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共检索到 3

利用果洛6县2005—2015年这10年的冻土出现时间、冻土完全消融时间、冻土最大深度等资料,对果洛冻土的气候变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通过分析冻土期间的降水量、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和前期降水量、前期平均气温对冻土的气候变化作出初步解释。通过分析发现,甘德近10年全年有冻土,其余地区6—8月基本无冻土。玛沁、玛多最大冻土深度呈逐年减少趋势,其余4县最大冻土深度随时间增加。果洛平均最大冻土深度随前汛期降水量的减少而增加。

期刊论文 2017-01-05 DOI: 10.15913/j.cnki.kjycx.2016.24.125

为了掌握疏勒河上游冻土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于2010年6-7月对这一地区不同生境中的大型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453头,隶属3纲9目13个类群,优势类群为鞘翅目幼虫、双翅目幼虫和鞘翅目成虫。与我国西北高原地区的土壤动物群落相比,疏勒河上游地区的土壤动物数量稀少、生物多样性较低,推测极端干旱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尽管不同植被类型间的大型土壤动物物种组成方面有较大差别,但其生物量和多样性与植被定量指标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之间,土壤动物生物量、个体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都无显著差异(P>0.05),而过渡类型冻土中的土壤动物生物量和个体数却显著大于其他2种冻土类型(P<0.05)。

期刊论文 2011-11-17

【中文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围绕我国云水资源开发中的关键问题,以云水资料与其它资料协同分析为基础,将资料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对云水气候特征和变化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利用ISCCP和MODIS长期卫星云水观测资料,提出中国地区云水资源的气候特征和变化机理;结合GPCP降水资料,计算并建立月平均云水循环次数数据,并进一步分析中国地区云水循环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机理;综合利用卫星和飞机云水观测资料,结合再分析数据集,分析云水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关系;在云水和云水循环次数气候特征和机理分析的基础上,从气候学角度确定人工增雨潜力区,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典型云系云水转化特征。本项目研究可为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科学布局和云水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本项目研究结果针对性强,对云水资源开发具有较强实用价值。

2009-01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3条  共3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