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6

免耕和秸秆覆盖被认为是东北黑土区耕地质量提升的重要现代耕作技术。冻融过程和免耕秸秆覆盖耦合作用会影响黑土地土壤理化性状,土壤水热养分转化也会受影响,但相关的研究还不充分。免耕秸秆覆盖下土壤理化效应与常规翻耕土壤状况呈不同的变化特征,土壤冻融过程与免耕秸秆覆盖之间密切相关,考虑冻融、免耕、秸秆覆盖之间的相互影响规律及其对土壤理化特性促进或削弱机制的研究有待于深入开展。在探索机理性问题的同时,将保护性耕作措施的研究上升到应用层面,提出黑土地、冻土水资源和秸秆资源的有效利用模式,提升黑土区耕地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期刊论文 2024-09-06

免耕和秸秆覆盖被认为是东北黑土区耕地质量提升的重要现代耕作技术。冻融过程和免耕秸秆覆盖耦合作用会影响黑土地土壤理化性状,土壤水热养分转化也会受影响,但相关的研究还不充分。免耕秸秆覆盖下土壤理化效应与常规翻耕土壤状况呈不同的变化特征,土壤冻融过程与免耕秸秆覆盖之间密切相关,考虑冻融、免耕、秸秆覆盖之间的相互影响规律及其对土壤理化特性促进或削弱机制的研究有待于深入开展。在探索机理性问题的同时,将保护性耕作措施的研究上升到应用层面,提出黑土地、冻土水资源和秸秆资源的有效利用模式,提升黑土区耕地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期刊论文 2024-09-06

免耕和秸秆覆盖被认为是东北黑土区耕地质量提升的重要现代耕作技术。冻融过程和免耕秸秆覆盖耦合作用会影响黑土地土壤理化性状,土壤水热养分转化也会受影响,但相关的研究还不充分。免耕秸秆覆盖下土壤理化效应与常规翻耕土壤状况呈不同的变化特征,土壤冻融过程与免耕秸秆覆盖之间密切相关,考虑冻融、免耕、秸秆覆盖之间的相互影响规律及其对土壤理化特性促进或削弱机制的研究有待于深入开展。在探索机理性问题的同时,将保护性耕作措施的研究上升到应用层面,提出黑土地、冻土水资源和秸秆资源的有效利用模式,提升黑土区耕地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期刊论文 2024-09-06

目的 探究冰湖野米粉及其淀粉的理化性质、结构特性和消化特性的差异,同时揭示不同颗粒长度的冰湖野米淀粉的精细结构。方法 以3种不同颗粒长度的冰湖野米和1种早籼米(对照组)为原料,将其研磨过筛制备米粉样品,再用焦亚硫酸钠法和甲苯法进行纯化得到对应的淀粉样品。采用体积排阻色谱分析法与荧光辅助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冰湖野米淀粉的精细结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链长分布);利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布拉班徳粘度仪等现代分析仪器对冰湖野米粉及其淀粉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特性进行测定;采用Englyst体外消化法测定冰湖野米粉及其淀粉的体外消化特性。结果 不同颗粒长度的冰湖野米粉及其淀粉的颗粒形貌特征、结晶结构及直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差异。与早籼米相比,冰湖野米粉及其淀粉的起糊温度高,峰值黏度低,相对结晶度低,热稳定性好,抗性淀粉含量高,主要归因于冰湖野米的支链淀粉结构及其较高的直链淀粉含量。与冰湖野米淀粉相比,冰湖野米粉颗粒更大,结晶度降低,膨胀度降低,慢消化性增加,主要归因于冰湖野米粉中较高的内源蛋白和纤维含量。结论 冰湖野米粉及其淀粉在颗粒形貌、结晶度、膨胀度和消化特性方面...

期刊论文 2022-08-22 DOI: 10.19812/j.cnki.jfsq11-5956/ts.2022.16.016

目的 探究冰湖野米粉及其淀粉的理化性质、结构特性和消化特性的差异,同时揭示不同颗粒长度的冰湖野米淀粉的精细结构。方法 以3种不同颗粒长度的冰湖野米和1种早籼米(对照组)为原料,将其研磨过筛制备米粉样品,再用焦亚硫酸钠法和甲苯法进行纯化得到对应的淀粉样品。采用体积排阻色谱分析法与荧光辅助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冰湖野米淀粉的精细结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链长分布);利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布拉班徳粘度仪等现代分析仪器对冰湖野米粉及其淀粉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特性进行测定;采用Englyst体外消化法测定冰湖野米粉及其淀粉的体外消化特性。结果 不同颗粒长度的冰湖野米粉及其淀粉的颗粒形貌特征、结晶结构及直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差异。与早籼米相比,冰湖野米粉及其淀粉的起糊温度高,峰值黏度低,相对结晶度低,热稳定性好,抗性淀粉含量高,主要归因于冰湖野米的支链淀粉结构及其较高的直链淀粉含量。与冰湖野米淀粉相比,冰湖野米粉颗粒更大,结晶度降低,膨胀度降低,慢消化性增加,主要归因于冰湖野米粉中较高的内源蛋白和纤维含量。结论 冰湖野米粉及其淀粉在颗粒形貌、结晶度、膨胀度和消化特性方面...

期刊论文 2022-08-22 DOI: 10.19812/j.cnki.jfsq11-5956/ts.2022.16.016

目的 探究冰湖野米粉及其淀粉的理化性质、结构特性和消化特性的差异,同时揭示不同颗粒长度的冰湖野米淀粉的精细结构。方法 以3种不同颗粒长度的冰湖野米和1种早籼米(对照组)为原料,将其研磨过筛制备米粉样品,再用焦亚硫酸钠法和甲苯法进行纯化得到对应的淀粉样品。采用体积排阻色谱分析法与荧光辅助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冰湖野米淀粉的精细结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链长分布);利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布拉班徳粘度仪等现代分析仪器对冰湖野米粉及其淀粉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特性进行测定;采用Englyst体外消化法测定冰湖野米粉及其淀粉的体外消化特性。结果 不同颗粒长度的冰湖野米粉及其淀粉的颗粒形貌特征、结晶结构及直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差异。与早籼米相比,冰湖野米粉及其淀粉的起糊温度高,峰值黏度低,相对结晶度低,热稳定性好,抗性淀粉含量高,主要归因于冰湖野米的支链淀粉结构及其较高的直链淀粉含量。与冰湖野米淀粉相比,冰湖野米粉颗粒更大,结晶度降低,膨胀度降低,慢消化性增加,主要归因于冰湖野米粉中较高的内源蛋白和纤维含量。结论 冰湖野米粉及其淀粉在颗粒形貌、结晶度、膨胀度和消化特性方面...

期刊论文 2022-08-22 DOI: 10.19812/j.cnki.jfsq11-5956/ts.2022.16.016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6条  共6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