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究冻胀堆砌结构的影响规律,以梯形截面为例,采用室内试验方法,对东港市土壤改良试点的灌溉与排水工程冻土区刚柔混合衬砌梯形渠道的冻胀机理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刚柔混合衬砌渠道各部位的最低地温变化趋势与气温变化趋势相同。即当气温下降或上升时,刚柔混合衬砌渠道各部位的最低地温也随之下降或上升。随着最低地温的升高,冻胀力逐渐减小,最后稳定在一个负值,这是由于最低温度升高导致渠基土壤融化下沉所致。深度60 cm处是土壤水分最高的地方,也是土壤冻结锋面所在,这使得渠底和阴坡受到较大的冻胀作用。复合土工膜在经历一次冻融循环后的性能损失较小,不会对工程的安全造成影响。
为了探究冻胀堆砌结构的影响规律,以梯形截面为例,采用室内试验方法,对东港市土壤改良试点的灌溉与排水工程冻土区刚柔混合衬砌梯形渠道的冻胀机理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刚柔混合衬砌渠道各部位的最低地温变化趋势与气温变化趋势相同。即当气温下降或上升时,刚柔混合衬砌渠道各部位的最低地温也随之下降或上升。随着最低地温的升高,冻胀力逐渐减小,最后稳定在一个负值,这是由于最低温度升高导致渠基土壤融化下沉所致。深度60 cm处是土壤水分最高的地方,也是土壤冻结锋面所在,这使得渠底和阴坡受到较大的冻胀作用。复合土工膜在经历一次冻融循环后的性能损失较小,不会对工程的安全造成影响。
在干旱区,冰雪融化是水资源形成的主要来源,为此,积雪资源的形成、转化与利用是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重要内容,而水文模型是水资源形成与转化量确定的关键途径。以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站野外试验区为研究基地,以气象数据为自变量,以融雪量为因变量,研究了基于气温变化的融雪模型,并对所建单因素简易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同时分析了试验区多年融雪变化规律以及融雪对气温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在一定的低温状态下,冬季仍有融雪发生,在天山山区本项目研究流域积雪消融的日平均气温临界值约为-7℃,当日平均气温低于-7℃时,融雪基本处于暂停状态,体现了干旱区融雪特征。在模型方面,基于气温构建的单因素简易融雪模型在模拟山区融雪量时呈现出良好的代表性,在率定期(2016—2020年),融雪量观测值与模拟值间的相关性参数偏差、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纳什效率系数和决定分别为-0.037、0.367、0.482、0.870和0.876;而验证期的值分别为-0.210、0.292、0.577、0.845和0.811。验证期的模拟结果和相关性系数显示,该模型的模拟值与观测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其优点是通过易获取的气象...
在干旱区,冰雪融化是水资源形成的主要来源,为此,积雪资源的形成、转化与利用是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重要内容,而水文模型是水资源形成与转化量确定的关键途径。以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站野外试验区为研究基地,以气象数据为自变量,以融雪量为因变量,研究了基于气温变化的融雪模型,并对所建单因素简易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同时分析了试验区多年融雪变化规律以及融雪对气温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在一定的低温状态下,冬季仍有融雪发生,在天山山区本项目研究流域积雪消融的日平均气温临界值约为-7℃,当日平均气温低于-7℃时,融雪基本处于暂停状态,体现了干旱区融雪特征。在模型方面,基于气温构建的单因素简易融雪模型在模拟山区融雪量时呈现出良好的代表性,在率定期(2016—2020年),融雪量观测值与模拟值间的相关性参数偏差、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纳什效率系数和决定分别为-0.037、0.367、0.482、0.870和0.876;而验证期的值分别为-0.210、0.292、0.577、0.845和0.811。验证期的模拟结果和相关性系数显示,该模型的模拟值与观测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其优点是通过易获取的气象...
采用班公湖鸟瞰岛设立水文站近三年观测资料,基于水量平衡方程构建了湖泊水位模拟模型,入湖水量考虑了流域冰川融水和降雨径流,并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湖泊水位的起涨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受降水过程的影响;气温升高引起的冰川融水是维持湖泊水位逐年升高的主要因素。随着气温升高和降水变化,冰川融水和降雨径流对湖泊水位的贡献率在发生变化,冰川融水占入湖水量的比例增加了20%左右。
采用班公湖鸟瞰岛设立水文站近三年观测资料,基于水量平衡方程构建了湖泊水位模拟模型,入湖水量考虑了流域冰川融水和降雨径流,并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湖泊水位的起涨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受降水过程的影响;气温升高引起的冰川融水是维持湖泊水位逐年升高的主要因素。随着气温升高和降水变化,冰川融水和降雨径流对湖泊水位的贡献率在发生变化,冰川融水占入湖水量的比例增加了20%左右。
对清原满族自治县国家基本气象站1962-2020年冻土器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清原满族自治县冻土深度变化与月平均气温之间的月、年变化特征。将冻土深度的年平均值、月值与月平均(最低、最高)气温等气象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得到:一般温度越高,冻土深度越浅,反之冻土深度越深。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清原满族自治县年冻土深度变化与气温呈负相关。
对清原满族自治县国家基本气象站1962-2020年冻土器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清原满族自治县冻土深度变化与月平均气温之间的月、年变化特征。将冻土深度的年平均值、月值与月平均(最低、最高)气温等气象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得到:一般温度越高,冻土深度越浅,反之冻土深度越深。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清原满族自治县年冻土深度变化与气温呈负相关。
研究冰川面积变化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模式,对于冰川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Landsat MSS、TM和OLI影像,采用比值阈值法结合目视修正,提取了阿尔金山地区1973—2020年8个时期的冰川边界信息,分析了冰川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距离阿尔金山较近的且末、若羌、茫崖和冷湖等四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分析了冰川变化对气温变化的响应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973—2020年阿尔金山地区冰川整体处于退缩状态,面积减少了(64.89±12.36)km2(19.21%±2.90%);1973—1990年冰川退缩较快,年均退缩率为(0.49±0.07)%·a-1;1990—1995年和1995—2000年这两个时期冰川退缩最快,年均退缩率分别为(1.07±0.08)%·a-1和(1.08±0.08)%·a-1;2000年后,冰川退缩速率较慢,比较稳定,年均退缩率均低于0.2%·a-1。气温是影响阿尔金山地区1973—2020年冰川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阿尔金山地区冰川对不同气温变化阶段的响应模式为:气温升...
研究冰川面积变化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模式,对于冰川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Landsat MSS、TM和OLI影像,采用比值阈值法结合目视修正,提取了阿尔金山地区1973—2020年8个时期的冰川边界信息,分析了冰川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距离阿尔金山较近的且末、若羌、茫崖和冷湖等四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分析了冰川变化对气温变化的响应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973—2020年阿尔金山地区冰川整体处于退缩状态,面积减少了(64.89±12.36)km2(19.21%±2.90%);1973—1990年冰川退缩较快,年均退缩率为(0.49±0.07)%·a-1;1990—1995年和1995—2000年这两个时期冰川退缩最快,年均退缩率分别为(1.07±0.08)%·a-1和(1.08±0.08)%·a-1;2000年后,冰川退缩速率较慢,比较稳定,年均退缩率均低于0.2%·a-1。气温是影响阿尔金山地区1973—2020年冰川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阿尔金山地区冰川对不同气温变化阶段的响应模式为:气温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