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准确评估南极冰盖质量变化率及其时空分布特性,本文利用数据自驱动的正则化矩阵构建和迭代广义岭估计的多正则化参数确定相结合的改进点质量模型法,解算了2002年4月至2023年12月的南极冰盖质量变化模型.基于解算的模型,分析了南极冰盖的质量变化特性,重点关注了东南极威尔克斯-玛丽皇后地的登曼、莫斯科、托腾及文森湾四大冰川流域.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南极冰盖的质量损失对全球平均海平面(Global Mean Sea Level, GMSL)上升的贡献在2020年2月最大,达到(5.99±0.43)mm;随后南极冰盖出现三年多的质量异常增长现象,导致对GMSL上升的贡献量在2023年12月降至(5.10±0.52)mm.此外,南极冰盖在2011~2020年的质量损失最显著,损失率为(142.06±56.12)Gt a-1,主要原因是在西南极和东南极威尔克斯-玛丽皇后地出现质量加速亏损.其中,威尔克斯-玛丽皇后地的四大冰川流域在2011~2020年的质量损失率相比2002~2010年增加了(47.64±8.14)Gt a-1,且亏损范围向内陆扩展....
为准确评估南极冰盖质量变化率及其时空分布特性,本文利用数据自驱动的正则化矩阵构建和迭代广义岭估计的多正则化参数确定相结合的改进点质量模型法,解算了2002年4月至2023年12月的南极冰盖质量变化模型.基于解算的模型,分析了南极冰盖的质量变化特性,重点关注了东南极威尔克斯-玛丽皇后地的登曼、莫斯科、托腾及文森湾四大冰川流域.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南极冰盖的质量损失对全球平均海平面(Global Mean Sea Level, GMSL)上升的贡献在2020年2月最大,达到(5.99±0.43)mm;随后南极冰盖出现三年多的质量异常增长现象,导致对GMSL上升的贡献量在2023年12月降至(5.10±0.52)mm.此外,南极冰盖在2011~2020年的质量损失最显著,损失率为(142.06±56.12)Gt a-1,主要原因是在西南极和东南极威尔克斯-玛丽皇后地出现质量加速亏损.其中,威尔克斯-玛丽皇后地的四大冰川流域在2011~2020年的质量损失率相比2002~2010年增加了(47.64±8.14)Gt a-1,且亏损范围向内陆扩展....
为准确评估南极冰盖质量变化率及其时空分布特性,本文利用数据自驱动的正则化矩阵构建和迭代广义岭估计的多正则化参数确定相结合的改进点质量模型法,解算了2002年4月至2023年12月的南极冰盖质量变化模型.基于解算的模型,分析了南极冰盖的质量变化特性,重点关注了东南极威尔克斯-玛丽皇后地的登曼、莫斯科、托腾及文森湾四大冰川流域.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南极冰盖的质量损失对全球平均海平面(Global Mean Sea Level, GMSL)上升的贡献在2020年2月最大,达到(5.99±0.43)mm;随后南极冰盖出现三年多的质量异常增长现象,导致对GMSL上升的贡献量在2023年12月降至(5.10±0.52)mm.此外,南极冰盖在2011~2020年的质量损失最显著,损失率为(142.06±56.12)Gt a-1,主要原因是在西南极和东南极威尔克斯-玛丽皇后地出现质量加速亏损.其中,威尔克斯-玛丽皇后地的四大冰川流域在2011~2020年的质量损失率相比2002~2010年增加了(47.64±8.14)Gt a-1,且亏损范围向内陆扩展....
该研究旨在揭示天文强迫下海平面变化对深水沉积体系,尤其是砂体发育的影响机制。通过分析气候周期性波动对南海珠江口盆地深水沉积体系的影响,进一步探索海平面变化与深水扇体的响应关系,为深水油气储层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文中采用旋回地层学分析方法建立高分辨率绝对天文年代标尺,运用DYNOT,ρ1模型恢复海平面变化曲线,并结合高分辨率地震属性分析及钻井数据,对南海珠江口盆地渐新世深水沉积体系的砂体发育进行了定量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4 Myr的天文周期在控制海平面变化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影响了主要砂体发育时期的形成;识别了6个主要砂体发育时期(约33.9,31.1,29.2,27.4,25.3,23.0 Ma),且在该时期识别了17个深水扇体。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天文强迫下气候-海平面-沉积体系的耦合关系,而且为深水油气储层预测提供了重要参考。
该研究旨在揭示天文强迫下海平面变化对深水沉积体系,尤其是砂体发育的影响机制。通过分析气候周期性波动对南海珠江口盆地深水沉积体系的影响,进一步探索海平面变化与深水扇体的响应关系,为深水油气储层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文中采用旋回地层学分析方法建立高分辨率绝对天文年代标尺,运用DYNOT,ρ1模型恢复海平面变化曲线,并结合高分辨率地震属性分析及钻井数据,对南海珠江口盆地渐新世深水沉积体系的砂体发育进行了定量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4 Myr的天文周期在控制海平面变化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影响了主要砂体发育时期的形成;识别了6个主要砂体发育时期(约33.9,31.1,29.2,27.4,25.3,23.0 Ma),且在该时期识别了17个深水扇体。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天文强迫下气候-海平面-沉积体系的耦合关系,而且为深水油气储层预测提供了重要参考。
格陵兰冰盖全部融化将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7m,因此准确估计格陵兰冰盖质量变化过程对理解其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和反馈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卫星及后继卫星GRACE-FollowOn(GRACE-FO)提供的近20年的月时变重力场数据,以及EuropeanRemote Sensing(ERS-2)、Envisat和CryoSat-2等卫星测高数据,本文对比分析了2002年4月—2020年12月格陵兰冰盖质量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卫星重力点质量模型与卫星测高产品估计的质量变化趋势空间分布较为一致,均表明格陵兰冰盖边缘低海拔区域质量亏损严重而内部高原存在质量累积。(2) 2002—2020年格陵兰质量损失对全球平均海平面变化贡献为0.73±0.01mm·a-1。(3)格陵兰冰盖西南部和西北部对海平面变化的贡献占格陵兰总贡献量的43.69%,为主要的海平面上升贡献区。(4)格陵兰冰盖流域尺度的分析表明,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GSFC)点质量模型与...
