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量元素在山地冰川中的时空格局可以作为评价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影响的良好指标。为了研究祁连山雪冰中痕量元素的空间分布及其主要来源,2020年9月在祁连山的7条冰川,包括阿尔金山冰川、扎子沟冰川、老虎沟冰川、七一冰川、四号冰川、八一冰川和宁缠河3号冰川中采集表层雪样进行酸化处理,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定了大量元素Al、Fe与痕量元素As、Ba、Co、Cr、Cu、Li、Mn、Mo、Pb、Sr、Tl、Zn、Cd的浓度,并选用Jonckheere-Terpstra非参数检验来对比痕量元素平均浓度,数据结果表明祁连山西部扎子沟冰川和老虎沟冰川的痕量元素浓度较高,祁连山东部宁缠河3号冰川痕量元素浓度较低,痕量元素浓度总体空间分布趋势为西段>中段>东段。痕量元素总浓度的富集因子(Enrichment Factors,EF)表明,Co、Cr、Cu、Tl、Fe、Li、Mn、Mo、Sr元素主要受自然粉尘输入影响(EF10...
痕量元素在山地冰川中的时空格局可以作为评价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影响的良好指标。为了研究祁连山雪冰中痕量元素的空间分布及其主要来源,2020年9月在祁连山的7条冰川,包括阿尔金山冰川、扎子沟冰川、老虎沟冰川、七一冰川、四号冰川、八一冰川和宁缠河3号冰川中采集表层雪样进行酸化处理,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定了大量元素Al、Fe与痕量元素As、Ba、Co、Cr、Cu、Li、Mn、Mo、Pb、Sr、Tl、Zn、Cd的浓度,并选用Jonckheere-Terpstra非参数检验来对比痕量元素平均浓度,数据结果表明祁连山西部扎子沟冰川和老虎沟冰川的痕量元素浓度较高,祁连山东部宁缠河3号冰川痕量元素浓度较低,痕量元素浓度总体空间分布趋势为西段>中段>东段。痕量元素总浓度的富集因子(Enrichment Factors,EF)表明,Co、Cr、Cu、Tl、Fe、Li、Mn、Mo、Sr元素主要受自然粉尘输入影响(EF10...
偏远地区冰雪化学可以揭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状况.为了解人类活动是否对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冰雪中痕量元素造成了污染,于2020年10月在阿尼玛卿山唯格勒当雄冰川上部采集了1.7 m雪坑样品,并利用ICP-MS对这些样品中Cu、Cr、Co、Zn、As、Mo、Cd、Pb、Ni等9种痕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Mo、Cd、Zn外,其余痕量元素表现出季风期浓度低、非季风期浓度较高的季节特征.通过与其它地区雪冰中相关研究结果的比较,揭示出黄河源区雪坑中Mo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研究地区,而其余痕量元素浓度处于较低水平,但黄河源区雪坑中痕量元素的年沉积通量较高.痕量元素的富集因子可用来判断人为污染源的输入情况.计算了9种痕量元素的富集因子,结果表明除Cr、Co外,其余痕量元素的富集因子季风期高于非季风期,并且Mo、As、Cd、Zn、Cr 5种痕量元素的富集因子远大于10,这表明研究区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结合相关性分析和后向轨迹分析表明,研究区主要受西南方向气流和偏西气流的影响,黄河源区雪坑中Mo、As、Cd等以人为源输入为主的元素可能来自印度次大陆的人为污染排放,Co等以尘源输入为主的元素可能来自青...
