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目前寒区纤维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方法欠缺的问题,通过对寒区的纤维沥青混合料进行延时浸水、冻融劈裂试验,以5d浸水残留稳定度(D5)、6次冻融劈裂强度比(C6)为评价指标,对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进行水稳定性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以D5、C6为评价指标,能更准确地反映寒区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结合试验结果,推荐寒区纤维沥青混合料水稳性能评价指标为:在年降雨量≥500mm区域,D5≥62%、C6≥64%;在年降雨量≤500mm区域,D5≥57%、C6≥46%。
针对目前寒区纤维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方法欠缺的问题,通过对寒区的纤维沥青混合料进行延时浸水、冻融劈裂试验,以5d浸水残留稳定度(D5)、6次冻融劈裂强度比(C6)为评价指标,对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进行水稳定性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以D5、C6为评价指标,能更准确地反映寒区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结合试验结果,推荐寒区纤维沥青混合料水稳性能评价指标为:在年降雨量≥500mm区域,D5≥62%、C6≥64%;在年降雨量≤500mm区域,D5≥57%、C6≥46%。
针对目前寒区纤维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方法欠缺的问题,通过对寒区的纤维沥青混合料进行延时浸水、冻融劈裂试验,以5d浸水残留稳定度(D5)、6次冻融劈裂强度比(C6)为评价指标,对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进行水稳定性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以D5、C6为评价指标,能更准确地反映寒区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结合试验结果,推荐寒区纤维沥青混合料水稳性能评价指标为:在年降雨量≥500mm区域,D5≥62%、C6≥64%;在年降雨量≤500mm区域,D5≥57%、C6≥46%。
针对目前寒区纤维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方法欠缺的问题,通过对寒区的纤维沥青混合料进行延时浸水、冻融劈裂试验,以5d浸水残留稳定度(D5)、6次冻融劈裂强度比(C6)为评价指标,对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进行水稳定性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以D5、C6为评价指标,能更准确地反映寒区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结合试验结果,推荐寒区纤维沥青混合料水稳性能评价指标为:在年降雨量≥500mm区域,D5≥62%、C6≥64%;在年降雨量≤500mm区域,D5≥57%、C6≥46%。
本研究基于低温弯曲实验、冻融劈裂实验和约束试件温度应力实验,模拟北方高寒地域环境纤维沥青混合料的低温耐受性,探究了沥青种类、玄武岩纤维长度和直径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寒大温差条件下,沥青种类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其中SBS改性沥青>70#基质沥青;在相同纤维掺量下,三种直径的玄武岩纤维对AC-13混合料低温性能的改善作用为7μm>16μm>25μm;三种长度(3 mm、6 mm、12 mm)的玄武岩纤维对AC-13混合料的性能改善呈先增后减趋势,6 mm长度的纤维对低温性能改善效果最佳。该研究成果可为玄武岩纤维在寒冷地区道路上的应用提供实验参考,也可作为教学案例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研究生课程,用来研究高寒地区道路工程路面材料的特殊设计需求。
本研究基于低温弯曲实验、冻融劈裂实验和约束试件温度应力实验,模拟北方高寒地域环境纤维沥青混合料的低温耐受性,探究了沥青种类、玄武岩纤维长度和直径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寒大温差条件下,沥青种类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其中SBS改性沥青>70#基质沥青;在相同纤维掺量下,三种直径的玄武岩纤维对AC-13混合料低温性能的改善作用为7μm>16μm>25μm;三种长度(3 mm、6 mm、12 mm)的玄武岩纤维对AC-13混合料的性能改善呈先增后减趋势,6 mm长度的纤维对低温性能改善效果最佳。该研究成果可为玄武岩纤维在寒冷地区道路上的应用提供实验参考,也可作为教学案例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研究生课程,用来研究高寒地区道路工程路面材料的特殊设计需求。
本研究基于低温弯曲实验、冻融劈裂实验和约束试件温度应力实验,模拟北方高寒地域环境纤维沥青混合料的低温耐受性,探究了沥青种类、玄武岩纤维长度和直径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寒大温差条件下,沥青种类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其中SBS改性沥青>70#基质沥青;在相同纤维掺量下,三种直径的玄武岩纤维对AC-13混合料低温性能的改善作用为7μm>16μm>25μm;三种长度(3 mm、6 mm、12 mm)的玄武岩纤维对AC-13混合料的性能改善呈先增后减趋势,6 mm长度的纤维对低温性能改善效果最佳。该研究成果可为玄武岩纤维在寒冷地区道路上的应用提供实验参考,也可作为教学案例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研究生课程,用来研究高寒地区道路工程路面材料的特殊设计需求。
为探究硅粉对玄武岩纤维路面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增强效果及改性机理,采用快冻法研究了不同硅粉掺量下玄武岩纤维混凝土质量损失、相对动弹模量、抗弯拉强度随冻融次数的衰减规律;借助压汞法(MIP)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冻融前后孔结构及界面结构的演化,从细微观层面揭示硅粉增强机理。研究结果表明:9%(质量分数)硅粉掺量的玄武岩纤维路面混凝土抗冻性能增强效果最佳,相比基准混凝土,冻融320次后质量损失率降低了62.35%,相对动弹性模量提高了14.68%,抗弯拉强度提高了43.89%;MIP测试表明,掺入硅粉能够细化混凝土内部孔结构,减少孔隙数量,优化孔的分布,阻抑最可几孔径和临界孔径的增长;SEM分析发现,掺入硅粉能够改善纤维-水泥石与骨料-水泥石的界面区结构,提高玄武岩纤维路面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为探究硅粉对玄武岩纤维路面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增强效果及改性机理,采用快冻法研究了不同硅粉掺量下玄武岩纤维混凝土质量损失、相对动弹模量、抗弯拉强度随冻融次数的衰减规律;借助压汞法(MIP)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冻融前后孔结构及界面结构的演化,从细微观层面揭示硅粉增强机理。研究结果表明:9%(质量分数)硅粉掺量的玄武岩纤维路面混凝土抗冻性能增强效果最佳,相比基准混凝土,冻融320次后质量损失率降低了62.35%,相对动弹性模量提高了14.68%,抗弯拉强度提高了43.89%;MIP测试表明,掺入硅粉能够细化混凝土内部孔结构,减少孔隙数量,优化孔的分布,阻抑最可几孔径和临界孔径的增长;SEM分析发现,掺入硅粉能够改善纤维-水泥石与骨料-水泥石的界面区结构,提高玄武岩纤维路面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为探究硅粉对玄武岩纤维路面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增强效果及改性机理,采用快冻法研究了不同硅粉掺量下玄武岩纤维混凝土质量损失、相对动弹模量、抗弯拉强度随冻融次数的衰减规律;借助压汞法(MIP)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冻融前后孔结构及界面结构的演化,从细微观层面揭示硅粉增强机理。研究结果表明:9%(质量分数)硅粉掺量的玄武岩纤维路面混凝土抗冻性能增强效果最佳,相比基准混凝土,冻融320次后质量损失率降低了62.35%,相对动弹性模量提高了14.68%,抗弯拉强度提高了43.89%;MIP测试表明,掺入硅粉能够细化混凝土内部孔结构,减少孔隙数量,优化孔的分布,阻抑最可几孔径和临界孔径的增长;SEM分析发现,掺入硅粉能够改善纤维-水泥石与骨料-水泥石的界面区结构,提高玄武岩纤维路面混凝土的抗冻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