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西藏自治区羊八井至大竹卡段公路改建工程涎流冰病害问题,研究了季节性冻土区公路涎流冰病害成因及防治技术。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 NX建立边坡渗流模型,分析了边坡开挖后边坡内部的渗流分布、坡面渗水位置、渗水大小及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高原冻土地区涎流冰主要由于施工边坡开挖的裂隙水、地下水和地面水漫溢、高山冰雪融水等冻结产生。边坡从上往下顺坡向总水头值依次递减,在碎石层呈锐减趋势,变化区间为1.0~75.0 m。边坡孔隙水压力从坡顶到坡底呈递增趋势,变化区间为38.9~75.0 m,顺坡向呈递减趋势,变化区间为75.0~15.6 m,在坡脚处达到最小值。薄弱层孔隙水水平向流速一般比其他土层或岩层快。边坡因切坡等原因被破坏,其薄弱层出水量最大,是涎流冰病害防治的重点位置。采用挡冰墙和聚冰坑等综合施工措施对边坡涎流冰进行防治,取得了明显效果。
在羌塘高原冻土区特殊的地理、水文和气候因素条件下,形成的山坡涎流冰对穿过的公路有极大危害。从高寒地理气候区概况、影响因素和病害特征切入,综合冻结-压力理论和冻土物理学分析土中水的迁移机制,探讨涎流冰形成过程。通过土中水的分布特征预测涎流冰出现区域,归纳涎流冰病害整治措施。
根据黑龙江省多年岛状冻土地区公路病害的种类 ,分析公路病害产生的机理 ,提出防治岛状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的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