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6

我国是多年冻土分布面积第三大的国家,具有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探前景。然而,陆域冻土区的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特征与海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有效的陆域冻土区水合物勘探技术成为水合物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关键。这里聚焦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探进展,简要介绍了冻土区水合物勘探历程,重点介绍了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近十多年来冻土区水合物勘探取得的主要成果与进展,主要包括水合物勘探技术、识别标志、储层评价方法、勘查模型和水合物资源环境效应等方面内容,并结合我国冻土区水合物勘探研究现状,展望了陆域冻土区水合物研究发展趋势。

期刊论文 2023-01-13

通过自行研发的一套真空密闭加热脱附以及冷柱头零压力进样装置,对采集到的顶空气样进行轻烃在线分析,实现了天然气水合物轻烃C5-C7化合物的有效检测。根据Kováts保留指数等前人研究成果,对祁连山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天然气水合物轻烃中C5-C7共27个单体化合物进行了定性分析,对该区天然气水合物的轻烃地球化学进行研究。利用甲基环己烷指数对该区天然气水合物成因类型进行划分,揭示木里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气体有2种成因3种类型,其中以混合型为主,并伴有少部分的油型气和煤型气。

期刊论文 2018-06-29

我国青藏高原永久冻土区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缺少有效的勘查技术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陆域水合物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的重要瓶颈。在木里地区开展了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探测天然气水合物方法有效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在探测冻土和水合物方面是有效的。研究区冻土发育,但厚度变化较大,冻土发育状况对水合物成藏有一定控制作用。天然气水合物矿体在电性上表现出三大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作为判断水合物成藏的识别标志。水合物成藏受坳陷南缘的逆冲断裂(F1、F2)控制明显,断裂带不仅是气体运移通道,也是水合物成藏空间。研究结果对推动我国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技术进步和水合物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有积极意义。

期刊论文 2018-01-04

2015年,在祁连山木里冻土区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对接井施工。根据木里地区的地层条件,针对孔壁易出现的水化、坍塌、掉块等现象,制定了冲洗液配方,通过合理调整处理剂的用量,达到良好的护壁及润滑效果。使用过程中对密度、粘度、含砂量、失水量等参数进行了监测,并对冲洗液性能作出及时调整。应用结果表明,该冲洗液配方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能够满足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井钻探施工要求。

期刊论文 2017-01-20

从天然气水合物的温度、气源和水源等基本成藏要素着手,探索我国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及可能的成藏模式。主要分析了羌塘盆地、祁连山地区以及漠河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和温度条件,并进一步总结了其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其中,祁连山木里地区构造、气源和温度等条件相对较好,是目前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研究的有利区域。对木里地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气源、石油地质条件及构造演化特征等方面的分析表明,断裂的发育控制了木里地区天然气水合物藏的形成,下部烃源岩生成的烃类气体在断层的作用下再次运移到水合物稳定带成藏;常规气藏经后期的构造抬升到水合物稳定带也可形成天然气水合物藏。

期刊论文 2013-12-06

以青海省柴达尔—木里铁路、热水—江仓公路沿线两侧约10 km缓冲区为研究区域,以冻土钻孔实测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和评价了经度、纬度、高程、太阳辐射、坡度、坡向、地面曲率等地形—候因子对沿线区域多年冻土分布的影响,建立了以经度、高程、坡度为自变量、多年冻土发生概率为因变量的Logistic模型。借助于GIS软件和DEM数据,完成了道路沿线区域多年冻土分布概率图的绘制和多年冻土分布概率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极可能多年冻土(概率值为0.75~1)的分布面积为1983 km2,占整个研究区域面积的65%;可能多年冻土(概率值为0.5~0.75)的分布区面积为192 k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6%;季节冻土(概率值<0.5)的分布区面积为894 km2,占沿线区域面积的29%。

期刊论文 2010-10-14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6条  共6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