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共检索到 5

东北松嫩平原玉米种植区春旱问题频发,积雪覆盖作为重要的自然水源补给方式,其对缓解春旱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2010—2023年松嫩平原冬季积雪深度及春季土壤墒情等数据,从理论与实证结合角度分析了积雪覆盖缓解春旱的作用机理,构建了理论模型,对比了积雪覆盖与其他保墒技术,为区域春旱缓解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5-06-10

东北松嫩平原玉米种植区春旱问题频发,积雪覆盖作为重要的自然水源补给方式,其对缓解春旱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2010—2023年松嫩平原冬季积雪深度及春季土壤墒情等数据,从理论与实证结合角度分析了积雪覆盖缓解春旱的作用机理,构建了理论模型,对比了积雪覆盖与其他保墒技术,为区域春旱缓解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5-06-10

东北松嫩平原玉米种植区春旱问题频发,积雪覆盖作为重要的自然水源补给方式,其对缓解春旱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2010—2023年松嫩平原冬季积雪深度及春季土壤墒情等数据,从理论与实证结合角度分析了积雪覆盖缓解春旱的作用机理,构建了理论模型,对比了积雪覆盖与其他保墒技术,为区域春旱缓解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5-06-10

受全球气候变暖、冻融作用、地壳运动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形变对区域生产、生活和生态造成一定威胁。松嫩平原黑土区是中国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同时也是典型的季节性冻土区,以往的冻土地表形变监测集中在青藏高原等地区,对松嫩平原等高纬度地带的地表形变监测鲜有提及。论文利用68景Sentinel-1合成孔径雷达影像数据,通过D-InSAR技术获取2016年和2021年松嫩平原黑土区融化期、冻结期地表形变结果,通过空间自相关、变化矩阵和平均中心探索地表形变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断裂带、地下水和土地利用方式分析地表形变成因,主要结果如下:(1)融化期形变量均值较冻结期高且变化幅度明显,融化期形变量平均值113 mm,范围为-63~244mm;冻结期形变量平均值23 mm,范围为-64~120 mm;2016—2021年同一季节地表形变量范围呈现收敛特征。(2)松辽盆地季节性地表形变呈现“冻胀融沉”规律,小兴安岭西部山麓地带形变微小;融化期内沉降区逐渐朝东北方向移动,抬升区由东北向西南转移;冻结期内沉降区由绥化市向西部齐齐哈尔市辐散,抬升区由西北部向中南部转移。(3)地表形变量高值区位于断裂带沿线破碎带...

期刊论文 2024-06-25

受全球气候变暖、冻融作用、地壳运动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形变对区域生产、生活和生态造成一定威胁。松嫩平原黑土区是中国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同时也是典型的季节性冻土区,以往的冻土地表形变监测集中在青藏高原等地区,对松嫩平原等高纬度地带的地表形变监测鲜有提及。论文利用68景Sentinel-1合成孔径雷达影像数据,通过D-InSAR技术获取2016年和2021年松嫩平原黑土区融化期、冻结期地表形变结果,通过空间自相关、变化矩阵和平均中心探索地表形变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断裂带、地下水和土地利用方式分析地表形变成因,主要结果如下:(1)融化期形变量均值较冻结期高且变化幅度明显,融化期形变量平均值113 mm,范围为-63~244mm;冻结期形变量平均值23 mm,范围为-64~120 mm;2016—2021年同一季节地表形变量范围呈现收敛特征。(2)松辽盆地季节性地表形变呈现“冻胀融沉”规律,小兴安岭西部山麓地带形变微小;融化期内沉降区逐渐朝东北方向移动,抬升区由东北向西南转移;冻结期内沉降区由绥化市向西部齐齐哈尔市辐散,抬升区由西北部向中南部转移。(3)地表形变量高值区位于断裂带沿线破碎带...

期刊论文 2024-06-25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5条  共5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