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目前寒区纤维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方法欠缺的问题,通过对寒区的纤维沥青混合料进行延时浸水、冻融劈裂试验,以5d浸水残留稳定度(D5)、6次冻融劈裂强度比(C6)为评价指标,对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进行水稳定性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以D5、C6为评价指标,能更准确地反映寒区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结合试验结果,推荐寒区纤维沥青混合料水稳性能评价指标为:在年降雨量≥500mm区域,D5≥62%、C6≥64%;在年降雨量≤500mm区域,D5≥57%、C6≥46%。
针对目前寒区纤维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方法欠缺的问题,通过对寒区的纤维沥青混合料进行延时浸水、冻融劈裂试验,以5d浸水残留稳定度(D5)、6次冻融劈裂强度比(C6)为评价指标,对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进行水稳定性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以D5、C6为评价指标,能更准确地反映寒区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结合试验结果,推荐寒区纤维沥青混合料水稳性能评价指标为:在年降雨量≥500mm区域,D5≥62%、C6≥64%;在年降雨量≤500mm区域,D5≥57%、C6≥46%。
针对目前寒区纤维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方法欠缺的问题,通过对寒区的纤维沥青混合料进行延时浸水、冻融劈裂试验,以5d浸水残留稳定度(D5)、6次冻融劈裂强度比(C6)为评价指标,对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进行水稳定性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以D5、C6为评价指标,能更准确地反映寒区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结合试验结果,推荐寒区纤维沥青混合料水稳性能评价指标为:在年降雨量≥500mm区域,D5≥62%、C6≥64%;在年降雨量≤500mm区域,D5≥57%、C6≥46%。
针对目前寒区纤维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方法欠缺的问题,通过对寒区的纤维沥青混合料进行延时浸水、冻融劈裂试验,以5d浸水残留稳定度(D5)、6次冻融劈裂强度比(C6)为评价指标,对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进行水稳定性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以D5、C6为评价指标,能更准确地反映寒区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结合试验结果,推荐寒区纤维沥青混合料水稳性能评价指标为:在年降雨量≥500mm区域,D5≥62%、C6≥64%;在年降雨量≤500mm区域,D5≥57%、C6≥46%。
针对目前寒区纤维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方法欠缺的问题,通过对寒区的纤维沥青混合料进行延时浸水、冻融劈裂试验,以5d浸水残留稳定度(D5)、6次冻融劈裂强度比(C6)为评价指标,对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进行水稳定性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以D5、C6为评价指标,能更准确地反映寒区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结合试验结果,推荐寒区纤维沥青混合料水稳性能评价指标为:在年降雨量≥500mm区域,D5≥62%、C6≥64%;在年降雨量≤500mm区域,D5≥57%、C6≥46%。
因寒冷地区气候因素的特点,使得不同季节冻融循环下的沥青混合料结构强度演变机理较其他地区有很大的不同,我国现行规范中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虽然适用于全国不同地区,但针对性不强。针对这一特点设计沥青混合料级配,对常用的混合料类型AC-20、AC-16以及两种使用经验较少的SMA-13和ATB-25进行了研究;模拟寒区的气候环境,对传统的体积法进行改进,提出适用于寒区的级配,并总结出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结果表明:新级配沥青混合料在寒区下的路用性能较原始级配沥青混合料有较大的改进。
因寒冷地区气候因素的特点,使得不同季节冻融循环下的沥青混合料结构强度演变机理较其他地区有很大的不同,我国现行规范中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虽然适用于全国不同地区,但针对性不强。针对这一特点设计沥青混合料级配,对常用的混合料类型AC-20、AC-16以及两种使用经验较少的SMA-13和ATB-25进行了研究;模拟寒区的气候环境,对传统的体积法进行改进,提出适用于寒区的级配,并总结出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结果表明:新级配沥青混合料在寒区下的路用性能较原始级配沥青混合料有较大的改进。
因寒冷地区气候因素的特点,使得不同季节冻融循环下的沥青混合料结构强度演变机理较其他地区有很大的不同,我国现行规范中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虽然适用于全国不同地区,但针对性不强。针对这一特点设计沥青混合料级配,对常用的混合料类型AC-20、AC-16以及两种使用经验较少的SMA-13和ATB-25进行了研究;模拟寒区的气候环境,对传统的体积法进行改进,提出适用于寒区的级配,并总结出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结果表明:新级配沥青混合料在寒区下的路用性能较原始级配沥青混合料有较大的改进。
为确定DTC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PCM)在沥青路面中的融雪效果及评价指标,通过设计室内和室外融雪试验,以未掺加相变材料的沥青混合料试件作为对照组,研究并分析低温下相变沥青混合料的融雪效果。结果表明:相变材料在沥青混合料中具有明显的调温作用,掺量越大,融雪效果越明显;相变材料掺量为0.5%、积雪厚度分别为1.5 cm和3.0 cm时,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相比,相变沥青混合料融雪速率分别提高19.0%和16.0%。基于室内和室外融雪试验,提出以积雪厚度变化率(Δh)和余雪覆盖率(residual snow coverage,RSC)作为相变沥青混合料融雪效果的综合评价指标。
为确定DTC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PCM)在沥青路面中的融雪效果及评价指标,通过设计室内和室外融雪试验,以未掺加相变材料的沥青混合料试件作为对照组,研究并分析低温下相变沥青混合料的融雪效果。结果表明:相变材料在沥青混合料中具有明显的调温作用,掺量越大,融雪效果越明显;相变材料掺量为0.5%、积雪厚度分别为1.5 cm和3.0 cm时,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相比,相变沥青混合料融雪速率分别提高19.0%和16.0%。基于室内和室外融雪试验,提出以积雪厚度变化率(Δh)和余雪覆盖率(residual snow coverage,RSC)作为相变沥青混合料融雪效果的综合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