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共检索到 9

季节性结冰或全年结冰湖泊数量超过全球湖泊的一半,结冰是这些湖泊特有的物理水文过程,影响着湖泊物理和化学环境以及生态系统。气候变暖和水体富营养化引发的冰期缩短、浮游植物物候变化和春季水华提前等生态问题引发了全球关注。本文从三个方面综述了湖泊冰封期浮游植物研究重要进展。首先是湖泊冰封期环境条件及不同阶段理化因子的变化规律;其次是湖泊冰封期变化环境下浮游植物生长、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的时空格局及其响应机制;然后介绍了我国目前冰封期浮游植物研究的进展。基于这些研究进展,本文展望了湖泊冰封期浮游植物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特别是湖泊冰封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湖泊-大气-陆地与气候互馈机制、研究方法与理论模型的构建。

期刊论文 2023-08-29 DOI: 10.13292/j.1000-4890.202308.019

季节性结冰或全年结冰湖泊数量超过全球湖泊的一半,结冰是这些湖泊特有的物理水文过程,影响着湖泊物理和化学环境以及生态系统。气候变暖和水体富营养化引发的冰期缩短、浮游植物物候变化和春季水华提前等生态问题引发了全球关注。本文从三个方面综述了湖泊冰封期浮游植物研究重要进展。首先是湖泊冰封期环境条件及不同阶段理化因子的变化规律;其次是湖泊冰封期变化环境下浮游植物生长、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的时空格局及其响应机制;然后介绍了我国目前冰封期浮游植物研究的进展。基于这些研究进展,本文展望了湖泊冰封期浮游植物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特别是湖泊冰封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湖泊-大气-陆地与气候互馈机制、研究方法与理论模型的构建。

期刊论文 2023-08-29 DOI: 10.13292/j.1000-4890.202308.019

季节性结冰或全年结冰湖泊数量超过全球湖泊的一半,结冰是这些湖泊特有的物理水文过程,影响着湖泊物理和化学环境以及生态系统。气候变暖和水体富营养化引发的冰期缩短、浮游植物物候变化和春季水华提前等生态问题引发了全球关注。本文从三个方面综述了湖泊冰封期浮游植物研究重要进展。首先是湖泊冰封期环境条件及不同阶段理化因子的变化规律;其次是湖泊冰封期变化环境下浮游植物生长、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的时空格局及其响应机制;然后介绍了我国目前冰封期浮游植物研究的进展。基于这些研究进展,本文展望了湖泊冰封期浮游植物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特别是湖泊冰封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湖泊-大气-陆地与气候互馈机制、研究方法与理论模型的构建。

期刊论文 2023-08-29 DOI: 10.13292/j.1000-4890.202308.019

通过18S rRNA基因V4可变区对西藏廓琼岗日冰川流域3种不同类型冰湖的表层和底层水体进行测序分析,研究冰湖水体真核浮游植物多样性.冰湖中用于注释的序列数碱基占比>97%,表明测得的数据准确可靠.分析结果表明:1)冰湖浮游植物以绿藻门和隐藻门为优势类群,绝对优势种为绿藻门的Chlamydomonadaceae_sp.(0.127)、Chlorophyta(0.112);2)廓琼岗日冰湖水体整体呈碱性,浊度高且范围广,水温偏低,营养盐和叶绿素a水平偏低,湖泊整体处于贫营养状态;3)同一冰湖不同点位和不同类型冰湖的浮游植物优势种和群落具有显著差异,冰川融水补给源和太阳辐射的空间差异可能是导致这种差异的重要因素;4)冰湖浮游植物优势种和群落与青藏高原大型湖泊具有较大差异,较国外高寒小型湖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表明浮游植物的整体分布及优势种变化在高寒山区小型湖泊水体变化较为一致.研究为调查和认识高海拔冰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分布特征提供方法探索和基础信息,为高海拔冰湖水生态环境研究和保护提供依据.

期刊论文 2023-05-17

通过18S rRNA基因V4可变区对西藏廓琼岗日冰川流域3种不同类型冰湖的表层和底层水体进行测序分析,研究冰湖水体真核浮游植物多样性.冰湖中用于注释的序列数碱基占比>97%,表明测得的数据准确可靠.分析结果表明:1)冰湖浮游植物以绿藻门和隐藻门为优势类群,绝对优势种为绿藻门的Chlamydomonadaceae_sp.(0.127)、Chlorophyta(0.112);2)廓琼岗日冰湖水体整体呈碱性,浊度高且范围广,水温偏低,营养盐和叶绿素a水平偏低,湖泊整体处于贫营养状态;3)同一冰湖不同点位和不同类型冰湖的浮游植物优势种和群落具有显著差异,冰川融水补给源和太阳辐射的空间差异可能是导致这种差异的重要因素;4)冰湖浮游植物优势种和群落与青藏高原大型湖泊具有较大差异,较国外高寒小型湖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表明浮游植物的整体分布及优势种变化在高寒山区小型湖泊水体变化较为一致.研究为调查和认识高海拔冰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分布特征提供方法探索和基础信息,为高海拔冰湖水生态环境研究和保护提供依据.

