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9

青海省湿地类型多样,分布面积大,呈现典型的高原特点。但随着人类活动等因素的不断影响,青海省湿地正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功能退化等重大瓶颈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青海省湿地资源的类型、面积与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湿地的影响和退化原因,指出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青海省湿地保护对策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3-10-24

青海省湿地类型多样,分布面积大,呈现典型的高原特点。但随着人类活动等因素的不断影响,青海省湿地正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功能退化等重大瓶颈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青海省湿地资源的类型、面积与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湿地的影响和退化原因,指出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青海省湿地保护对策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3-10-24

青海省湿地类型多样,分布面积大,呈现典型的高原特点。但随着人类活动等因素的不断影响,青海省湿地正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功能退化等重大瓶颈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青海省湿地资源的类型、面积与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湿地的影响和退化原因,指出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青海省湿地保护对策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3-10-24

为探究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简称“乌源1号冰川”)积雪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气候环境的关系,采集该区域2021年春季(4月)海拔3549 m处(TSX1)以及夏季(6月)海拔3770 m处(TSX2)和海拔3800 m处(TSX3)表层雪样,针对细菌16S rDNA V3-V4区、古菌16S rDNA V4-V5区和真菌ITS2区分别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雪样中细菌、古菌和真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1)乌源1号冰川表层雪微生物多样性具有季节性差异,细菌多样性春季较高夏季较低,而真菌多样性则相反。(2)在物种组成上,细菌优势门为Proteobacteria(58.13%~89.10%)和Bacteroidetes(4.24%~40.74%),优势属为Flavobacterium(2.32%~33.64%)和Polaromonas(0.01%~24.72%);古菌优势门为Thaumarchaeota(38.10%~97.55%),其次为Nanoarchaeaeota(0%~61.90%)和Euryarchaeota(0%~2.82%);真菌优势门为Ascomycota(7.06%~88.4...

期刊论文 2023-05-05 DOI: 10.13866/j.azr.2023.04.16

为探究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简称“乌源1号冰川”)积雪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气候环境的关系,采集该区域2021年春季(4月)海拔3549 m处(TSX1)以及夏季(6月)海拔3770 m处(TSX2)和海拔3800 m处(TSX3)表层雪样,针对细菌16S rDNA V3-V4区、古菌16S rDNA V4-V5区和真菌ITS2区分别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雪样中细菌、古菌和真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1)乌源1号冰川表层雪微生物多样性具有季节性差异,细菌多样性春季较高夏季较低,而真菌多样性则相反。(2)在物种组成上,细菌优势门为Proteobacteria(58.13%~89.10%)和Bacteroidetes(4.24%~40.74%),优势属为Flavobacterium(2.32%~33.64%)和Polaromonas(0.01%~24.72%);古菌优势门为Thaumarchaeota(38.10%~97.55%),其次为Nanoarchaeaeota(0%~61.90%)和Euryarchaeota(0%~2.82%);真菌优势门为Ascomycota(7.06%~88.4...

期刊论文 2023-05-05 DOI: 10.13866/j.azr.2023.04.16

为探究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简称“乌源1号冰川”)积雪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气候环境的关系,采集该区域2021年春季(4月)海拔3549 m处(TSX1)以及夏季(6月)海拔3770 m处(TSX2)和海拔3800 m处(TSX3)表层雪样,针对细菌16S rDNA V3-V4区、古菌16S rDNA V4-V5区和真菌ITS2区分别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雪样中细菌、古菌和真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1)乌源1号冰川表层雪微生物多样性具有季节性差异,细菌多样性春季较高夏季较低,而真菌多样性则相反。(2)在物种组成上,细菌优势门为Proteobacteria(58.13%~89.10%)和Bacteroidetes(4.24%~40.74%),优势属为Flavobacterium(2.32%~33.64%)和Polaromonas(0.01%~24.72%);古菌优势门为Thaumarchaeota(38.10%~97.55%),其次为Nanoarchaeaeota(0%~61.90%)和Euryarchaeota(0%~2.82%);真菌优势门为Ascomycota(7.06%~88.4...

期刊论文 2023-05-05 DOI: 10.13866/j.azr.2023.04.16

Landsat 9是最新发射一颗陆地资源卫星,它将代替Landsat 7与Landsat 8组成新一代Landsat卫星星座,继续长期观测地球的变化。文章主要介绍了新一代陆地观测卫星星座的特征和其在海岸线监测、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研究、极地与冰川监测、全球森林动态监测、水资源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以及下一代Landsat卫星的概况。

期刊论文 2022-11-10

Landsat 9是最新发射一颗陆地资源卫星,它将代替Landsat 7与Landsat 8组成新一代Landsat卫星星座,继续长期观测地球的变化。文章主要介绍了新一代陆地观测卫星星座的特征和其在海岸线监测、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研究、极地与冰川监测、全球森林动态监测、水资源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以及下一代Landsat卫星的概况。

期刊论文 2022-11-10

Landsat 9是最新发射一颗陆地资源卫星,它将代替Landsat 7与Landsat 8组成新一代Landsat卫星星座,继续长期观测地球的变化。文章主要介绍了新一代陆地观测卫星星座的特征和其在海岸线监测、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研究、极地与冰川监测、全球森林动态监测、水资源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以及下一代Landsat卫星的概况。

期刊论文 2022-11-10

青藏高原对我国乃至北半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屏障作用。近年来,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生态系统功能和质量稳步提升,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得到显著恢复与扩大,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但青藏高原自然生态本底脆弱、敏感,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面临冰川退缩、冻土消融、湖泊扩张、草原退化威胁,自然灾害风险加剧,水循环、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生态环境发生了系列不容忽视的变化。为此,建议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重大生态问题研究,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统筹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主动减轻自然灾害风险,展现保护青藏高原的中国担当,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期刊论文 2021-10-22 DOI: 10.19758/j.cnki.issn1673-288x.202105042
  • 首页
  • 1
  • 2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19条,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