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共检索到 6

甘肃省某县某村设置的安置点,处在两山之间的低洼地带,建筑物围墙及房屋基础为埋深小于1.2 m且上部结构为单层砖木结构,地下水位为自然地面下0.6~1.2 m;由于荷载小、地表浅水渗流受毛细水压力作用,地基土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冬季冻胀造成房屋损伤。文章通过现场调查、试验、综合研究分析,应用渗井、盲管、暗渠综合治理技术,盲沟导渗(流量为0.006 m/(s·m);盲沟埋深为2.0 m),盲管导流方式,实现场地降水预期值,达到场地岩土含水率控制值。施工后第1个冬季温度最低处,地下水位下降显著,下降到-1.200 m以下,冻胀现象基本消失;第2个冬季温度最低处地下水位下降至-1.400 m以下,冻胀现象完全消失,该场地地下水位以上岩土的含水率逐年降低,冻胀引起的地面设施的破坏现象基本消失。目前已经历了4个冻胀期,其冻胀灾害得到了有效的治理,研究成果为湿陷性黄土地区类似工程冻胀灾害治理提供借鉴。

期刊论文 2024-01-30

甘肃省某县某村设置的安置点,处在两山之间的低洼地带,建筑物围墙及房屋基础为埋深小于1.2 m且上部结构为单层砖木结构,地下水位为自然地面下0.6~1.2 m;由于荷载小、地表浅水渗流受毛细水压力作用,地基土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冬季冻胀造成房屋损伤。文章通过现场调查、试验、综合研究分析,应用渗井、盲管、暗渠综合治理技术,盲沟导渗(流量为0.006 m/(s·m);盲沟埋深为2.0 m),盲管导流方式,实现场地降水预期值,达到场地岩土含水率控制值。施工后第1个冬季温度最低处,地下水位下降显著,下降到-1.200 m以下,冻胀现象基本消失;第2个冬季温度最低处地下水位下降至-1.400 m以下,冻胀现象完全消失,该场地地下水位以上岩土的含水率逐年降低,冻胀引起的地面设施的破坏现象基本消失。目前已经历了4个冻胀期,其冻胀灾害得到了有效的治理,研究成果为湿陷性黄土地区类似工程冻胀灾害治理提供借鉴。

期刊论文 2024-01-30

不良地质路段的路基需要采用适合的处理技术,以确保路基安全稳定。文章针对软土、冻土、湿陷性黄土以及膨胀土等不良地质条件下的特殊路基处理方法进行研究,能够为实践中上述特殊路基的处理提供有用参考。

期刊论文 2023-06-21

不良地质路段的路基需要采用适合的处理技术,以确保路基安全稳定。文章针对软土、冻土、湿陷性黄土以及膨胀土等不良地质条件下的特殊路基处理方法进行研究,能够为实践中上述特殊路基的处理提供有用参考。

期刊论文 2023-06-21

KEWZK水电站渠道基础是典型的湿陷性黄土且具有冻胀的可能性。通过方案分析,采取坡积物渠段采用原土翻夯处理,黄土段采用“垫层法+翻夯法”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处理,通过冻胀分析,护坡下砂砾石防冻垫层的置换厚度约50cm可满足防冻要求。

期刊论文 2022-04-13 DOI: 10.14122/j.cnki.hskj.2022.03.026

KEWZK水电站渠道基础是典型的湿陷性黄土且具有冻胀的可能性。通过方案分析,采取坡积物渠段采用原土翻夯处理,黄土段采用“垫层法+翻夯法”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处理,通过冻胀分析,护坡下砂砾石防冻垫层的置换厚度约50cm可满足防冻要求。

期刊论文 2022-04-13 DOI: 10.14122/j.cnki.hskj.2022.03.026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6条  共6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