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共检索到 4

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泛第三极地区,在全球气候系统和水文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泛第三极地区的环境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为了避免科学家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获取和处理泛第三极数据集上,同时为泛第三极地球系统模型提供驱动和验证数据集,本研究集成不同来源、格式各异和范围不一的多源数据,采用统一标准(包括投影系统、边界和时空分辨率),生成一套包括泛第三极基础地理数据、冰冻圈数据、水文大气数据、生态数据、灾害数据和人文地理数据等类型的泛第三极本底数据集。为确保数据质量,本数据集对所有原始数据进行遴选,并对关键数据集进行多源融合以充分利用不同数据集的优势,降低信息冗余,提供更高质量的关键数据集。泛第三极本底数据集的发布旨在为泛第三极地区的科学研究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并促进泛第三极模型集成(如陆面过程模型、水文模型和生态模型等)的研究。

期刊论文 2024-10-09

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泛第三极地区,在全球气候系统和水文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泛第三极地区的环境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为了避免科学家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获取和处理泛第三极数据集上,同时为泛第三极地球系统模型提供驱动和验证数据集,本研究集成不同来源、格式各异和范围不一的多源数据,采用统一标准(包括投影系统、边界和时空分辨率),生成一套包括泛第三极基础地理数据、冰冻圈数据、水文大气数据、生态数据、灾害数据和人文地理数据等类型的泛第三极本底数据集。为确保数据质量,本数据集对所有原始数据进行遴选,并对关键数据集进行多源融合以充分利用不同数据集的优势,降低信息冗余,提供更高质量的关键数据集。泛第三极本底数据集的发布旨在为泛第三极地区的科学研究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并促进泛第三极模型集成(如陆面过程模型、水文模型和生态模型等)的研究。

期刊论文 2024-10-09

环境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与地球科学的交叉学科,近年来发展迅速且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现有数据共享平台难以同时支持微生物数据和地学空间数据的高效组织和管理。针对该问题,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五专题三支持下,兰州大学建设了泛第三极环境数据中心,实现了Web环境下16S rRNA基因、宏病毒组和宏基因组等环境微生物数据与相关环境因子数据的集成、管理和查询,并以地图形式直观地展示样点空间分布,为用户提供了便捷、易用的数据共享平台。中心未来将继续完善平台的在线数据可视化和分析功能,以更好地服务于环境微生物和全球变化研究。

期刊论文 2024-01-15 DOI: 10.13376/j.cbls/2023176

环境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与地球科学的交叉学科,近年来发展迅速且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现有数据共享平台难以同时支持微生物数据和地学空间数据的高效组织和管理。针对该问题,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五专题三支持下,兰州大学建设了泛第三极环境数据中心,实现了Web环境下16S rRNA基因、宏病毒组和宏基因组等环境微生物数据与相关环境因子数据的集成、管理和查询,并以地图形式直观地展示样点空间分布,为用户提供了便捷、易用的数据共享平台。中心未来将继续完善平台的在线数据可视化和分析功能,以更好地服务于环境微生物和全球变化研究。

期刊论文 2024-01-15 DOI: 10.13376/j.cbls/2023176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4条  共4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