格陵兰冰盖全部融化将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7m,因此准确估计格陵兰冰盖质量变化过程对理解其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和反馈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卫星及后继卫星GRACE-FollowOn(GRACE-FO)提供的近20年的月时变重力场数据,以及EuropeanRemote Sensing(ERS-2)、Envisat和CryoSat-2等卫星测高数据,本文对比分析了2002年4月—2020年12月格陵兰冰盖质量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卫星重力点质量模型与卫星测高产品估计的质量变化趋势空间分布较为一致,均表明格陵兰冰盖边缘低海拔区域质量亏损严重而内部高原存在质量累积。(2) 2002—2020年格陵兰质量损失对全球平均海平面变化贡献为0.73±0.01mm·a-1。(3)格陵兰冰盖西南部和西北部对海平面变化的贡献占格陵兰总贡献量的43.69%,为主要的海平面上升贡献区。(4)格陵兰冰盖流域尺度的分析表明,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GSFC)点质量模型与...
冈瓦纳冰川的扩张和消融导致了全球石炭纪—二叠纪高频率、大振幅的冰川型海平面变化。北半球冰川活动的直接证据相对较少,但保存有地层、古盐度、古水温和冰川型海平面变化的记录。本文在露头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基础上,对宣州区宝丰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船山组碳酸盐岩的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和碳、氧同位素的组分含量、特征比值等地球化学指标开展系统分析。研究表明:船山组底部和内部共识别出两次明显的暴露事件,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层序S1相当于Triticites带,时代为晚石炭世晚期,层序S2相当于Pseudoschwagerina带,时代为早二叠世早期,整体经历了两次快速上升和缓慢下降的海平面变化过程,是冰川驱动下的全球性海平面变化事件;碳酸盐岩受陆源物质的影响微弱,能较好地反映古海水的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的富集和分馏程度可能与沉积水体和核形石的选择性吸附有关;船山组整体为温暖湿润、富氧的浅水开阔台地—滩相环境,早二叠世早期较晚石炭世晚期沉积水体浅、水体变化频繁、盐度高、水温低,受早二叠世萨克马尔晚期冰期P1冰盖扩张的影响更为明显,至早二叠世中晚期冰盖扩张达到顶峰。本研究为深入了解北半球晚古生代冰期...
冈瓦纳冰川的扩张和消融导致了全球石炭纪—二叠纪高频率、大振幅的冰川型海平面变化。北半球冰川活动的直接证据相对较少,但保存有地层、古盐度、古水温和冰川型海平面变化的记录。本文在露头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基础上,对宣州区宝丰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船山组碳酸盐岩的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和碳、氧同位素的组分含量、特征比值等地球化学指标开展系统分析。研究表明:船山组底部和内部共识别出两次明显的暴露事件,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层序S1相当于Triticites带,时代为晚石炭世晚期,层序S2相当于Pseudoschwagerina带,时代为早二叠世早期,整体经历了两次快速上升和缓慢下降的海平面变化过程,是冰川驱动下的全球性海平面变化事件;碳酸盐岩受陆源物质的影响微弱,能较好地反映古海水的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的富集和分馏程度可能与沉积水体和核形石的选择性吸附有关;船山组整体为温暖湿润、富氧的浅水开阔台地—滩相环境,早二叠世早期较晚石炭世晚期沉积水体浅、水体变化频繁、盐度高、水温低,受早二叠世萨克马尔晚期冰期P1冰盖扩张的影响更为明显,至早二叠世中晚期冰盖扩张达到顶峰。本研究为深入了解北半球晚古生代冰期...
理解全球海平面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间接反映了地球系统中气候性相关因素的变化。本文基于一组海平面指纹和比容经验正交函数,联合时变重力数据和卫星测高数据反演了2002年4月至2020年2月的全球海平面变化,将全球海平面变化分解成南极冰盖融化、格陵兰冰盖融化、陆地冰川融化、陆地水储量变化、冰川均衡调整和海水比容效应这6个分量的贡献。联合反演结果显示,全球平均比容海平面变化为1.08±0.05 mm/a,与相关文献的结果相吻合。研究发现,联合测高数据和时变重力数据的反演方法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弱GRACE Follow-On卫星时期海水质量变化被低估的现象。本文利用联合反演的结果研究了区域海平面变化,在大部分近海区域反演效果较好,这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区域海平面变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