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3

相变微胶囊(MPCM)具有出色的温度调节能力,将其集成到注浆材料中加固围岩地层,可有效缓解隧道冻害。为了获得具有优异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相变微胶囊水泥注浆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水胶比、MPCM掺量、硅灰掺量和速凝剂掺量对复合水泥基注浆材料的影响,并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配合比优化。结果表明:(1)水胶比由0.6增至0.9,浆体流动度提高87.25%;硅灰掺量为15%时可使析水率降低91.07%;1.5%速凝剂掺量可使初凝和终凝时间分别缩短22.35%和27.55%;掺入MPCM后会对浆体可注性产生不利影响;(2)随着水胶比和MPCM掺量增加,复合材料抗压和抗折强度最高分别下降34.10%和41.67%,而硅灰掺量为10%时其力学强度达到最高;经过100次冻融循环后,与未掺MPCP的复合材料相比,10%MPCM掺量可使其抗压强度比值提高了86.02%,抗冻性能最佳;(3)MPCM颗粒可与周围胶凝材料紧密黏结形成致密结构,但较大掺量的MPCM易聚集而使孔隙率增加;MPCM的热调节能力可使水化凝胶在冻融循环下保持结构完整性;(4)0.7水胶比、10%掺量硅灰和1.5%掺量速凝剂的注浆材料...

期刊论文 2025-04-07

相变微胶囊(MPCM)具有出色的温度调节能力,将其集成到注浆材料中加固围岩地层,可有效缓解隧道冻害。为了获得具有优异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相变微胶囊水泥注浆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水胶比、MPCM掺量、硅灰掺量和速凝剂掺量对复合水泥基注浆材料的影响,并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配合比优化。结果表明:(1)水胶比由0.6增至0.9,浆体流动度提高87.25%;硅灰掺量为15%时可使析水率降低91.07%;1.5%速凝剂掺量可使初凝和终凝时间分别缩短22.35%和27.55%;掺入MPCM后会对浆体可注性产生不利影响;(2)随着水胶比和MPCM掺量增加,复合材料抗压和抗折强度最高分别下降34.10%和41.67%,而硅灰掺量为10%时其力学强度达到最高;经过100次冻融循环后,与未掺MPCP的复合材料相比,10%MPCM掺量可使其抗压强度比值提高了86.02%,抗冻性能最佳;(3)MPCM颗粒可与周围胶凝材料紧密黏结形成致密结构,但较大掺量的MPCM易聚集而使孔隙率增加;MPCM的热调节能力可使水化凝胶在冻融循环下保持结构完整性;(4)0.7水胶比、10%掺量硅灰和1.5%掺量速凝剂的注浆材料...

期刊论文 2025-04-07

相变微胶囊(MPCM)具有出色的温度调节能力,将其集成到注浆材料中加固围岩地层,可有效缓解隧道冻害。为了获得具有优异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相变微胶囊水泥注浆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水胶比、MPCM掺量、硅灰掺量和速凝剂掺量对复合水泥基注浆材料的影响,并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配合比优化。结果表明:(1)水胶比由0.6增至0.9,浆体流动度提高87.25%;硅灰掺量为15%时可使析水率降低91.07%;1.5%速凝剂掺量可使初凝和终凝时间分别缩短22.35%和27.55%;掺入MPCM后会对浆体可注性产生不利影响;(2)随着水胶比和MPCM掺量增加,复合材料抗压和抗折强度最高分别下降34.10%和41.67%,而硅灰掺量为10%时其力学强度达到最高;经过100次冻融循环后,与未掺MPCP的复合材料相比,10%MPCM掺量可使其抗压强度比值提高了86.02%,抗冻性能最佳;(3)MPCM颗粒可与周围胶凝材料紧密黏结形成致密结构,但较大掺量的MPCM易聚集而使孔隙率增加;MPCM的热调节能力可使水化凝胶在冻融循环下保持结构完整性;(4)0.7水胶比、10%掺量硅灰和1.5%掺量速凝剂的注浆材料...

期刊论文 2025-04-07

相变微胶囊(MPCM)具有出色的温度调节能力,将其集成到注浆材料中加固围岩地层,可有效缓解隧道冻害。为了获得具有优异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相变微胶囊水泥注浆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水胶比、MPCM掺量、硅灰掺量和速凝剂掺量对复合水泥基注浆材料的影响,并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配合比优化。结果表明:(1)水胶比由0.6增至0.9,浆体流动度提高87.25%;硅灰掺量为15%时可使析水率降低91.07%;1.5%速凝剂掺量可使初凝和终凝时间分别缩短22.35%和27.55%;掺入MPCM后会对浆体可注性产生不利影响;(2)随着水胶比和MPCM掺量增加,复合材料抗压和抗折强度最高分别下降34.10%和41.67%,而硅灰掺量为10%时其力学强度达到最高;经过100次冻融循环后,与未掺MPCP的复合材料相比,10%MPCM掺量可使其抗压强度比值提高了86.02%,抗冻性能最佳;(3)MPCM颗粒可与周围胶凝材料紧密黏结形成致密结构,但较大掺量的MPCM易聚集而使孔隙率增加;MPCM的热调节能力可使水化凝胶在冻融循环下保持结构完整性;(4)0.7水胶比、10%掺量硅灰和1.5%掺量速凝剂的注浆材料...

