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9

本文基于两幅Sentinel-1雷达卫星影像,利用像素偏移追踪技术提取出普若岗日冰川及4条典型冰川的表面流速信息并绘制冰川流速场,以研究普若岗日冰川在2023年9—10月的表面流速和流速分布特征。利用像素偏移追踪技术对两幅SAR影像进行精确配准,得到同名像元在水平方向的像素偏移量,从而获取冰川表面流速。基于冰川流速场对普若岗日冰川表面流速和流速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普若岗日冰川的表面流速整体上较缓慢,平均流速约为0.05 m/d,普若岗日西北部、东北部、中部和西南部4条典型冰川主要流动区域的平均流速分别约为0.20、0.19、0.15和0.04 m/d。研究发现,普若岗日冰川空间位置分布不同的区域,其流速特征也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普若岗日东北部典型冰川比西南部典型冰川的流速更快。

期刊论文 2025-06-20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5.0509

本文基于两幅Sentinel-1雷达卫星影像,利用像素偏移追踪技术提取出普若岗日冰川及4条典型冰川的表面流速信息并绘制冰川流速场,以研究普若岗日冰川在2023年9—10月的表面流速和流速分布特征。利用像素偏移追踪技术对两幅SAR影像进行精确配准,得到同名像元在水平方向的像素偏移量,从而获取冰川表面流速。基于冰川流速场对普若岗日冰川表面流速和流速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普若岗日冰川的表面流速整体上较缓慢,平均流速约为0.05 m/d,普若岗日西北部、东北部、中部和西南部4条典型冰川主要流动区域的平均流速分别约为0.20、0.19、0.15和0.04 m/d。研究发现,普若岗日冰川空间位置分布不同的区域,其流速特征也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普若岗日东北部典型冰川比西南部典型冰川的流速更快。

期刊论文 2025-06-20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5.0509

本文基于两幅Sentinel-1雷达卫星影像,利用像素偏移追踪技术提取出普若岗日冰川及4条典型冰川的表面流速信息并绘制冰川流速场,以研究普若岗日冰川在2023年9—10月的表面流速和流速分布特征。利用像素偏移追踪技术对两幅SAR影像进行精确配准,得到同名像元在水平方向的像素偏移量,从而获取冰川表面流速。基于冰川流速场对普若岗日冰川表面流速和流速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普若岗日冰川的表面流速整体上较缓慢,平均流速约为0.05 m/d,普若岗日西北部、东北部、中部和西南部4条典型冰川主要流动区域的平均流速分别约为0.20、0.19、0.15和0.04 m/d。研究发现,普若岗日冰川空间位置分布不同的区域,其流速特征也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普若岗日东北部典型冰川比西南部典型冰川的流速更快。

期刊论文 2025-06-20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25.0509

基于藏北地区普若岗日冰川1976—2016年多时相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数据,以及气温、降水量数据,采用ARCGIS空间分析、线性趋势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普若岗日冰川和流域湖泊面积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41年普若岗日冰川面积呈显著退缩趋势,41年内冰川面积减少了52.32 km2,减小率为12.01%;冰川西北部退缩最为严重,冰川面积减少了12.29 km2,减小率为15.77%;且冰川西北部、北部、东部和东南部末端消融显著;其他区域也有不同程度的退缩。流域湖泊面积呈显著增长趋势,共增长了27.17 km2,增长率为22.22%;流域气温总体上呈显著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0.48℃;降水量呈不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15 mm。降水对冰川和流域湖泊面积影响较小,温度的持续升高是冰川和流域湖泊变化的主要因素。

期刊论文 2024-04-10 DOI: 10.16765/j.cnki.1673-7148.2024.02.007

基于藏北地区普若岗日冰川1976—2016年多时相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数据,以及气温、降水量数据,采用ARCGIS空间分析、线性趋势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普若岗日冰川和流域湖泊面积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41年普若岗日冰川面积呈显著退缩趋势,41年内冰川面积减少了52.32 km2,减小率为12.01%;冰川西北部退缩最为严重,冰川面积减少了12.29 km2,减小率为15.77%;且冰川西北部、北部、东部和东南部末端消融显著;其他区域也有不同程度的退缩。流域湖泊面积呈显著增长趋势,共增长了27.17 km2,增长率为22.22%;流域气温总体上呈显著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0.48℃;降水量呈不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15 mm。降水对冰川和流域湖泊面积影响较小,温度的持续升高是冰川和流域湖泊变化的主要因素。

