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渤海、黄海和东海海岸带-陆架区和苏北平原东部近岸地区大量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和钻孔岩心,利用地球物理方法(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的解译)、地质分析方法和环境磁学研究方法的结合,建立高分辨率年代地层和层序地层,揭示晚更新世以来中国东部海岸带-陆架区不同沉积体系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高分辨率的沉积演化历史与气候-环境变化的沉积记录,阐明末次冰期最盛期以来苏北平原东部近岸地区的发育历史进程及其在气候-海平面变化和黄河/长江改道影响下的高分辨率沉积记录,在此基础上开展晚更新世以来气候-海平面变化的全球对比研究。这对于探索全球变化区域响应及陆海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2014-01【中文摘要】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对气候环境的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领域,也是科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地质时期(如新元古代、古新世末、晚三叠纪、侏罗纪、晚第四纪等)曾发生过多次水合物的突然分解而导致的全球性气候环境突变和灾害,并在全球许多海区甚至陆地得到记录。ODP184及以往的研究显示了南海第四纪沉积剖面中也存在碳同位素的负漂移异常,但是否代表了水合物分解甲烷释放的记录?还有待深入研究。本项目以南海北部两个代表性沉积柱样为对象,研究晚第四纪沉积剖面中的碳同位素负漂移、生物突变或灭绝、自生冷泉碳酸盐沉积、液化沉积构造等与水合物分解甲烷有关的地质与地球化学记录,并与全球已有的相关记录进行对比,探讨晚第四纪特别是末次冰期以来水合物分解在南海沉积剖面上的响应特征,明确该时期水合物的分解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和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此课题探索从一个新的角度深化南海的气候环境研究,有望为全球变化提供重要基础资料和证据。
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