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矿冶生产中,产生了大量的尾矿砂与残矿。其中残余的铀、钍、镭等长寿命放射性元素很容易进入土壤和浅层地下水中,使放射性元素在食物链中富集,最终对生态系统产生潜在的、长久的辐射危害。因此,深入开展典型放射性核素在土壤-地下水系统中污染分布与迁移规律研究是必要的。本研究以江西某铀尾矿库区为对象,通过资料收集与野外勘察,结合场地实测、实验室测试与分析方法。采用静态法分析温度、Ph等因素对核素在土壤中吸附性能的影响,用序贯化学萃取法研究核素在土壤中的各种形态分布,用小型土柱的氖水淋洗实验研究土壤水力学性质,用大型土柱实验研究核素在土壤-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行为。另外,以基础统计学、地统计学为基础,运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获得铀、钍、镭等核素的含量与外界环境中Ph、有机碳等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在横向、纵向的迁移分布规律。研究成果可为我国铀尾矿库放射性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依据。
2016-01【中文摘要】聂聂雄拉冰期是青藏高原上已知规模最大的第四纪冰川作用。喜马拉雅山中段北坡的该期冰川作用报道最多。本项目采用宇宙成因的惰性气体暴露年代测年等技术,确定珠穆朗玛峰、希夏邦马蜂、卓澳友峰等地点的聂聂雄拉冰期的冰碛物暴露年代,通过现代沉积学方法和地貌学方法等宏观和微观手段,确认冰碛物的成因和冰碛成因类型,圈定聂聂雄拉冰期冰川遗迹的分布范围,回答青藏高原开始进入冰冻圈的确切时代,丰富对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演化
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