期刊论文 2024-04-10 DOI: 10.16765/j.cnki.1673-7148.2024.02.007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计算平台,以青藏高原中部的普若岗日冰原为例,探讨了快速批量处理遥感数据并获取冰川面积变化的方法。结果表明,利用GEE平台结合像元级影像合成和最小归一化积雪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Snow Index, NDSI),可快速获取年度合成影像,提取冰川边界。通过对1988—2020年共512景遥感影像合成计算,获得了1988—2020年普若岗日冰川面积变化特征,分析发现:33 a间冰川面积减小了31.08km2,年均退缩率为0.23%/a,冰川面积退缩主要发生在冰川末端,部分末端在20 a间退缩了1 506 m。相对于冰川的实地观测或传统遥感监测法,本方法提高了影像利用率和数据处理效率,可快速实现冰川面积变化长时序分析,为现代冰川变化研究提供了新途径。

期刊论文 2023-07-05 DOI: 10.13249/j.cnki.sgs.2023.06.001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计算平台,以青藏高原中部的普若岗日冰原为例,探讨了快速批量处理遥感数据并获取冰川面积变化的方法。结果表明,利用GEE平台结合像元级影像合成和最小归一化积雪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Snow Index, NDSI),可快速获取年度合成影像,提取冰川边界。通过对1988—2020年共512景遥感影像合成计算,获得了1988—2020年普若岗日冰川面积变化特征,分析发现:33 a间冰川面积减小了31.08km2,年均退缩率为0.23%/a,冰川面积退缩主要发生在冰川末端,部分末端在20 a间退缩了1 506 m。相对于冰川的实地观测或传统遥感监测法,本方法提高了影像利用率和数据处理效率,可快速实现冰川面积变化长时序分析,为现代冰川变化研究提供了新途径。

期刊论文 2023-07-05 DOI: 10.13249/j.cnki.sgs.2023.06.001

采用高亚洲精细再分析数据(High Asia Refined analysis,HAR)以及Coupled Snowpack and Ice Surface Energy and Mass balance Model(COSIMA)模拟了青藏高原最大冰原——普若岗日2012-04-23—2014-05-11的能量-物质平衡,并分析了普若岗日冰原消融机理。模拟的2012-04-23—2013-05-23与2013-05-23—2014-05-11的物质平衡分别为-0.18 m w.e.、-0.36 m w.e.。在整个研究时段内,冰原西部、中北部等海拔低于5800 m的区域处于物质亏损状态,最大达到-2.69 m w.e.;冰原北部区域因为海拔较高的原因,处于物质积累状态,在东北部区域最高值达到0.85 m w.e.。2013-05-23—2014-05-11用于消融的能量相比2012-04-23—2013-05-23减少,冰川表面消融减速,但普若岗日冰原上空2013-05-23—2014-05-11的固态降水量少于2012-04-23—2013-05-23,因此冰川在2013-05-2...

期刊论文 2021-06-04 DOI: 10.13866/j.azr.2021.04.03

采用高亚洲精细再分析数据(High Asia Refined analysis,HAR)以及Coupled Snowpack and Ice Surface Energy and Mass balance Model(COSIMA)模拟了青藏高原最大冰原——普若岗日2012-04-23—2014-05-11的能量-物质平衡,并分析了普若岗日冰原消融机理。模拟的2012-04-23—2013-05-23与2013-05-23—2014-05-11的物质平衡分别为-0.18 m w.e.、-0.36 m w.e.。在整个研究时段内,冰原西部、中北部等海拔低于5800 m的区域处于物质亏损状态,最大达到-2.69 m w.e.;冰原北部区域因为海拔较高的原因,处于物质积累状态,在东北部区域最高值达到0.85 m w.e.。2013-05-23—2014-05-11用于消融的能量相比2012-04-23—2013-05-23减少,冰川表面消融减速,但普若岗日冰原上空2013-05-23—2014-05-11的固态降水量少于2012-04-23—2013-05-23,因此冰川在2013-05-2...

期刊论文 2021-06-04 DOI: 10.13866/j.azr.2021.04.03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9条  共9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