偏远地区冰雪化学可以揭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状况.为了解人类活动是否对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冰雪中痕量元素造成了污染,于2020年10月在阿尼玛卿山唯格勒当雄冰川上部采集了1.7 m雪坑样品,并利用ICP-MS对这些样品中Cu、Cr、Co、Zn、As、Mo、Cd、Pb、Ni等9种痕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Mo、Cd、Zn外,其余痕量元素表现出季风期浓度低、非季风期浓度较高的季节特征.通过与其它地区雪冰中相关研究结果的比较,揭示出黄河源区雪坑中Mo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研究地区,而其余痕量元素浓度处于较低水平,但黄河源区雪坑中痕量元素的年沉积通量较高.痕量元素的富集因子可用来判断人为污染源的输入情况.计算了9种痕量元素的富集因子,结果表明除Cr、Co外,其余痕量元素的富集因子季风期高于非季风期,并且Mo、As、Cd、Zn、Cr 5种痕量元素的富集因子远大于10,这表明研究区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结合相关性分析和后向轨迹分析表明,研究区主要受西南方向气流和偏西气流的影响,黄河源区雪坑中Mo、As、Cd等以人为源输入为主的元素可能来自印度次大陆的人为污染排放,Co等以尘源输入为主的元素可能来自青...
青藏高原的环境极其脆弱,对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高度敏感,为了解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积雪中痕量元素的时空变化以及污染程度,本研究对2018年积累期和稳定期及2019年积累期、稳定期和消融期5个时期积雪样品进行酸化处理,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了样品中的13种痕量元素(Li、Al、Cr、Mn、Fe、Co、Ni、Cu、Zn、Se、Cd、Ba、Pb)的酸化浓度.研究结果表明,痕量元素的浓度在时间上呈现积累期>稳定期>消融期的特征;空间上呈现为南部区域痕量元素浓度明显高于其余区域;北部区域除了Li、Se、Pb浓度相对较高,其余元素浓度均处于较低水平;东部和西部区域积雪痕量元素浓度相对较低.计算富集系数(EF)得知Al、Cr、Co和Ba主要来自于地壳粉尘(EF<2),其余各元素都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EF≥2),其中Cd和Se具有着明显的污染(EF≥5),受人为排放活动影响较大,结合后向气团轨迹分析,研究区主要受到偏西和偏西南气流的影响,这表明污染物主要来自上风方向的南亚、西亚和中亚地区.
青藏高原的环境极其脆弱,对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高度敏感,为了解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积雪中痕量元素的时空变化以及污染程度,本研究对2018年积累期和稳定期及2019年积累期、稳定期和消融期5个时期积雪样品进行酸化处理,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了样品中的13种痕量元素(Li、Al、Cr、Mn、Fe、Co、Ni、Cu、Zn、Se、Cd、Ba、Pb)的酸化浓度.研究结果表明,痕量元素的浓度在时间上呈现积累期>稳定期>消融期的特征;空间上呈现为南部区域痕量元素浓度明显高于其余区域;北部区域除了Li、Se、Pb浓度相对较高,其余元素浓度均处于较低水平;东部和西部区域积雪痕量元素浓度相对较低.计算富集系数(EF)得知Al、Cr、Co和Ba主要来自于地壳粉尘(EF<2),其余各元素都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EF≥2),其中Cd和Se具有着明显的污染(EF≥5),受人为排放活动影响较大,结合后向气团轨迹分析,研究区主要受到偏西和偏西南气流的影响,这表明污染物主要来自上风方向的南亚、西亚和中亚地区.
为了探究青藏高原雪冰中痕量元素的空间分布与主要来源,对2019年7—9月在青藏高原七一冰川、八一冰川、岗什卡雪峰、煤矿冰川、玉珠峰冰川、古仁河口冰川以及玉龙雪山白水河1号冰川采集的表雪样酸化后,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试了常量元素Al、Fe与痕量元素As、Ba、Co、Cr、Cu、Li、Mn、Mo、Pb、Sr、Tl、Zn、Cd共15种元素的含量,通过Jonckheere-Terpstra非参数检验分析痕量元素空间分布趋势。结果表明:中部煤矿冰川和玉珠峰冰川浓度最高,南部古仁河口冰川和玉龙雪山最低,东北部3条冰川居中;本研究与其他研究区关于冰川As、Cu、Pb、Zn、Cd浓度对比的结果显示,青藏高原冰川中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总体趋势为:中部>北部>南部。富集因子分析表明,Co、Cr、Cu、Tl、Fe、Li、Mn、Mo、Sr元素主要受粉尘输入影响,Pb、Cd、Zn元素受人为源影响较大(例如有色金属冶炼、交通排放、化石燃料燃烧等)。后向轨迹结果表明,东北部3条冰川主要受东北和西北部地区影响;中部冰川元素来源复杂,以青藏高原西部和北部的粉尘输入为主,且受西部临近煤矿...
