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

浮游植物是传统食物链的起点和生物地化循环的重要环节,对海洋生态系统潜在变动有较好的指示与反馈作用。北极环境的快速变化导致浮游植物群落发生改变,对西北冰洋不同时期时间序列和不同生境空间尺度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研究,有助于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北极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动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本项目拟对项目组于中国北极科考第1、4和5航次期间(共享补全第6航次)(1999~2014年)在西北冰洋(楚科奇海、波弗特海、楚科奇海台和美亚海盆等)所获得的浮游植物物种及群落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同期环境参数,阐明西北冰洋浮游植物的物种形态特征、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关键种与优势种的分布及生态适应性,解析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变化特征,测度环境因子和海冰消融对浮游植物群落的作用及影响,探索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冰洋浮游植物的群落动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力求为有限的极地浮游植物分类研究增添新记录或新物种。

2016-01

【中文摘要】本项目借助分子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同位素地层学、古生物地层学和运用有机生物地球化学方法,通过对西南极海域和湖泊沉积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从分子级水平定量提取古环境、古生态信息,建立这些指标与现代环境参数的定量关系- - 进而捕捉沉积地层记录中可能的生物事件和环境事件留下的痕迹。 通过特殊生物标志物及其单体碳、氢同位素(δ13C、δD)以及微体化石在地层中垂向变量- - 直接反演特有生物种群落结构和生产量变化;通过浮游有孔虫壳体的氧同位素估算海水古温度和古盐度,识别ENSO引起的海水温度和盐度异常- - 进而恢复地质历史上的ENSO事件;对比和整合研究这些特殊生物标志物及其单体δ13C和δD、环境分子标志物的精细结构、分子组合指数所反映的生物与环境事件的信息,进而揭示南极地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生产量对ENSO这一突发事件的生态响应和反馈、及其这一关键过程对碳循环的可能影响。

2009-01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2条  共2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