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7

位于青藏高原西部的新藏公路(G219)是连接新疆和西藏的重要交通线,沿线途经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和西昆仑山等众多山脉,这些区域冰湖广泛发育,公路易受潜在冰湖溃决洪水(Glacial Lake Outburst Floods, GLOFs)威胁。本文基于Landsat ETM+和Sentinel-2 MSI遥感影像,采用NDWI方法与人工目视修订相结合方式提取2000年和2022年新藏公路沿线流域冰湖边界数据,并对该区域冰湖时空演变特征、GLOF危险性及潜在受影响路段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1)2022年新藏公路沿线流域共有冰湖1412个,总面积141.13 km2;2000—2022年期间,研究区内面积≥0.01 km2的冰湖数量和面积均呈增长趋势,分别增加了98个(7.46%)和2.16km2(1.56%);海拔4500m以下的冰湖数量和面积相对稳定,而海拔5000 m以上地区的冰湖数量和面积增加相对迅速。(2)对研究区内面积>0.1 km2的70个冰碛湖进行GLOF危险性...

期刊论文 2025-04-14

位于青藏高原西部的新藏公路(G219)是连接新疆和西藏的重要交通线,沿线途经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和西昆仑山等众多山脉,这些区域冰湖广泛发育,公路易受潜在冰湖溃决洪水(Glacial Lake Outburst Floods, GLOFs)威胁。本文基于Landsat ETM+和Sentinel-2 MSI遥感影像,采用NDWI方法与人工目视修订相结合方式提取2000年和2022年新藏公路沿线流域冰湖边界数据,并对该区域冰湖时空演变特征、GLOF危险性及潜在受影响路段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1)2022年新藏公路沿线流域共有冰湖1412个,总面积141.13 km2;2000—2022年期间,研究区内面积≥0.01 km2的冰湖数量和面积均呈增长趋势,分别增加了98个(7.46%)和2.16km2(1.56%);海拔4500m以下的冰湖数量和面积相对稳定,而海拔5000 m以上地区的冰湖数量和面积增加相对迅速。(2)对研究区内面积>0.1 km2的70个冰碛湖进行GLOF危险性...

期刊论文 2025-04-14

位于青藏高原西部的新藏公路(G219)是连接新疆和西藏的重要交通线,沿线途经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和西昆仑山等众多山脉,这些区域冰湖广泛发育,公路易受潜在冰湖溃决洪水(Glacial Lake Outburst Floods, GLOFs)威胁。本文基于Landsat ETM+和Sentinel-2 MSI遥感影像,采用NDWI方法与人工目视修订相结合方式提取2000年和2022年新藏公路沿线流域冰湖边界数据,并对该区域冰湖时空演变特征、GLOF危险性及潜在受影响路段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1)2022年新藏公路沿线流域共有冰湖1412个,总面积141.13 km2;2000—2022年期间,研究区内面积≥0.01 km2的冰湖数量和面积均呈增长趋势,分别增加了98个(7.46%)和2.16km2(1.56%);海拔4500m以下的冰湖数量和面积相对稳定,而海拔5000 m以上地区的冰湖数量和面积增加相对迅速。(2)对研究区内面积>0.1 km2的70个冰碛湖进行GLOF危险性...

期刊论文 2025-04-14

位于青藏高原西部的新藏公路(G219)是连接新疆和西藏的重要交通线,沿线途经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和西昆仑山等众多山脉,这些区域冰湖广泛发育,公路易受潜在冰湖溃决洪水(Glacial Lake Outburst Floods, GLOFs)威胁。本文基于Landsat ETM+和Sentinel-2 MSI遥感影像,采用NDWI方法与人工目视修订相结合方式提取2000年和2022年新藏公路沿线流域冰湖边界数据,并对该区域冰湖时空演变特征、GLOF危险性及潜在受影响路段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1)2022年新藏公路沿线流域共有冰湖1412个,总面积141.13 km2;2000—2022年期间,研究区内面积≥0.01 km2的冰湖数量和面积均呈增长趋势,分别增加了98个(7.46%)和2.16km2(1.56%);海拔4500m以下的冰湖数量和面积相对稳定,而海拔5000 m以上地区的冰湖数量和面积增加相对迅速。(2)对研究区内面积>0.1 km2的70个冰碛湖进行GLOF危险性...

期刊论文 2025-04-14

位于青藏高原西部的新藏公路(G219)是连接新疆和西藏的重要交通线,沿线途经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和西昆仑山等众多山脉,这些区域冰湖广泛发育,公路易受潜在冰湖溃决洪水(Glacial Lake Outburst Floods, GLOFs)威胁。本文基于Landsat ETM+和Sentinel-2 MSI遥感影像,采用NDWI方法与人工目视修订相结合方式提取2000年和2022年新藏公路沿线流域冰湖边界数据,并对该区域冰湖时空演变特征、GLOF危险性及潜在受影响路段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1)2022年新藏公路沿线流域共有冰湖1412个,总面积141.13 km2;2000—2022年期间,研究区内面积≥0.01 km2的冰湖数量和面积均呈增长趋势,分别增加了98个(7.46%)和2.16km2(1.56%);海拔4500m以下的冰湖数量和面积相对稳定,而海拔5000 m以上地区的冰湖数量和面积增加相对迅速。(2)对研究区内面积>0.1 km2的70个冰碛湖进行GLOF危险性...

