气源成因类型、气源有效供应量、不同产状和性质断裂对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三露天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中西部地区气源以热解成因气为主,没有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东部地区气源则以微生物成因气为主,显示研究区气源成因类型对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研究区西部地区气源有效供应量最好,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差,这种气源有效供应状况直接影响着研究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分布的差异性。F1、F2逆冲断层控制着研究区中西部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与分布;F1逆冲断层在研究区东中部地区产状和性质发生改变,不利于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与分布;F30正断层性质影响到研究区西部地区局部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与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