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共检索到 9

依托铁路、公路工程建设,在野外勘察、室内和现场原位试验基础上,重点研究滇西北地区冰碛层的分布特征、岩土类型、物质组成及颗粒成分、胶结程度和物理力学性质,对冰碛层的地基强度和边坡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冰碛层根据分布特征分为洼地型、阶地型、谷肩型;根据物质组成等可分为角砾岩和碎石类混合土,承载力和地基稳定性均较好;角砾岩单轴抗压强度较高;碎石类混合土抗剪强度较高,但水稳定性和地基均匀性较差。冰碛层边坡局部自稳性较好,但底部和层间可能存在软弱夹层。

期刊论文 2023-12-27 DOI: 10.13379/j.issn.1003-8825.202307013

依托铁路、公路工程建设,在野外勘察、室内和现场原位试验基础上,重点研究滇西北地区冰碛层的分布特征、岩土类型、物质组成及颗粒成分、胶结程度和物理力学性质,对冰碛层的地基强度和边坡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冰碛层根据分布特征分为洼地型、阶地型、谷肩型;根据物质组成等可分为角砾岩和碎石类混合土,承载力和地基稳定性均较好;角砾岩单轴抗压强度较高;碎石类混合土抗剪强度较高,但水稳定性和地基均匀性较差。冰碛层边坡局部自稳性较好,但底部和层间可能存在软弱夹层。

期刊论文 2023-12-27 DOI: 10.13379/j.issn.1003-8825.202307013

依托铁路、公路工程建设,在野外勘察、室内和现场原位试验基础上,重点研究滇西北地区冰碛层的分布特征、岩土类型、物质组成及颗粒成分、胶结程度和物理力学性质,对冰碛层的地基强度和边坡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冰碛层根据分布特征分为洼地型、阶地型、谷肩型;根据物质组成等可分为角砾岩和碎石类混合土,承载力和地基稳定性均较好;角砾岩单轴抗压强度较高;碎石类混合土抗剪强度较高,但水稳定性和地基均匀性较差。冰碛层边坡局部自稳性较好,但底部和层间可能存在软弱夹层。

期刊论文 2023-12-27 DOI: 10.13379/j.issn.1003-8825.202307013

基于GIS技术,采用网格法研究了滇西北地表水体的空间分布多样性。结果表明:(1)该区域地表水体类型丰富,有冰川、河流、湖泊、库塘及沼泽5类,其中冰川面积占比高达70.16%,河流面积占比为21.16%,湖泊面积占比为4.08%,库塘面积占比为2.92%,沼泽面积占比为1.68%;(2)地表水体资源在该区域的分布特征表现为西多东少,从水系流域来看有较大差异,独龙江和怒江流域呈现为北多南少,澜沧江和金沙江流域呈现南多北少,贡山县是地表水体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域;(3)各类地表水体空间分布均匀度不同,空间分布较为均匀的为河流,其余类型地表水体受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等因素的影响而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

期刊论文 2021-01-22 DOI: 10.13601/j.issn.1005-5215.2020.11.018

基于GIS技术,采用网格法研究了滇西北地表水体的空间分布多样性。结果表明:(1)该区域地表水体类型丰富,有冰川、河流、湖泊、库塘及沼泽5类,其中冰川面积占比高达70.16%,河流面积占比为21.16%,湖泊面积占比为4.08%,库塘面积占比为2.92%,沼泽面积占比为1.68%;(2)地表水体资源在该区域的分布特征表现为西多东少,从水系流域来看有较大差异,独龙江和怒江流域呈现为北多南少,澜沧江和金沙江流域呈现南多北少,贡山县是地表水体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域;(3)各类地表水体空间分布均匀度不同,空间分布较为均匀的为河流,其余类型地表水体受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等因素的影响而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

期刊论文 2021-01-22 DOI: 10.13601/j.issn.1005-5215.2020.11.018

基于GIS技术,采用网格法研究了滇西北地表水体的空间分布多样性。结果表明:(1)该区域地表水体类型丰富,有冰川、河流、湖泊、库塘及沼泽5类,其中冰川面积占比高达70.16%,河流面积占比为21.16%,湖泊面积占比为4.08%,库塘面积占比为2.92%,沼泽面积占比为1.68%;(2)地表水体资源在该区域的分布特征表现为西多东少,从水系流域来看有较大差异,独龙江和怒江流域呈现为北多南少,澜沧江和金沙江流域呈现南多北少,贡山县是地表水体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域;(3)各类地表水体空间分布均匀度不同,空间分布较为均匀的为河流,其余类型地表水体受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等因素的影响而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