为了探究青藏高原雪冰中痕量元素的空间分布与主要来源,对2019年7—9月在青藏高原七一冰川、八一冰川、岗什卡雪峰、煤矿冰川、玉珠峰冰川、古仁河口冰川以及玉龙雪山白水河1号冰川采集的表雪样酸化后,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试了常量元素Al、Fe与痕量元素As、Ba、Co、Cr、Cu、Li、Mn、Mo、Pb、Sr、Tl、Zn、Cd共15种元素的含量,通过Jonckheere-Terpstra非参数检验分析痕量元素空间分布趋势。结果表明:中部煤矿冰川和玉珠峰冰川浓度最高,南部古仁河口冰川和玉龙雪山最低,东北部3条冰川居中;本研究与其他研究区关于冰川As、Cu、Pb、Zn、Cd浓度对比的结果显示,青藏高原冰川中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总体趋势为:中部>北部>南部。富集因子分析表明,Co、Cr、Cu、Tl、Fe、Li、Mn、Mo、Sr元素主要受粉尘输入影响,Pb、Cd、Zn元素受人为源影响较大(例如有色金属冶炼、交通排放、化石燃料燃烧等)。后向轨迹结果表明,东北部3条冰川主要受东北和西北部地区影响;中部冰川元素来源复杂,以青藏高原西部和北部的粉尘输入为主,且受西部临近煤矿...
积雪中记录的痕量元素含量,能很好地评估当地大气污染状况。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2018年1月和3月采自新疆北部的天山北坡、伊犁河谷、塔城地区和阿勒泰地区的积雪样品进行了16种痕量元素测试。结果表明:北疆地区积雪中痕量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在0.06ng·g-1(Cd)~1 481.1ng·g-1(Al)之间。时间分布上,消融期多数痕量元素浓度低于积累期、稳定期;Pb、Cr等元素消融期含量高于其他时期,可能与外源输入有关。空间分布上,塔城地区和天山北坡的多数痕量元素含量高出伊犁河谷和阿勒泰地区1~3倍。与其他地区雪冰中痕量元素含量对比,发现新疆北部高出青藏高原北部1~3倍,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相应痕量元素浓度接近,揭示了新疆北部积雪中痕量元素较高的浓度特征。元素富集系数表明,Fe、Be等元素主要来自地壳粉尘,Pb、Cd、Zn、As等元素呈显著富集(EFc>10),受人类排放活动主导。结合后向气团轨迹分析,塔城地区的痕量元素可能受到哈萨克斯坦的影响,阿勒泰地区的痕量元素可能受到中亚、阿尔泰山南缘等地的影响,天山北坡与伊犁河谷主要受新疆本地气...
积雪中记录的痕量元素含量,能很好地评估当地大气污染状况。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2018年1月和3月采自新疆北部的天山北坡、伊犁河谷、塔城地区和阿勒泰地区的积雪样品进行了16种痕量元素测试。结果表明:北疆地区积雪中痕量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在0.06ng·g-1(Cd)~1 481.1ng·g-1(Al)之间。时间分布上,消融期多数痕量元素浓度低于积累期、稳定期;Pb、Cr等元素消融期含量高于其他时期,可能与外源输入有关。空间分布上,塔城地区和天山北坡的多数痕量元素含量高出伊犁河谷和阿勒泰地区1~3倍。与其他地区雪冰中痕量元素含量对比,发现新疆北部高出青藏高原北部1~3倍,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相应痕量元素浓度接近,揭示了新疆北部积雪中痕量元素较高的浓度特征。元素富集系数表明,Fe、Be等元素主要来自地壳粉尘,Pb、Cd、Zn、As等元素呈显著富集(EFc>10),受人类排放活动主导。结合后向气团轨迹分析,塔城地区的痕量元素可能受到哈萨克斯坦的影响,阿勒泰地区的痕量元素可能受到中亚、阿尔泰山南缘等地的影响,天山北坡与伊犁河谷主要受新疆本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