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1990—2024年间的Landsat遥感影像与气象数据,文章通过多时相影像计算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结合K-means聚类方法计算羊卓雍措面积,并用一元线性拟合分析其变化趋势。羊湖在1996—2004年间显著扩张,受降水和融水补给增加,输入量超过输出量;2004—2014年间则经历了明显的缩减,归因于气温升高加剧蒸发,且融水和降水输入未显著变化,导致输入量小于输出量。利用傅里叶变换分析湖泊面积时序特征,发现其变化具有低频特性。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羊湖面积的变化受降水、气温和积雪影响的具体过程各不相同。在超过15年周期(0.03 Hz,0.06 Hz)的低频变化中,羊湖面积与降水呈弱相关性,主要受到气温升高和积雪融化的影响,涉及蒸发量的增减以及积雪融化的促进或抑制。在10~15年周期(0.09 Hz,0.12 Hz)范围内,湖泊面积变化由降水和气温共同调控,影响湖泊水量的收支平衡。气候变暖是驱动羊湖面积年代尺度上变化的主要因素。
利用1990—2024年间的Landsat遥感影像与气象数据,文章通过多时相影像计算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结合K-means聚类方法计算羊卓雍措面积,并用一元线性拟合分析其变化趋势。羊湖在1996—2004年间显著扩张,受降水和融水补给增加,输入量超过输出量;2004—2014年间则经历了明显的缩减,归因于气温升高加剧蒸发,且融水和降水输入未显著变化,导致输入量小于输出量。利用傅里叶变换分析湖泊面积时序特征,发现其变化具有低频特性。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羊湖面积的变化受降水、气温和积雪影响的具体过程各不相同。在超过15年周期(0.03 Hz,0.06 Hz)的低频变化中,羊湖面积与降水呈弱相关性,主要受到气温升高和积雪融化的影响,涉及蒸发量的增减以及积雪融化的促进或抑制。在10~15年周期(0.09 Hz,0.12 Hz)范围内,湖泊面积变化由降水和气温共同调控,影响湖泊水量的收支平衡。气候变暖是驱动羊湖面积年代尺度上变化的主要因素。
利用1990—2024年间的Landsat遥感影像与气象数据,文章通过多时相影像计算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结合K-means聚类方法计算羊卓雍措面积,并用一元线性拟合分析其变化趋势。羊湖在1996—2004年间显著扩张,受降水和融水补给增加,输入量超过输出量;2004—2014年间则经历了明显的缩减,归因于气温升高加剧蒸发,且融水和降水输入未显著变化,导致输入量小于输出量。利用傅里叶变换分析湖泊面积时序特征,发现其变化具有低频特性。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羊湖面积的变化受降水、气温和积雪影响的具体过程各不相同。在超过15年周期(0.03 Hz,0.06 Hz)的低频变化中,羊湖面积与降水呈弱相关性,主要受到气温升高和积雪融化的影响,涉及蒸发量的增减以及积雪融化的促进或抑制。在10~15年周期(0.09 Hz,0.12 Hz)范围内,湖泊面积变化由降水和气温共同调控,影响湖泊水量的收支平衡。气候变暖是驱动羊湖面积年代尺度上变化的主要因素。
全球冰川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大陆冰川是全球冰川的主体,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格陵兰岛,山岳冰川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的高海拔山脉。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全球冰川正在加速消融,同时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因素差异,世界冰川消融速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全球冰川加速消融,将引发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包括引发水资源安全危机、加速全球海平面上升、扰乱全球气候、威胁区域生态平衡、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等。为应对全球冰川消融危机,世界各国应尽早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冰川监测与研究,推动国际冰川保护合作与政策协调,提高公众冰川意识,保护冰川依赖型生态系统,同时积极应对冰川消融的社会经济影响。
全球冰川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大陆冰川是全球冰川的主体,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格陵兰岛,山岳冰川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的高海拔山脉。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全球冰川正在加速消融,同时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因素差异,世界冰川消融速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全球冰川加速消融,将引发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包括引发水资源安全危机、加速全球海平面上升、扰乱全球气候、威胁区域生态平衡、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等。为应对全球冰川消融危机,世界各国应尽早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冰川监测与研究,推动国际冰川保护合作与政策协调,提高公众冰川意识,保护冰川依赖型生态系统,同时积极应对冰川消融的社会经济影响。
全球冰川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大陆冰川是全球冰川的主体,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格陵兰岛,山岳冰川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的高海拔山脉。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全球冰川正在加速消融,同时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因素差异,世界冰川消融速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全球冰川加速消融,将引发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包括引发水资源安全危机、加速全球海平面上升、扰乱全球气候、威胁区域生态平衡、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等。为应对全球冰川消融危机,世界各国应尽早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冰川监测与研究,推动国际冰川保护合作与政策协调,提高公众冰川意识,保护冰川依赖型生态系统,同时积极应对冰川消融的社会经济影响。
通过回顾全球范围内冻土的分布、特性及其退化趋势,进一步探讨了气候变暖、地面工程活动及土地利用变化对冻土环境的影响。目前受人类活动与气候变暖的双重影响,出现生态系统的破坏、水资源的变化和地质灾害的增加现象,还对村镇饮水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构成威胁,对地区乃至全球环境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文章强调了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气候适应策略的迫切性,旨在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以缓解和适应这些变化。
通过回顾全球范围内冻土的分布、特性及其退化趋势,进一步探讨了气候变暖、地面工程活动及土地利用变化对冻土环境的影响。目前受人类活动与气候变暖的双重影响,出现生态系统的破坏、水资源的变化和地质灾害的增加现象,还对村镇饮水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构成威胁,对地区乃至全球环境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文章强调了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气候适应策略的迫切性,旨在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以缓解和适应这些变化。
通过回顾全球范围内冻土的分布、特性及其退化趋势,进一步探讨了气候变暖、地面工程活动及土地利用变化对冻土环境的影响。目前受人类活动与气候变暖的双重影响,出现生态系统的破坏、水资源的变化和地质灾害的增加现象,还对村镇饮水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构成威胁,对地区乃至全球环境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文章强调了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气候适应策略的迫切性,旨在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以缓解和适应这些变化。
土壤热状态是指示多年冻土存在及其热稳定性的最关键指标。为探究黄河源头区冻土热状态的较长期变化,首先构建了土壤热传导数学模型并基于HYDRUS-1D模型求解,经参数率定验证,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适用性,然后利用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CMFD)驱动模拟了黄河源头区6个钻孔1979—2018年冻土地温的变化。结果表明,黄河源头区冻土热状态在1999年发生转变:1999年前温度变化速率为-0.037~0.026°C/a,1999年后升温速率为0.006~0.120°C/a。分析表明1998年的气候变暖突变及1999年的极端气候灾害突变是黄河源头区冻土地温在1999年发生突变的主要原因;冻土地温升高,冻土热稳定性下降,将深刻影响冻土水源涵养功能。该研究可厘清高原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为加强黄河源头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