期刊论文 2021-01-22 DOI: 10.13601/j.issn.1005-5215.2020.11.018

海巴洛沟位于滇西北横断山区,2019年7月28日凌晨2:40暴发泥石流灾害,为科学准确开展该区域泥石流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治工作,保障海巴洛沟流域中下游香丽(香格里拉至丽江)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安全,本文根据实地、无人机航拍及遥感调查,结合室内试验和分析计算,对本次泥石流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本次泥石流平均容重为16.77 kN·m-3,属稀性泥石流,洪峰流量为528.16 m3·s-1,属特大泥石流。受地质、气候条件综合作用,海巴洛沟流域内物源包含3类:河谷区沟道侧岸滑坡体、高位冰碛物和高位寒冻风化碎屑。本次泥石流发生在27日晚至28日凌晨主体降雨过程的尾部,根据对2019年8~10月海巴洛沟流域9次降雨过程的监测,发现该区域降雨具有主体过程为6 h、降雨量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的时空分布特征。激发本次泥石流的强降雨集中分布在哈巴雪山西侧海拔4200~4800 m的峰脊区,6 h降雨过程平均降雨量为60.43 mm。激发水源除降雨外,还包含峰脊区内冰川融水,经计算本次6 h降雨过程中冰川平均消融水当量为17.29 mm。本文研究...

期刊论文 2020-11-04 DOI: 10.13544/j.cnki.jeg.2020-505

海巴洛沟位于滇西北横断山区,2019年7月28日凌晨2:40暴发泥石流灾害,为科学准确开展该区域泥石流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治工作,保障海巴洛沟流域中下游香丽(香格里拉至丽江)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安全,本文根据实地、无人机航拍及遥感调查,结合室内试验和分析计算,对本次泥石流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本次泥石流平均容重为16.77 kN·m-3,属稀性泥石流,洪峰流量为528.16 m3·s-1,属特大泥石流。受地质、气候条件综合作用,海巴洛沟流域内物源包含3类:河谷区沟道侧岸滑坡体、高位冰碛物和高位寒冻风化碎屑。本次泥石流发生在27日晚至28日凌晨主体降雨过程的尾部,根据对2019年8~10月海巴洛沟流域9次降雨过程的监测,发现该区域降雨具有主体过程为6 h、降雨量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的时空分布特征。激发本次泥石流的强降雨集中分布在哈巴雪山西侧海拔4200~4800 m的峰脊区,6 h降雨过程平均降雨量为60.43 mm。激发水源除降雨外,还包含峰脊区内冰川融水,经计算本次6 h降雨过程中冰川平均消融水当量为17.29 mm。本文研究...

期刊论文 2020-11-04 DOI: 10.13544/j.cnki.jeg.2020-505

海巴洛沟位于滇西北横断山区,2019年7月28日凌晨2:40暴发泥石流灾害,为科学准确开展该区域泥石流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治工作,保障海巴洛沟流域中下游香丽(香格里拉至丽江)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安全,本文根据实地、无人机航拍及遥感调查,结合室内试验和分析计算,对本次泥石流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本次泥石流平均容重为16.77 kN·m-3,属稀性泥石流,洪峰流量为528.16 m3·s-1,属特大泥石流。受地质、气候条件综合作用,海巴洛沟流域内物源包含3类:河谷区沟道侧岸滑坡体、高位冰碛物和高位寒冻风化碎屑。本次泥石流发生在27日晚至28日凌晨主体降雨过程的尾部,根据对2019年8~10月海巴洛沟流域9次降雨过程的监测,发现该区域降雨具有主体过程为6 h、降雨量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的时空分布特征。激发本次泥石流的强降雨集中分布在哈巴雪山西侧海拔4200~4800 m的峰脊区,6 h降雨过程平均降雨量为60.43 mm。激发水源除降雨外,还包含峰脊区内冰川融水,经计算本次6 h降雨过程中冰川平均消融水当量为17.29 mm。本文研究...

期刊论文 2020-11-04 DOI: 10.13544/j.cnki.jeg.2020-505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9条  共9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