期刊论文 2023-05-17

通过18S rRNA基因V4可变区对西藏廓琼岗日冰川流域3种不同类型冰湖的表层和底层水体进行测序分析,研究冰湖水体真核浮游植物多样性.冰湖中用于注释的序列数碱基占比>97%,表明测得的数据准确可靠.分析结果表明:1)冰湖浮游植物以绿藻门和隐藻门为优势类群,绝对优势种为绿藻门的Chlamydomonadaceae_sp.(0.127)、Chlorophyta(0.112);2)廓琼岗日冰湖水体整体呈碱性,浊度高且范围广,水温偏低,营养盐和叶绿素a水平偏低,湖泊整体处于贫营养状态;3)同一冰湖不同点位和不同类型冰湖的浮游植物优势种和群落具有显著差异,冰川融水补给源和太阳辐射的空间差异可能是导致这种差异的重要因素;4)冰湖浮游植物优势种和群落与青藏高原大型湖泊具有较大差异,较国外高寒小型湖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表明浮游植物的整体分布及优势种变化在高寒山区小型湖泊水体变化较为一致.研究为调查和认识高海拔冰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分布特征提供方法探索和基础信息,为高海拔冰湖水生态环境研究和保护提供依据.

期刊论文 2023-05-17

浮游植物是传统食物链的起点和生物地化循环的重要环节,对海洋生态系统潜在变动有较好的指示与反馈作用。北极环境的快速变化导致浮游植物群落发生改变,对西北冰洋不同时期时间序列和不同生境空间尺度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研究,有助于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北极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动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本项目拟对项目组于中国北极科考第1、4和5航次期间(共享补全第6航次)(1999~2014年)在西北冰洋(楚科奇海、波弗特海、楚科奇海台和美亚海盆等)所获得的浮游植物物种及群落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同期环境参数,阐明西北冰洋浮游植物的物种形态特征、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关键种与优势种的分布及生态适应性,解析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变化特征,测度环境因子和海冰消融对浮游植物群落的作用及影响,探索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冰洋浮游植物的群落动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力求为有限的极地浮游植物分类研究增添新记录或新物种。

2016-01

近年来的研究报道表明全球大部分地区夜间增温幅度大于白天增温幅度,即增温存在昼夜非对称性(asymmetric trends)。随着全球范围内的富营养化,湖泊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显著提高;因此相比于海洋生态系统,虽然湖泊生态系统面积较小,但在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项目拟以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太湖为例,采用野外高频监测、太湖原位模拟实验以及室内纯培养实验等技术手段相结合,以浮游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昼夜非对称性增温对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项目预期阐明太湖昼夜水温的长期变化规律以及对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揭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吸收与释放CO2总量对昼夜非对称性增温的响应,以及背后的机制。研究结果可以深化淡水生态系统对当前气候变化响应,以及气候变化对淡水生态系统碳平衡影响的认识。

2016-01

【中文摘要】本项目借助分子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同位素地层学、古生物地层学和运用有机生物地球化学方法,通过对西南极海域和湖泊沉积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从分子级水平定量提取古环境、古生态信息,建立这些指标与现代环境参数的定量关系- - 进而捕捉沉积地层记录中可能的生物事件和环境事件留下的痕迹。 通过特殊生物标志物及其单体碳、氢同位素(δ13C、δD)以及微体化石在地层中垂向变量- - 直接反演特有生物种群落结构和生产量变化;通过浮游有孔虫壳体的氧同位素估算海水古温度和古盐度,识别ENSO引起的海水温度和盐度异常- - 进而恢复地质历史上的ENSO事件;对比和整合研究这些特殊生物标志物及其单体δ13C和δD、环境分子标志物的精细结构、分子组合指数所反映的生物与环境事件的信息,进而揭示南极地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生产量对ENSO这一突发事件的生态响应和反馈、及其这一关键过程对碳循环的可能影响。

2009-01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9条  共9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