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8

岛状多年冻土路基的特点及施工方法研究对我国北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多年冻土的成因、路基病害及伊春地区多年冻土特点,提出针对不同冻土类型和埋深的施工方法。对于饱冰或富冰冻土,可采用挖除换填法;对于多冰或少冰冻土,可采用挖除换填结合预融法。这些方法在铁力至伊春高铁工程中的应用显示出良好效果。路基最大沉降量控制在18.3mm内,温度场趋于稳定。研究结果为我国北方地区冻土路基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实践经验。

期刊论文 2024-09-27

利用喀左县近15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喀左县冻土期、最深冻土深度变化特征以及和地表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喀左县近15年冻土冻结期具有波动性;冻土厚度具有薄、厚、薄的变化特点;最大冻土深度与地表温度两者间呈负相关关系;最大冻土深度的出现时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期刊论文 2019-05-17 DOI: 10.14025/j.cnki.jlny.2019.11.058

冻土具有与一般土质明显不同的物理性质,这也是冻土地区路基病害的主要原因。路基病害主要有路基冻害、下沉及纵向开裂,整治对策主要有修建良好的地表排水系统、设置保温护道、综合治理、换土处理、选择合适的季节进行施工、保护当地原有的植被系统等。

期刊论文 2015-09-24 DOI: 10.13616/j.cnki.gcjsysj.2015.09.021

利用大连地区近10年的冻土观测资料和地面温度资料,分析了大连地区最大冻土深度、冻结日期、解冻日期及冻土持续时间的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并讨论大连地区冻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0年来,大连地区的土壤冻结深度具有厚、薄、厚的变化特点;大连地区的冻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点;从整体上来看,大连地区的土壤冻结日期及完全解冻日期呈推迟的趋势,且土壤完全解冻日期的推迟幅度大于冻结日期的推迟幅度;大连地区冻土的持续时间呈增加的趋势且大连地区冻土的持续时间年变化幅度很大。大连地区最大冻土深度与大连地区冬季的地面温度两者间的变化趋势完全相反,大连地区土壤的最大冻结深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逐渐加深。

期刊论文 2015-08-20

根据对伊春地区岛状冻土的多年观察,从岛状冻土的成因及发育入手,祥实地记录了伊春地区多年冻土的特点,并提出了初步处理意见。

期刊论文 2008-03-31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其间穿越多年冻土层550公里,先后攻克多年冻土隧道、桥梁、路基使用应用技术等世界性难题,创造性地采用了热棒、片石通风路基、片石通风护道、通风管路基、铺设保温板等多项设施提高冻土路基的稳定性,不少冻土工程措施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期刊论文 2007-12-13

通过对盘大公路多束山垭口段沿线岛状多年冻土分布及工程措施进行分析,阐述在工程设计实施中应采取的方案和注意的问题。

期刊论文 2006-07-10

青藏线格拉段经过高原多年冻土区,沿线人烟稀少、高海拔、低气压、高寒缺氧,生产、生活条件差,给养困难,地理、地质条件十分特殊。针对其特点,在站场设计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为节省投资,保证工程质量和运营畅通创造良好的条件。

期刊论文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8条  共8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