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3

3

1
2

3
共检索到 3

东亚季风北部边缘区冰期-间冰期尺度植被演替历史研究仍相当薄弱。本项目选择内蒙古东部乌拉盖湖长度为36.55米的U11沉积岩芯为研究对象,基于AMS 14C和OSL年代标尺,通过孢粉组合分析恢复最近两个冰期旋回湖区植被演替历史;利用已建立的温带东亚地区孢粉-气候转换函数定量重建湖区降水和温度的变化过程;力求揭示轨道尺度和千年尺度湖区气候、环境变迁的规律和机制。乌拉盖湖位于气候敏感带,U11岩芯沉积连续且分辨率高,21万年以来湖区植被演替与气候变化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认识我国北方半干旱区植被格局和降水分布在轨道尺度上的周期性变化和在亚轨道尺度上的快速突变,从而为准确评估未来环境发展趋势提供科学依据。

2014-01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可能引发的生态后果已广受关注,如何准确评估未来气候变化的环境效应,探讨人类活动的影响和适应,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从关键区域入手,选择涵盖未来气候变化特征,又与现代接轨的全新世,重建植被演替和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恢复农业活动的特征、方式和强度及其与植被和气候变化关系,可为评估未来气候变化的环境效应,以及人类影响与适应研究提供依据。本课题拟选取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运用花粉和木炭记录重建全新世植被演替和重要气候阶段的植被格局;通过考古植物指标记录判别西辽河流域旱作农业的起源与发展,揭示全新世不同文化期农业活动特征、方式和强度。通过植被记录、农业活动证据以及考古文献和历史资料,结合高精度AMS14C年代,与高分辨气候变化序列进行对比研究,探讨气候变化与植被和农业活动的关系,分辨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植被演替和格局的影响,从基础理论和环境评估两个层面提出新的认识和建议。

2014-01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3条  共3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