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共检索到 4

为从更精细的角度分析长江上游主汛期典型涝年的降雨特征及气候成因,将长江上游分为5个关键区,利用长江上游1961~2021年282个雨量站逐日降雨资料,通过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长江上游及5个关键区主汛期降雨特征并找出长江上游典型涝年进行分类,最后对不同型降雨典型涝年的水汽输送及气候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1)长江上游与金沙江、长江上游干流降雨量的年际波动总体较为一致,异常涝年的出现时间也较为一致,嘉陵江、岷沱江流域年际波动的阶段性突变较为明显,乌江流域的年际波动则较为平稳;长江上游及5个关键区降雨量周期变化较为一致,均存在3 a左右的振荡周期。(2)长江上游典型涝年5个关键区降雨可分为3类,分别为关键区一致多型、关键区四多一少型及关键区三多两少型。(3)长江上游主汛期不同型降雨的水汽输送来源存在一定差异,关键区一致多型及关键区四多一少型水汽输送主要来自西太平洋及孟加拉湾,而关键区三多两少型水汽输送主要来自西太平洋及南海。(4)青藏高原积雪偏多有利于长江上游降水量偏多;关键区一致多型一般发生于暖海温向冷海温转折变化的年份,而关键区四多一少型及关键区三多两少型一般发生在冬季海温...

期刊论文 2024-01-30 DOI: 10.16232/j.cnki.1001-4179.2024.01.013

为从更精细的角度分析长江上游主汛期典型涝年的降雨特征及气候成因,将长江上游分为5个关键区,利用长江上游1961~2021年282个雨量站逐日降雨资料,通过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长江上游及5个关键区主汛期降雨特征并找出长江上游典型涝年进行分类,最后对不同型降雨典型涝年的水汽输送及气候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1)长江上游与金沙江、长江上游干流降雨量的年际波动总体较为一致,异常涝年的出现时间也较为一致,嘉陵江、岷沱江流域年际波动的阶段性突变较为明显,乌江流域的年际波动则较为平稳;长江上游及5个关键区降雨量周期变化较为一致,均存在3 a左右的振荡周期。(2)长江上游典型涝年5个关键区降雨可分为3类,分别为关键区一致多型、关键区四多一少型及关键区三多两少型。(3)长江上游主汛期不同型降雨的水汽输送来源存在一定差异,关键区一致多型及关键区四多一少型水汽输送主要来自西太平洋及孟加拉湾,而关键区三多两少型水汽输送主要来自西太平洋及南海。(4)青藏高原积雪偏多有利于长江上游降水量偏多;关键区一致多型一般发生于暖海温向冷海温转折变化的年份,而关键区四多一少型及关键区三多两少型一般发生在冬季海温...

期刊论文 2024-01-30 DOI: 10.16232/j.cnki.1001-4179.2024.01.013

基于广西91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降水数据和ERA5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2022年5月21日至6月21日广西“龙舟水”过程的天气气候成因。结果表明:(1)“龙舟水”期间冷空气南下活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南支槽伸至孟加拉湾,水汽条件充沛,冷暖空气交汇导致锋面降水频繁。(2)南海夏季风提前爆发,前期偏强后期减弱,利于雨带滞留广西。(3)200hPa西风急流偏强位置偏南,利于上升运动的维持和加强。(4)基于结构化自组织神经网络聚类的延伸期降水过程预测模型,较好预测出“龙舟水”期间暴雨过程的空间类型和出现时段。

期刊论文 2023-04-06 DOI: 10.19849/j.cnki.CN45-1356/P.2023.1.12

基于广西91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降水数据和ERA5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2022年5月21日至6月21日广西“龙舟水”过程的天气气候成因。结果表明:(1)“龙舟水”期间冷空气南下活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南支槽伸至孟加拉湾,水汽条件充沛,冷暖空气交汇导致锋面降水频繁。(2)南海夏季风提前爆发,前期偏强后期减弱,利于雨带滞留广西。(3)200hPa西风急流偏强位置偏南,利于上升运动的维持和加强。(4)基于结构化自组织神经网络聚类的延伸期降水过程预测模型,较好预测出“龙舟水”期间暴雨过程的空间类型和出现时段。

期刊论文 2023-04-06 DOI: 10.19849/j.cnki.CN45-1356/P.2023.1.12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4条  共4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