期刊论文 2025-04-14

新藏公路既是通往西藏地区重要的人员、物资运输通道,又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公路,沿线地质条件复杂、病害发生率高。为研究新藏公路各类路面病害空间分布特征,并揭示病害之间的相互关系,首先对公路沿线现有的主要路面病害进行了全面调查,获得了7类病害的影响范围和病害发生率;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病害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数据拟合的方式,揭示了新藏公路沿线的地表温度、海拔和植被等环境要素与道路病害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发现,对于整个研究路段(叶城—拉孜,共计2 140 km),以每公里为单位,调查得到路面破损率的平均值为2.5%,病害发生率最高的三类病害分别为横向裂缝(58.3%)、纵向裂缝(32.9%)和龟裂(34.1%),是造成新藏公路路况条件下降的主要原因。在现有的7种主要病害中,各类路面病害之间呈现相互影响的特征,相关系数最高的三组病害分别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0.629)、纵向裂缝-网状裂缝(0.494)、横向裂缝-网状裂缝(0.484),一种道路病害的发生,往往会伴随着其余几种道路病害的形成和发育。高海拔地区公路的路面裂缝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较为明显,受太阳辐射和冻融循环的影响,路面裂缝的产生...

期刊论文 2023-01-19

新藏公路既是通往西藏地区重要的人员、物资运输通道,又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公路,沿线地质条件复杂、病害发生率高。为研究新藏公路各类路面病害空间分布特征,并揭示病害之间的相互关系,首先对公路沿线现有的主要路面病害进行了全面调查,获得了7类病害的影响范围和病害发生率;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病害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数据拟合的方式,揭示了新藏公路沿线的地表温度、海拔和植被等环境要素与道路病害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发现,对于整个研究路段(叶城—拉孜,共计2 140 km),以每公里为单位,调查得到路面破损率的平均值为2.5%,病害发生率最高的三类病害分别为横向裂缝(58.3%)、纵向裂缝(32.9%)和龟裂(34.1%),是造成新藏公路路况条件下降的主要原因。在现有的7种主要病害中,各类路面病害之间呈现相互影响的特征,相关系数最高的三组病害分别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0.629)、纵向裂缝-网状裂缝(0.494)、横向裂缝-网状裂缝(0.484),一种道路病害的发生,往往会伴随着其余几种道路病害的形成和发育。高海拔地区公路的路面裂缝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较为明显,受太阳辐射和冻融循环的影响,路面裂缝的产生...

期刊论文 2023-01-19

新藏公路既是通往西藏地区重要的人员、物资运输通道,又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公路,沿线地质条件复杂、病害发生率高。为研究新藏公路各类路面病害空间分布特征,并揭示病害之间的相互关系,首先对公路沿线现有的主要路面病害进行了全面调查,获得了7类病害的影响范围和病害发生率;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病害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数据拟合的方式,揭示了新藏公路沿线的地表温度、海拔和植被等环境要素与道路病害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发现,对于整个研究路段(叶城—拉孜,共计2 140 km),以每公里为单位,调查得到路面破损率的平均值为2.5%,病害发生率最高的三类病害分别为横向裂缝(58.3%)、纵向裂缝(32.9%)和龟裂(34.1%),是造成新藏公路路况条件下降的主要原因。在现有的7种主要病害中,各类路面病害之间呈现相互影响的特征,相关系数最高的三组病害分别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0.629)、纵向裂缝-网状裂缝(0.494)、横向裂缝-网状裂缝(0.484),一种道路病害的发生,往往会伴随着其余几种道路病害的形成和发育。高海拔地区公路的路面裂缝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较为明显,受太阳辐射和冻融循环的影响,路面裂缝的产生...

期刊论文 2023-01-19

文章结合国道219线新藏公路冻土病害处治实践,介绍了冻土的工程特性、分类以及该路线上冻土的冰缘作用,提出了在类似冻土地区公路病害的防治措施。

期刊论文 2009-12-31 DOI: 10.13282/j.cnki.wccst.2009.11.008

文章以新藏公路多年冻土分布特征为依据,对青藏公路多年来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提炼后,按少冰冻土段、多冰冻土段、富冰冻土段、饱冰冻土段和含土冰层路段分别提出了采用填土路基、填土路基增设XPS板、填土路基增设热棒、填石路基、填土路基增设通风管和填土路基与保护冻土组合等设计技术方案,对新藏公路建设与公路建成后运营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论文 2009-01-15
  • 首页
  • 1
  • 2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17条,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