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是陆地-海洋之间碳输送的通道和水生生态系统代谢的重要反应器,对陆海水生连续体中碳的迁移转化和流域生态系统碳收支起到重要作用。青藏高原是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的高海拔寒区,作为亚洲水塔哺育了多条大江大河,对区域碳循环有重要作用。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近年来青藏高原河流碳循环过程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聚焦青藏高原河流碳循环过程,系统总结近十余年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多条源区河流碳循环相关进展发现:(1)青藏高原河流溶解态碳以无机碳为主,溶解有机碳浓度相对较低,未来气候变化导致的冻土融化、风化增强、水文过程改变、侵蚀产沙加剧等因子将进一步增加青藏高原河流横向碳输移通量;(2)当前观测显示青藏高原河流是二氧化碳及甲烷的重要排放源,其过程也受到气候变化影响并有增加趋势;(3)青藏高原河流碳通量对于流域生态系统碳收支有重要影响,较大的河流碳横向及垂直碳通量抵消了部分陆地碳汇,是生态系统碳过程不可忽视的一环。随着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其河流碳循环过程必然发生显著改变,进而影响区域碳汇,但是其影响程度目前还不清楚。未来应进一步利用原位观测、遥感反演、机器学习等手段精准刻画河流碳过程机制,增强对于...
河流是陆地-海洋之间碳输送的通道和水生生态系统代谢的重要反应器,对陆海水生连续体中碳的迁移转化和流域生态系统碳收支起到重要作用。青藏高原是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的高海拔寒区,作为亚洲水塔哺育了多条大江大河,对区域碳循环有重要作用。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近年来青藏高原河流碳循环过程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聚焦青藏高原河流碳循环过程,系统总结近十余年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多条源区河流碳循环相关进展发现:(1)青藏高原河流溶解态碳以无机碳为主,溶解有机碳浓度相对较低,未来气候变化导致的冻土融化、风化增强、水文过程改变、侵蚀产沙加剧等因子将进一步增加青藏高原河流横向碳输移通量;(2)当前观测显示青藏高原河流是二氧化碳及甲烷的重要排放源,其过程也受到气候变化影响并有增加趋势;(3)青藏高原河流碳通量对于流域生态系统碳收支有重要影响,较大的河流碳横向及垂直碳通量抵消了部分陆地碳汇,是生态系统碳过程不可忽视的一环。随着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其河流碳循环过程必然发生显著改变,进而影响区域碳汇,但是其影响程度目前还不清楚。未来应进一步利用原位观测、遥感反演、机器学习等手段精准刻画河流碳过程机制,增强对于...
河流是陆地-海洋之间碳输送的通道和水生生态系统代谢的重要反应器,对陆海水生连续体中碳的迁移转化和流域生态系统碳收支起到重要作用。青藏高原是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的高海拔寒区,作为亚洲水塔哺育了多条大江大河,对区域碳循环有重要作用。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近年来青藏高原河流碳循环过程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聚焦青藏高原河流碳循环过程,系统总结近十余年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多条源区河流碳循环相关进展发现:(1)青藏高原河流溶解态碳以无机碳为主,溶解有机碳浓度相对较低,未来气候变化导致的冻土融化、风化增强、水文过程改变、侵蚀产沙加剧等因子将进一步增加青藏高原河流横向碳输移通量;(2)当前观测显示青藏高原河流是二氧化碳及甲烷的重要排放源,其过程也受到气候变化影响并有增加趋势;(3)青藏高原河流碳通量对于流域生态系统碳收支有重要影响,较大的河流碳横向及垂直碳通量抵消了部分陆地碳汇,是生态系统碳过程不可忽视的一环。随着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其河流碳循环过程必然发生显著改变,进而影响区域碳汇,但是其影响程度目前还不清楚。未来应进一步利用原位观测、遥感反演、机器学习等手段精准刻画河流碳过程机制,增强对于...
气候变化导致全球变暖、生态失衡,产生技术、经济、社会等问题,是最突出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其主要原因被认为与温室气体排放浓度增加有关。青藏高原面积整体有308万平方公里,其中在我国的部分是25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领土面积的1/3~1/4。因此,深刻了解青藏高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态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知识图谱理论,运用CiteSpace等软件对1900~2023年青藏高原GHG(Greenhouse Gas)排放的研究热点及趋势进行可视化和内容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化与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排放相互作用关系研究是青藏高原GHG排放的关键内容。研究热点的演化趋势大致分为5个时期:1999~2002年期间主要在青藏高原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甲烷排放。2003~2005年间关注青藏高原各种植被类型有机碳库与GHG排放源,同时更加关注甲烷的排放模型估算研究。2006~2009年间,气候变化成为本区域GHG排放研究的重要因素,碳的概念有所扩展,先后出现了温室气体、氧化亚氮、气溶胶和黑炭等。2010~2016年间,从微观层面对不同类型草地生态系统的管理和气候因素与温室气体排放(特别是氧化亚氮)...
气候变化导致全球变暖、生态失衡,产生技术、经济、社会等问题,是最突出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其主要原因被认为与温室气体排放浓度增加有关。青藏高原面积整体有308万平方公里,其中在我国的部分是25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领土面积的1/3~1/4。因此,深刻了解青藏高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态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知识图谱理论,运用CiteSpace等软件对1900~2023年青藏高原GHG(Greenhouse Gas)排放的研究热点及趋势进行可视化和内容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化与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排放相互作用关系研究是青藏高原GHG排放的关键内容。研究热点的演化趋势大致分为5个时期:1999~2002年期间主要在青藏高原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甲烷排放。2003~2005年间关注青藏高原各种植被类型有机碳库与GHG排放源,同时更加关注甲烷的排放模型估算研究。2006~2009年间,气候变化成为本区域GHG排放研究的重要因素,碳的概念有所扩展,先后出现了温室气体、氧化亚氮、气溶胶和黑炭等。2010~2016年间,从微观层面对不同类型草地生态系统的管理和气候因素与温室气体排放(特别是氧化亚氮)...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多年冻土融化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多年冻土融化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全球变暖的进程,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基于此,从全球变暖引发的各种极端天气以及多年冻土融化的各种现象出发,分析多年冻土融化对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的影响,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多年冻土融化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多年冻土融化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全球变暖的进程,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基于此,从全球变暖引发的各种极端天气以及多年冻土融化的各种现象出发,分析多年冻土融化对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的影响,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多年冻土融化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多年冻土融化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全球变暖的进程,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基于此,从全球变暖引发的各种极端天气以及多年冻土融化的各种现象出发,分析多年冻土融化对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的影响,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多年冻土融化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多年冻土融化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全球变暖的进程,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基于此,从全球变暖引发的各种极端天气以及多年冻土融化的各种现象出发,分析多年冻土融化对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的影响,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河流湿地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以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河流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于2021年6—10月对河流湿地河心区、河滨植被区、灌丛沼泽区以及森林沼泽区的主要温室气体(CH4、CO2、N2O)通量进行观测,对比分析温室气体通量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河流湿地不同采样点3种温室气体生长季平均通量都为CH4、CO2、N2O的“源”,且各个采样点CO2通量与N2O通量都呈现出随温度降低而下降的趋势,而CH4通量生长季期间并未发现相似动态变化.经分析,不同采样点生长季平均CH4通量差异显著(p<0.01),作为水陆混合采样点的河滨植被区CH4通量明显高于其他采样点;生长季平均N2O通量差异显著(p<0.05),距离河流水体较远的灌丛沼泽区和森林沼泽区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