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季节冻土区路基的耐久性和使用性能,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通过试验研究,考察了不同配合比和工程条件下水泥土的力学性能及抗冻融能力,旨在探讨季节冻土区水泥土路基的工程特性及施工工艺。结果表明:适当增大水泥剂量、土样粒径和压实度能够显著增强路基的力学强度和抗冻融性能;水泥土黏聚力和抵抗变形能力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但下降幅度逐渐降低,7次冻融循环作用后黏聚力趋于稳定;水泥土施工过程要重点关注基底处理、拌和含水率、摊铺厚度及压实度,确保路基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为了提高季节冻土区路基的耐久性和使用性能,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通过试验研究,考察了不同配合比和工程条件下水泥土的力学性能及抗冻融能力,旨在探讨季节冻土区水泥土路基的工程特性及施工工艺。结果表明:适当增大水泥剂量、土样粒径和压实度能够显著增强路基的力学强度和抗冻融性能;水泥土黏聚力和抵抗变形能力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但下降幅度逐渐降低,7次冻融循环作用后黏聚力趋于稳定;水泥土施工过程要重点关注基底处理、拌和含水率、摊铺厚度及压实度,确保路基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基于静钻根植桩结构特点,利用ABAQUS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开展静钻根植桩在冻土区的桩基承载特性数值模拟研究,分析竖向荷载下桩基荷载传递机理,讨论桩周冻土温度、桩周水泥土厚度和水泥土黏聚力对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土外壳是桩基承载力的关键,其竖向应力变化复杂;水泥土扩大头底部竖向应力较顶部增大了43%左右;竹节上下部位会发生应力突变,水泥土外壳竹节凹陷处下部较上部应力平均增大27.5%。桩周冻土常温与负温条件下桩基承载特性具有一定差异;桩周水泥土厚度应介于100 mm到0.5倍预制芯桩桩径之间;水泥土黏聚力在300 MPa左右对桩基承载力最有利。
基于静钻根植桩结构特点,利用ABAQUS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开展静钻根植桩在冻土区的桩基承载特性数值模拟研究,分析竖向荷载下桩基荷载传递机理,讨论桩周冻土温度、桩周水泥土厚度和水泥土黏聚力对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土外壳是桩基承载力的关键,其竖向应力变化复杂;水泥土扩大头底部竖向应力较顶部增大了43%左右;竹节上下部位会发生应力突变,水泥土外壳竹节凹陷处下部较上部应力平均增大27.5%。桩周冻土常温与负温条件下桩基承载特性具有一定差异;桩周水泥土厚度应介于100 mm到0.5倍预制芯桩桩径之间;水泥土黏聚力在300 MPa左右对桩基承载力最有利。
以上海江浦路车站冻结工程为依托,选取冻结施工影响范围内的主要土层(5)1-1灰色黏土以及上海地区施工中常见的砂性土(7)2灰黄色粉细砂2种类型土层,对不同掺入比下水泥改性土的热物理指标、力学强度特征以及冻融特征进行试验研究,同时根据室内试验结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水泥改性后的冻土整体冻胀对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泥掺入比的增大,黏土、砂土的冻结温度和导热系数线性减小,力学强度线性增大,弹性模量指数增长。水泥黏土和水泥砂土的最优掺入比分别为12.5%和10.0%。经过水泥的改性,黏土的冻胀率和融沉率分别减少了53.5%和55.6%,与水泥土冻胀效应数值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粉细砂的冻胀率和融沉率分别减少了41.2%和44.3%,改性效果明显。
以上海江浦路车站冻结工程为依托,选取冻结施工影响范围内的主要土层(5)1-1灰色黏土以及上海地区施工中常见的砂性土(7)2灰黄色粉细砂2种类型土层,对不同掺入比下水泥改性土的热物理指标、力学强度特征以及冻融特征进行试验研究,同时根据室内试验结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水泥改性后的冻土整体冻胀对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泥掺入比的增大,黏土、砂土的冻结温度和导热系数线性减小,力学强度线性增大,弹性模量指数增长。水泥黏土和水泥砂土的最优掺入比分别为12.5%和10.0%。经过水泥的改性,黏土的冻胀率和融沉率分别减少了53.5%和55.6%,与水泥土冻胀效应数值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粉细砂的冻胀率和融沉率分别减少了41.2%和44.3%,改性效果明显。
为了研究季冻区路基水泥改良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力学特性,以6%水泥掺量为例,通过常规三轴压缩试验获取应力-应变曲线,并进行力学分析,发现经历了冻融循环作用的水泥土试件,其破坏形式为劈裂式脆性破坏,对应的q-ε1曲线为应变软化型。本文在q-ε1曲线中提出了临塑点的概念,该点表征了土体因冻融循环而形成的初始损伤状态。相同围压条件下,峰值强度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小,经历第一次冻融循环后,强度减小最为明显。试样的黏聚力与冻融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与峰值强度一致,但内摩擦角的规律则不明显。围压一定的情况下,临塑点处的切线模量和偏应力与冻融循环次数呈正相关关系,该点应变的规律则相反。最后提出了考虑冻融循环次数的本构方程,为季冻区水泥土路基的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为了研究季冻区路基水泥改良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力学特性,以6%水泥掺量为例,通过常规三轴压缩试验获取应力-应变曲线,并进行力学分析,发现经历了冻融循环作用的水泥土试件,其破坏形式为劈裂式脆性破坏,对应的q-ε1曲线为应变软化型。本文在q-ε1曲线中提出了临塑点的概念,该点表征了土体因冻融循环而形成的初始损伤状态。相同围压条件下,峰值强度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小,经历第一次冻融循环后,强度减小最为明显。试样的黏聚力与冻融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与峰值强度一致,但内摩擦角的规律则不明显。围压一定的情况下,临塑点处的切线模量和偏应力与冻融循环次数呈正相关关系,该点应变的规律则相反。最后提出了考虑冻融循环次数的本构方程,为季冻区水泥土路基的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不同土质的冻结温度是人工冻结法冻结壁设计的重要依据。为研究土质对人工冻土冻结温度的影响,选取不同地区人工冻结法施工典型土层开展冻结温度试验,提供了不同地区典型土层的冻结温度范围,并结合水泥土、含盐土冻结温度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地区不同土层的冻结温度随其土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增大;随水泥掺入比及龄期的增加,水泥土的冻结温度降低;随含盐量的增加,Na Cl含盐土冻结温度线性降低,含盐量对氯盐土比对硫酸盐土的冻结温度影响更显著。研究成果对不同土性的冻结壁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不同土质的冻结温度是人工冻结法冻结壁设计的重要依据。为研究土质对人工冻土冻结温度的影响,选取不同地区人工冻结法施工典型土层开展冻结温度试验,提供了不同地区典型土层的冻结温度范围,并结合水泥土、含盐土冻结温度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地区不同土层的冻结温度随其土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增大;随水泥掺入比及龄期的增加,水泥土的冻结温度降低;随含盐量的增加,Na Cl含盐土冻结温度线性降低,含盐量对氯盐土比对硫酸盐土的冻结温度影响更显著。研究成果对不同土性的冻结壁设计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