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PSR模型引入到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方法研究中,构建了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4个层次,包括人类活动、水文气象、土地覆盖、生态系统健康、水源涵养服务功能、景观格局、社会经济7个方面14个指标的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指标体系;采用AHP法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值,并运用加权平均法的思路,构建了生态修复效果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采用该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对2000、2005、2010、2015、2020年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功能区生态修复效果综合指数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近20年生态修复效果综合指数排序为ESI2010
将PSR模型引入到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方法研究中,构建了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4个层次,包括人类活动、水文气象、土地覆盖、生态系统健康、水源涵养服务功能、景观格局、社会经济7个方面14个指标的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指标体系;采用AHP法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值,并运用加权平均法的思路,构建了生态修复效果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采用该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对2000、2005、2010、2015、2020年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功能区生态修复效果综合指数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近20年生态修复效果综合指数排序为ESI2010
将PSR模型引入到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方法研究中,构建了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4个层次,包括人类活动、水文气象、土地覆盖、生态系统健康、水源涵养服务功能、景观格局、社会经济7个方面14个指标的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指标体系;采用AHP法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值,并运用加权平均法的思路,构建了生态修复效果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采用该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对2000、2005、2010、2015、2020年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功能区生态修复效果综合指数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近20年生态修复效果综合指数排序为ESI2010
水源涵养是评价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指标,然而学界对水源涵养功能概念和计算方法仍存在诸多争论。这一方面说明水源涵养功能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说明其概念的复杂性和模糊性,亟需从生态学和水文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厘清水源涵养功能概念的内涵和评估方法,促进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研究水源涵养功能时,生态学家更关注陆地生态系统的蓄水能力(Smax),而水文学家更关注流域的产流量(Q),两者均具有合理性,但各有侧重,若不分别辨析,极易造成概念混淆。理论和数据分析表明,蓄水能力和产流量虽然联系紧密,但概念完全不同。陆地生态系统的Smax决定了流域对降水的分配:即蒸散发(绿水)和Q(蓝水),Smax和Q在降水量一定的情况下往往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研究发现生态系统的根区蓄水能力(SRmax)是联系绿水和蓝水的核心要素,是水源涵养功能评估的关键变量。大尺度根区蓄水能力主要由气候决定,可借鉴工程水文中设计水库的累积曲线法,根据生态系统用水的生存策略通过气候反演。最后,本文提出3点建议:(1)在实践中分别评估生态系统的绿水和蓝水涵养功能;(2)进一步全面考虑冰川积雪、地下水等多要素的水源涵养功能;(3)...
水源涵养是评价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指标,然而学界对水源涵养功能概念和计算方法仍存在诸多争论。这一方面说明水源涵养功能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说明其概念的复杂性和模糊性,亟需从生态学和水文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厘清水源涵养功能概念的内涵和评估方法,促进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研究水源涵养功能时,生态学家更关注陆地生态系统的蓄水能力(Smax),而水文学家更关注流域的产流量(Q),两者均具有合理性,但各有侧重,若不分别辨析,极易造成概念混淆。理论和数据分析表明,蓄水能力和产流量虽然联系紧密,但概念完全不同。陆地生态系统的Smax决定了流域对降水的分配:即蒸散发(绿水)和Q(蓝水),Smax和Q在降水量一定的情况下往往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研究发现生态系统的根区蓄水能力(SRmax)是联系绿水和蓝水的核心要素,是水源涵养功能评估的关键变量。大尺度根区蓄水能力主要由气候决定,可借鉴工程水文中设计水库的累积曲线法,根据生态系统用水的生存策略通过气候反演。最后,本文提出3点建议:(1)在实践中分别评估生态系统的绿水和蓝水涵养功能;(2)进一步全面考虑冰川积雪、地下水等多要素的水源涵养功能;(3)...
水源涵养是评价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指标,然而学界对水源涵养功能概念和计算方法仍存在诸多争论。这一方面说明水源涵养功能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说明其概念的复杂性和模糊性,亟需从生态学和水文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厘清水源涵养功能概念的内涵和评估方法,促进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研究水源涵养功能时,生态学家更关注陆地生态系统的蓄水能力(Smax),而水文学家更关注流域的产流量(Q),两者均具有合理性,但各有侧重,若不分别辨析,极易造成概念混淆。理论和数据分析表明,蓄水能力和产流量虽然联系紧密,但概念完全不同。陆地生态系统的Smax决定了流域对降水的分配:即蒸散发(绿水)和Q(蓝水),Smax和Q在降水量一定的情况下往往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研究发现生态系统的根区蓄水能力(SRmax)是联系绿水和蓝水的核心要素,是水源涵养功能评估的关键变量。大尺度根区蓄水能力主要由气候决定,可借鉴工程水文中设计水库的累积曲线法,根据生态系统用水的生存策略通过气候反演。最后,本文提出3点建议:(1)在实践中分别评估生态系统的绿水和蓝水涵养功能;(2)进一步全面考虑冰川积雪、地下水等多要素的水源涵养功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