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4

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暖,青藏高原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和危害强度大幅增加,对川藏铁路沿线的滑坡泥石流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了2016年7月至2020年1月之间的Sentinel-1A数据,解译和分析了区域内地物发生的变化情况,采用SBAS-InSAR技术对雅鲁藏布江沿岸的色东普沟发生高位冰崩地质灾害链致灾过程和复活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依据区域内时序相关性的变化情况推断出的灾害事件与SBAS-InSAR的灾害探测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SBAS-InSAR对冰崩-岩崩-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链进行监测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色东普沟自2018年致灾以来,新增5处变形体,累计形变量均已超过40 mm,存在复活迹象。随着气候变暖、降雨量增加、冰川消融,色东普沟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会保持此类灾害事件的高发频发态势,应进一步加强该区域地灾监测,提前开展防治工作。

期刊论文 2024-10-24 DOI: 10.16249/j.cnki.2096-4617.2024.03.001

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暖,青藏高原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和危害强度大幅增加,对川藏铁路沿线的滑坡泥石流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了2016年7月至2020年1月之间的Sentinel-1A数据,解译和分析了区域内地物发生的变化情况,采用SBAS-InSAR技术对雅鲁藏布江沿岸的色东普沟发生高位冰崩地质灾害链致灾过程和复活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依据区域内时序相关性的变化情况推断出的灾害事件与SBAS-InSAR的灾害探测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SBAS-InSAR对冰崩-岩崩-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链进行监测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色东普沟自2018年致灾以来,新增5处变形体,累计形变量均已超过40 mm,存在复活迹象。随着气候变暖、降雨量增加、冰川消融,色东普沟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会保持此类灾害事件的高发频发态势,应进一步加强该区域地灾监测,提前开展防治工作。

期刊论文 2024-10-24 DOI: 10.16249/j.cnki.2096-4617.2024.03.001

山地冰川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调节器和指示器,高时间分辨率、多维度的冰川流速监测能够对其运动造成的相关灾害进行精准的分析和预警.星载SAR技术是冰川运动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采用了基于小基线集的像素偏移量技术,建立了联合升降轨偏移量的三维时序形变求解平差模型.利用2017年升降轨Sentinel-1A/B数据监测了喜马拉雅山中段北坡的错朗玛冰川三维时空运动特征.结果表明,错朗玛冰川在2017年4月13日至2017年12月9日时间段内,在东西向上最大流速为9.8 cm/day,南北方向上以20.5 cm/day的最大速度向北运动,垂直向上在坡度最陡峭处冰川最大速度为7 cm/day.结合地形与当地气温数据,发现该冰川运动整体上以地形因素主导,而外部气温环境会导致冰川流动发生局部特征变化.本文结果可为冰川运动引发的山地灾害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0-06-08

山地冰川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调节器和指示器,高时间分辨率、多维度的冰川流速监测能够对其运动造成的相关灾害进行精准的分析和预警.星载SAR技术是冰川运动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采用了基于小基线集的像素偏移量技术,建立了联合升降轨偏移量的三维时序形变求解平差模型.利用2017年升降轨Sentinel-1A/B数据监测了喜马拉雅山中段北坡的错朗玛冰川三维时空运动特征.结果表明,错朗玛冰川在2017年4月13日至2017年12月9日时间段内,在东西向上最大流速为9.8 cm/day,南北方向上以20.5 cm/day的最大速度向北运动,垂直向上在坡度最陡峭处冰川最大速度为7 cm/day.结合地形与当地气温数据,发现该冰川运动整体上以地形因素主导,而外部气温环境会导致冰川流动发生局部特征变化.本文结果可为冰川运动引发的山地灾害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0-06-08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4条  共4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