期刊论文 2025-04-07

内蒙古风吹雪区域路堤式公路常存在路面积雪病害,严重威胁公路交通安全且限制交通运输能力,为了有效防治运营公路路面积雪病害和合理设计风吹雪区域的新建公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定量分析多种影响因素下路面积雪病害特征,提出路堤式公路横断面设计参数。依据野外观测数据验证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在来流风速、雪粒粒径、路基高度、路基宽度、边坡比等因素影响下展开风吹雪区域路堤式公路路面积雪病害特征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内蒙古风吹雪区域中为使路堤式公路路面积雪病害最少,宜使用边坡比1∶3、路基高度4 m、路基宽度10~15 m为组合的路基横断面参数;在路堤式公路路域中,迎风坡脚和背风坡脚一定会出现雪粒堆积,迎风坡中和路面右侧会出现雪粒堆积,迎风坡顶和背风坡顶不会出现雪粒堆积;气流受路堤扰动作用下,路堤式公路路域中风速呈现“M”型分布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内蒙古地区新建路堤式公路的风雪流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论文 2024-12-10

内蒙古风吹雪区域路堤式公路常存在路面积雪病害,严重威胁公路交通安全且限制交通运输能力,为了有效防治运营公路路面积雪病害和合理设计风吹雪区域的新建公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定量分析多种影响因素下路面积雪病害特征,提出路堤式公路横断面设计参数。依据野外观测数据验证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在来流风速、雪粒粒径、路基高度、路基宽度、边坡比等因素影响下展开风吹雪区域路堤式公路路面积雪病害特征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内蒙古风吹雪区域中为使路堤式公路路面积雪病害最少,宜使用边坡比1∶3、路基高度4 m、路基宽度10~15 m为组合的路基横断面参数;在路堤式公路路域中,迎风坡脚和背风坡脚一定会出现雪粒堆积,迎风坡中和路面右侧会出现雪粒堆积,迎风坡顶和背风坡顶不会出现雪粒堆积;气流受路堤扰动作用下,路堤式公路路域中风速呈现“M”型分布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内蒙古地区新建路堤式公路的风雪流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论文 2024-12-10

内蒙古风吹雪区域路堤式公路常存在路面积雪病害,严重威胁公路交通安全且限制交通运输能力,为了有效防治运营公路路面积雪病害和合理设计风吹雪区域的新建公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定量分析多种影响因素下路面积雪病害特征,提出路堤式公路横断面设计参数。依据野外观测数据验证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在来流风速、雪粒粒径、路基高度、路基宽度、边坡比等因素影响下展开风吹雪区域路堤式公路路面积雪病害特征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内蒙古风吹雪区域中为使路堤式公路路面积雪病害最少,宜使用边坡比1∶3、路基高度4 m、路基宽度10~15 m为组合的路基横断面参数;在路堤式公路路域中,迎风坡脚和背风坡脚一定会出现雪粒堆积,迎风坡中和路面右侧会出现雪粒堆积,迎风坡顶和背风坡顶不会出现雪粒堆积;气流受路堤扰动作用下,路堤式公路路域中风速呈现“M”型分布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内蒙古地区新建路堤式公路的风雪流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论文 2024-12-10

在寒区桩基工程中,冻土-混凝土界面强度对于桩基础的受力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开敞系统条件下进行了冻土-混凝土界面区的抗拉强度正交试验,利用极差方差分析法,厘清了界面粗糙度、土样含水率、试验温度及干密度4种试验因素对界面冻结抗拉强度影响的主次顺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土样含水率的增大、试验温度的降低及接触面粗糙度的提升均可使界面冻结抗拉强度不断提高;存在临界土样含水率,当含水率位于临界含水率两侧时,接触面粗糙度因水分迁移所形成冰膜改变的程度不同,导致接触面粗糙度的增加对界面冻结抗拉强度增幅的影响程度具有不同的规律。

期刊论文 2024-07-26 DOI: 10.13319/j.cnki.sjztddxxbzrb.20240017

在寒区桩基工程中,冻土-混凝土界面强度对于桩基础的受力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开敞系统条件下进行了冻土-混凝土界面区的抗拉强度正交试验,利用极差方差分析法,厘清了界面粗糙度、土样含水率、试验温度及干密度4种试验因素对界面冻结抗拉强度影响的主次顺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土样含水率的增大、试验温度的降低及接触面粗糙度的提升均可使界面冻结抗拉强度不断提高;存在临界土样含水率,当含水率位于临界含水率两侧时,接触面粗糙度因水分迁移所形成冰膜改变的程度不同,导致接触面粗糙度的增加对界面冻结抗拉强度增幅的影响程度具有不同的规律。

期刊论文 2024-07-26 DOI: 10.13319/j.cnki.sjztddxxbzrb.20240017

在寒区桩基工程中,冻土-混凝土界面强度对于桩基础的受力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开敞系统条件下进行了冻土-混凝土界面区的抗拉强度正交试验,利用极差方差分析法,厘清了界面粗糙度、土样含水率、试验温度及干密度4种试验因素对界面冻结抗拉强度影响的主次顺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土样含水率的增大、试验温度的降低及接触面粗糙度的提升均可使界面冻结抗拉强度不断提高;存在临界土样含水率,当含水率位于临界含水率两侧时,接触面粗糙度因水分迁移所形成冰膜改变的程度不同,导致接触面粗糙度的增加对界面冻结抗拉强度增幅的影响程度具有不同的规律。

期刊论文 2024-07-26 DOI: 10.13319/j.cnki.sjztddxxbzrb.20240017
  • 首页
  • 1
  • 2
  • 3
  • 4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33条,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