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2

汞(Hg)具有毒性强、环境持久及可长距离迁移的特性,Hg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使其有着丰富生态多样性的同时环境承载力极低。此外,青藏高原作为亚洲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具有极高的生态环境价值。随着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面临着严峻且复杂的Hg污染问题。由于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Hg的持续累积会对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及当地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有关青藏高原地区多介质Hg赋存及风险的深入研究对于理解Hg在特殊环境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分析了青藏高原Hg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发现主要来自周边地区及当地人为活动排放的Hg可突破地理阻隔,实现从低海拔向青藏高原的迁移,并赋存于多种环境介质中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全球气温变暖、生物质燃烧、传统藏药使用等人为活动显著影响了青藏高原大气、水环境、陆地环境Hg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鉴于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生存环境,未来有关青藏高原Hg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应集中在主要来源解析、关键迁移转化过程、气候变化条件下的长期生态风险及其对高原...

期刊论文 2025-06-30

汞(Hg)具有毒性强、环境持久及可长距离迁移的特性,Hg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使其有着丰富生态多样性的同时环境承载力极低。此外,青藏高原作为亚洲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具有极高的生态环境价值。随着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面临着严峻且复杂的Hg污染问题。由于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Hg的持续累积会对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及当地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有关青藏高原地区多介质Hg赋存及风险的深入研究对于理解Hg在特殊环境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分析了青藏高原Hg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发现主要来自周边地区及当地人为活动排放的Hg可突破地理阻隔,实现从低海拔向青藏高原的迁移,并赋存于多种环境介质中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全球气温变暖、生物质燃烧、传统藏药使用等人为活动显著影响了青藏高原大气、水环境、陆地环境Hg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鉴于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生存环境,未来有关青藏高原Hg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应集中在主要来源解析、关键迁移转化过程、气候变化条件下的长期生态风险及其对高原...

期刊论文 2025-06-30

汞(Hg)具有毒性强、环境持久及可长距离迁移的特性,Hg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使其有着丰富生态多样性的同时环境承载力极低。此外,青藏高原作为亚洲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具有极高的生态环境价值。随着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面临着严峻且复杂的Hg污染问题。由于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Hg的持续累积会对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及当地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有关青藏高原地区多介质Hg赋存及风险的深入研究对于理解Hg在特殊环境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分析了青藏高原Hg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发现主要来自周边地区及当地人为活动排放的Hg可突破地理阻隔,实现从低海拔向青藏高原的迁移,并赋存于多种环境介质中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全球气温变暖、生物质燃烧、传统藏药使用等人为活动显著影响了青藏高原大气、水环境、陆地环境Hg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鉴于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生存环境,未来有关青藏高原Hg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应集中在主要来源解析、关键迁移转化过程、气候变化条件下的长期生态风险及其对高原...

期刊论文 2025-06-30

汞(Hg)具有毒性强、环境持久及可长距离迁移的特性,Hg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使其有着丰富生态多样性的同时环境承载力极低。此外,青藏高原作为亚洲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具有极高的生态环境价值。随着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面临着严峻且复杂的Hg污染问题。由于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Hg的持续累积会对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及当地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有关青藏高原地区多介质Hg赋存及风险的深入研究对于理解Hg在特殊环境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分析了青藏高原Hg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发现主要来自周边地区及当地人为活动排放的Hg可突破地理阻隔,实现从低海拔向青藏高原的迁移,并赋存于多种环境介质中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全球气温变暖、生物质燃烧、传统藏药使用等人为活动显著影响了青藏高原大气、水环境、陆地环境Hg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鉴于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生存环境,未来有关青藏高原Hg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应集中在主要来源解析、关键迁移转化过程、气候变化条件下的长期生态风险及其对高原...

期刊论文 2025-06-30

汞是一种全球性污染物,可在全球范围进行长距离传输和沉降.青藏高原是世界的“第三极”和“亚洲水塔”,也是我国乃至亚洲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区.然而,青藏高原地区汞来源及其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分布规律及驱动因素尚不清晰.本文总结了青藏高原汞的来源,系统梳理了大气、水体、冰雪、土壤、动植物等环境介质的汞的分布特征,发现青藏高原汞污染主要来自于长距离传输,但本地污染源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冰川和冻土中富集的汞重新释放到环境中,加剧青藏高原地区汞污染的风险;青藏高原水生生物食物链的汞富集和放大率高于其他地区的水生食物链.由于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重要的地理位置,需要对该地区持续进行汞的环境监测,并进一步全面了解汞在青藏高原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

期刊论文 2025-02-17

汞是一种全球性污染物,可在全球范围进行长距离传输和沉降.青藏高原是世界的“第三极”和“亚洲水塔”,也是我国乃至亚洲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区.然而,青藏高原地区汞来源及其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分布规律及驱动因素尚不清晰.本文总结了青藏高原汞的来源,系统梳理了大气、水体、冰雪、土壤、动植物等环境介质的汞的分布特征,发现青藏高原汞污染主要来自于长距离传输,但本地污染源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冰川和冻土中富集的汞重新释放到环境中,加剧青藏高原地区汞污染的风险;青藏高原水生生物食物链的汞富集和放大率高于其他地区的水生食物链.由于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重要的地理位置,需要对该地区持续进行汞的环境监测,并进一步全面了解汞在青藏高原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

