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寒区硫酸盐渍土的盐冻胀特性开展了室内试验研究。选取甘肃省河西地区硫酸盐渍为原料土,以室内人工制备的硫酸盐渍土为研究对象,就含盐量和含水量对土体盐冻胀变形的影响进行了系列试验研究,并对其变化规律以及产生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本文基于热力学平衡理论,建立了水分冻结过程中的冰盐结晶压力的理论表达式,揭示了硫酸盐渍土盐冻胀变形机理。结果表明:含盐量对土体盐冻胀变形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规律;初始含水量越低,盐晶体的初始结晶温度越高,溶液浓度越接近饱和状态,土体越易发生盐胀破坏;随着硫酸钠含量的增大,冰结晶压力逐渐减小,盐结晶压力不断增大,冰盐结晶压力相互作用导致土体发生膨胀破坏。
针对寒区硫酸盐渍土的盐冻胀特性开展了室内试验研究。选取甘肃省河西地区硫酸盐渍为原料土,以室内人工制备的硫酸盐渍土为研究对象,就含盐量和含水量对土体盐冻胀变形的影响进行了系列试验研究,并对其变化规律以及产生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本文基于热力学平衡理论,建立了水分冻结过程中的冰盐结晶压力的理论表达式,揭示了硫酸盐渍土盐冻胀变形机理。结果表明:含盐量对土体盐冻胀变形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规律;初始含水量越低,盐晶体的初始结晶温度越高,溶液浓度越接近饱和状态,土体越易发生盐胀破坏;随着硫酸钠含量的增大,冰结晶压力逐渐减小,盐结晶压力不断增大,冰盐结晶压力相互作用导致土体发生膨胀破坏。
生态修复分区是有效开展生态修复的必要前提,基于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 ES)的分区是当前生态修复分区的热点方法。已有研究大多仅考虑ES现状而忽略其变化,无法反映生态修复的潜力和方向。该文提出一种基于ES变化的生态修复二级分区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甘肃省河西地区。首先,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 GEE)平台分类Landsat影像获得2期(2005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当量因子法计算2期ES分项价值和总价值;然后,对ES总价值变化进行聚类和异常值分析,构建生态修复一级分区(优先修复区PrR、重要修复区ImR、潜在修复区PoR、重要保护区ImP和优先保护区PrP);最后,利用ES分项价值变化的组合特征构建二级分区。结果表明:(1)一级分区各类占比分别为PrR 0.9%,ImR 7.2%,PoR 78.0%,ImP 13.0%和PrP 0.9%,PoR大部分位于河西地区的戈壁荒漠,PrR与PrP零散分布在祁连山与山前草地的过渡带,ImR与ImP聚集在祁连山山地、走廊平原以及北山山地,ImR与ImP的修复与保护潜力更大,且生态修复潜力有...
生态修复分区是有效开展生态修复的必要前提,基于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 ES)的分区是当前生态修复分区的热点方法。已有研究大多仅考虑ES现状而忽略其变化,无法反映生态修复的潜力和方向。该文提出一种基于ES变化的生态修复二级分区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甘肃省河西地区。首先,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 GEE)平台分类Landsat影像获得2期(2005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当量因子法计算2期ES分项价值和总价值;然后,对ES总价值变化进行聚类和异常值分析,构建生态修复一级分区(优先修复区PrR、重要修复区ImR、潜在修复区PoR、重要保护区ImP和优先保护区PrP);最后,利用ES分项价值变化的组合特征构建二级分区。结果表明:(1)一级分区各类占比分别为PrR 0.9%,ImR 7.2%,PoR 78.0%,ImP 13.0%和PrP 0.9%,PoR大部分位于河西地区的戈壁荒漠,PrR与PrP零散分布在祁连山与山前草地的过渡带,ImR与ImP聚集在祁连山山地、走廊平原以及北山山地,ImR与ImP的修复与保护潜力更大,且生态修复潜力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