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6

6

2
1
2
1

6
共检索到 6

【中文摘要】黄土和粉尘记录对理解我国季风演化、青藏高原隆升和西北干旱区环境形成演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地处内陆非季风区干旱带的新疆天山地区,是中国风成黄土的重要分布区之一,该区黄土提供了一个研究西风区气候环境变化理想的实验场。本项目拟在对天山地区粉尘/表土磁学特征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在该地区选择数个典型黄土剖面进行系统的磁学研究,探讨西风区粉尘和黄土环境磁学特征,寻求适合于干旱区重建气候环境变化的磁学参数,研究西风区黄土地层记录机制,并探讨西风区末次间冰期以来(特别是全新世和MIS3时期)气候与环境变化过程。系统研究天山地区过去气候变化历史不仅可以弥补我国西风带地区古气候变化之不足,丰富和完善古气候变化内容,而且也可以把环境磁学的应用从半干旱区扩大到干旱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降尘是黄土的原始物质,对降尘的特征与过程研究对正确理解黄土记录及干旱区沙漠化过程均有重要的意义。

2009-01

【中文摘要】依托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纳木错综合观测站,应用多参数,首先确定湖相沉积物的物性特征,并进一步研究湖相岩芯沉积物环境代用指标序列的时空差异,最终构建纳木错湖相沉积物全新世以来标准的气候记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青藏高原地区普莫雍错湖芯及宁金岗桑冰芯的磁性特征,讨论青藏高原全新世以来气候的演化特征,以及与全球气候演化的关系。尤其是和南北冰芯气候记录对比,为青藏高原的演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提供新的约束。

2009-01

【中文摘要】中国黄土在东亚季风和全球变化研究方面取得了极大成就,也揭示了中国黄土地层磁化率与成土古气候温湿程度(古土壤成土强度)基本成正比例关系,如今磁化率已成为一个常规指示参数广为应用,同时也有不少问题的报道。而在西伯利亚Kurtak 地区黄土地层中,这个关系却呈反比,提供了绝好的对比剖面。本研究拟对西伯利亚末次间冰期旋回黄土剖面各气候代用指标进行详细测量,以求正确认识和重建古气候环境,探讨当地对西风和冬季风的响应机制以及与中国黄土高原的关系。除此以外,通过比较中国和西伯利亚黄土-古土壤的磁学性质,还要重点检验磁化率作为黄土古气候夏季风代用指标的机理,以求找出两地磁化率与古土壤发育对应关系完全不同的原因。试图确立两者的正相关,负相关以至不相关的应用范围,并以本研究的结果来指导在第四纪研究中正确地应用磁化率代用指标——一个在世界范围内古气候环境研究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问题。

2008-01

【中文摘要】大型工业化城市的发展导致环境质量日趋恶化,高质量的环境治理方法技术必须建立在可靠的环境评价基础之上,因此,需要多元化的高精度、高分辨、快速、低成本且适于大范围大尺度的环境评价方法技术。环境磁学是指应用岩石磁性的分析测量技术,并与岩矿及化学成分相结合,研究地球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由于工业与人类活动等导致物质中磁性颗粒的搬运、沉积和改造。本项目采用实验分析与现场原位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并与污染物质成分分析相结合。以武汉市东湖地区尘埃、地表土壤及湖沉积物的磁性参量与重金属及相关化学成分分析数据为基础;以污染物质的磁性与化学成分关系研究为主线;以污染物质磁性的形成机理研究为重点;以控制污染物质磁性结构特征的环境演化过程分析为桥梁,探索新的高精度、高分辨、快速和非破坏的城市环境评价方法技术,并通过对比武汉市与香港地区尘埃的环境磁性结构特征,探讨大型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与环境演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2005-01

【中文摘要】环境磁学在中国黄土气候和环境记录重建研究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存在较大争议。黄土地层中经常使用的磁化率其粉尘贡献到底有多大?磁学参数在季风区和西风区表现迥异,原因何在?不同粉尘源区的环境磁学参数是否存在较大差异?哪些磁学参数适用于干旱区气候与环境重建?这些问题是国际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对提供黄土物质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环境磁学过程做出深入研究。本项目拟开展西北地区不同类型地表景观(沙漠、绿洲、戈壁和干涸湖盆)和粉尘沉积的黄土高原表土与粉尘环境磁学特征研究,探讨粉尘对黄土地层磁化率的贡献,认识不同粉尘源区环境磁学特征的空间差异,定量半定量重建干旱区环境磁学参数与气候环境的关系,寻求能够重建干旱区气候环境变化的磁学参数。本研究对理解我国黄土磁化率指标意义和干旱区环境磁学参数的应用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开展我国北方城市大气颗粒污染物自然贡献率和沙漠化研究具有指导价值。

2005-01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6条  共6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