期刊论文 2025-02-17

汞是一种全球性污染物,可在全球范围进行长距离传输和沉降.青藏高原是世界的“第三极”和“亚洲水塔”,也是我国乃至亚洲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区.然而,青藏高原地区汞来源及其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分布规律及驱动因素尚不清晰.本文总结了青藏高原汞的来源,系统梳理了大气、水体、冰雪、土壤、动植物等环境介质的汞的分布特征,发现青藏高原汞污染主要来自于长距离传输,但本地污染源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冰川和冻土中富集的汞重新释放到环境中,加剧青藏高原地区汞污染的风险;青藏高原水生生物食物链的汞富集和放大率高于其他地区的水生食物链.由于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重要的地理位置,需要对该地区持续进行汞的环境监测,并进一步全面了解汞在青藏高原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

期刊论文 2025-02-17

北极监测与评估计划(AMAP)工作组于2021年发布了《北极环境的汞》科学评估报告,基于近年来北极环境介质中汞的观测和模拟研究,评估了北极环境介质的汞含量和储量水平,并预测了未来北极环境中汞含量的潜在变化。报告指出,全球大气汞排放主要源于北极以外地区(>98%),部分大气汞可随大气环流远距离传输并沉降至北极生态系统,进而参与北极地区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其中2/3的北极大气汞沉降至陆地环境,1/3沉降至海洋环境。陆地环境的汞主要储存于土壤、冰川和积雪中,这部分汞可在河流输运和海岸侵蚀作用下输入北冰洋。汞也可经洋流作用输入北冰洋。储存于北冰洋的汞又可经逃逸至大气、埋藏于大陆架和深海盆地及洋流流出而去除。北极环境的汞主要以无机形式赋存,部分可在厌氧环境中经微生物甲基化过程转化为甲基汞。相比气候变化,初级排放减少对未来北极环境汞含量变化的影响更大。因此,需实施严格且可行的全球人为汞减排政策,以期在未来20年降低北极环境汞含量。报告也指出,未来需更好地量化北极局地汞排放、加强汞的关键环境过程的研究和模型开发、研究携带汞甲基化和去甲基化基因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一致的初级排放和气候变化预测及编...

期刊论文 2024-04-11

北极监测与评估计划(AMAP)工作组于2021年发布了《北极环境的汞》科学评估报告,基于近年来北极环境介质中汞的观测和模拟研究,评估了北极环境介质的汞含量和储量水平,并预测了未来北极环境中汞含量的潜在变化。报告指出,全球大气汞排放主要源于北极以外地区(>98%),部分大气汞可随大气环流远距离传输并沉降至北极生态系统,进而参与北极地区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其中2/3的北极大气汞沉降至陆地环境,1/3沉降至海洋环境。陆地环境的汞主要储存于土壤、冰川和积雪中,这部分汞可在河流输运和海岸侵蚀作用下输入北冰洋。汞也可经洋流作用输入北冰洋。储存于北冰洋的汞又可经逃逸至大气、埋藏于大陆架和深海盆地及洋流流出而去除。北极环境的汞主要以无机形式赋存,部分可在厌氧环境中经微生物甲基化过程转化为甲基汞。相比气候变化,初级排放减少对未来北极环境汞含量变化的影响更大。因此,需实施严格且可行的全球人为汞减排政策,以期在未来20年降低北极环境汞含量。报告也指出,未来需更好地量化北极局地汞排放、加强汞的关键环境过程的研究和模型开发、研究携带汞甲基化和去甲基化基因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一致的初级排放和气候变化预测及编...

期刊论文 2024-04-11

本文以新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一号冰川退缩区为研究区域,通过210Pbex、137Cs放射性同位素测年和侵蚀性堆积地貌判定退缩区的年代演替序列,并据此设置了系列采样点,对土壤进行分层采样,测定样品总汞浓度等指标,计算各年代退缩区的汞累积速率,探究乌鲁木齐河源一号冰川退缩区土壤中汞的分布特征及其累积过程.结果表明:冰川退缩区土壤汞含量和汞储量随着退缩时间增长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各层土壤汞的平均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0~5cm[(13.28±6.60)μg/kg]>5~10cm[(11.47±7.34)μg/kg]>10~15cm[(10.19±6.57)μg/kg]>基岩[(0.23±0.09)μg/kg];冰川退缩区植被生长促进了土壤汞的富集,退缩区内土壤汞浓度与土壤有机碳、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且由于植被生物量很小,退缩区土壤中汞的累积速率也较低(0.09~33.43μg/(m2·a),平均值为16.92μg/(m2·a));近250a来(1777年以来),天山一号冰川退缩区土壤汞累积速...

期刊论文 2023-11-30 DOI: 10.19674/j.cnki.issn1000-6923.20231127.020
  • 首页
  • 1
  • 2
  • 3
  • 4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32条,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