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8

青藏高原超常的气候变暖引起亚洲水塔失衡。亚洲水塔失衡伴随着冰川普遍退缩、冰崩以及冰湖溃决等冰冻圈灾害频发,进而冲毁公路、桥梁和村庄,对下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中,通过实地考察、遥感监测和台站观测等手段,对亚洲水塔冰湖和冰湖溃决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发现2020年时亚洲水塔共发育冰湖14 310个,面积1 148.3 km2,其中西藏自治区冰湖7 312个,面积642.6 km2。1990年以来,亚洲水塔冰湖数量和面积增长均超过20%。评估发现,亚洲水塔有1 256个极高危险和高危险冰湖,其中182个冰湖存在溃决的极高风险或高风险。喜马拉雅山东段和藏东南地区是当前亚洲水塔冰湖最为集中、扩张幅度最大、溃决洪水灾害最为严重的区域,也是溃决风险极高冰湖分布最多的区域,为冰湖研究和灾害防控的重点区域。在未来的冰湖研究和预警防控工作中,需要提高对冰湖溃决风险的精准识别,加强冰湖溃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强化布局冰湖溃决洪水的次生灾害和跨境威胁的应对等。

期刊论文 2025-05-26

青藏高原超常的气候变暖引起亚洲水塔失衡。亚洲水塔失衡伴随着冰川普遍退缩、冰崩以及冰湖溃决等冰冻圈灾害频发,进而冲毁公路、桥梁和村庄,对下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中,通过实地考察、遥感监测和台站观测等手段,对亚洲水塔冰湖和冰湖溃决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发现2020年时亚洲水塔共发育冰湖14 310个,面积1 148.3 km2,其中西藏自治区冰湖7 312个,面积642.6 km2。1990年以来,亚洲水塔冰湖数量和面积增长均超过20%。评估发现,亚洲水塔有1 256个极高危险和高危险冰湖,其中182个冰湖存在溃决的极高风险或高风险。喜马拉雅山东段和藏东南地区是当前亚洲水塔冰湖最为集中、扩张幅度最大、溃决洪水灾害最为严重的区域,也是溃决风险极高冰湖分布最多的区域,为冰湖研究和灾害防控的重点区域。在未来的冰湖研究和预警防控工作中,需要提高对冰湖溃决风险的精准识别,加强冰湖溃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强化布局冰湖溃决洪水的次生灾害和跨境威胁的应对等。

期刊论文 2025-05-26

为应对冰雪天气对高速公路运营安全与通行能力的影响,提升融雪除冰技术的智能化水平,对国内外高速公路融雪除冰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进行分析。首先,对机械除雪、化学融雪剂及主动融雪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现代高速公路融雪除冰系统的关键功能,并探讨不同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而围绕路面积雪监测、智能预警系统及融雪除冰设备的协同管理等方面展开综述。研究发现:融雪除冰技术的智能化集成是提升道路安全、环保效果及运维效率的关键;未来技术突破点在于高效环保的融雪材料及智能化预警管理系统的深度融合。本文可为高速公路智能化融雪除冰技术的研发、工程应用以及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5-04-17 DOI: 10.13439/j.cnki.itsc.2025.S1.071

为应对冰雪天气对高速公路运营安全与通行能力的影响,提升融雪除冰技术的智能化水平,对国内外高速公路融雪除冰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进行分析。首先,对机械除雪、化学融雪剂及主动融雪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现代高速公路融雪除冰系统的关键功能,并探讨不同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而围绕路面积雪监测、智能预警系统及融雪除冰设备的协同管理等方面展开综述。研究发现:融雪除冰技术的智能化集成是提升道路安全、环保效果及运维效率的关键;未来技术突破点在于高效环保的融雪材料及智能化预警管理系统的深度融合。本文可为高速公路智能化融雪除冰技术的研发、工程应用以及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5-04-17 DOI: 10.13439/j.cnki.itsc.2025.S1.071

某沟谷两岸坡面陡峻,沟谷狭窄,纵坡降较大,在地震、降雨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其左岸堆积体上方的崩滑堵沟隐患点可能出现失稳,并发展为崩塌滑坡-堰塞湖-溃决洪水-泥石流灾害链。针对此灾害链不同阶段的演化特征,采用相应的数值模拟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进行模拟分析和计算,评价其对沟口桥梁工程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经分析计算,崩塌滑坡隐患点距沟底高程落差约1 km,岩体体积约8×10~6 m3,平均厚度约26 m,崩塌滑坡堵河可形成最大水深为14.4 m、面积约为7.19×10~4 m2、方量约为2.74×10~5 m3的堰塞湖;堰塞湖溃决形成洪水过程中,桥梁处最大水深为4.43 m(不含原始水位),最大流速为7.54 m/s,峰值流量为807 m3/s;在溃决洪水强烈揭底冲刷和侵蚀的条件下,溃决洪水引发的泥石流在桥梁处的最大水深为7.1 m、最大流速为8 m/s、峰值流量为1 685.5 m3/s、最大冲刷深度为16.58 m。为减少该灾害链对桥梁工程的影响,采取河道疏通、岸坡防护和监...

期刊论文 2024-02-23 DOI: 10.13238/j.issn.1004-2954.202204180003

以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白玛俄林寺滑坡为研究对象,从滑坡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出发,综合考虑了环境特征、地貌特征、岩石力学性能、水文地质条件、岩性特征、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因素,结合雨量监测、地表位移监测、裂缝发育监测等实测数据对研究区滑坡的失稳机理和预警阈值进行分析。基于实时监测调查资料,结合失稳机制等建立稳定性预测,以滑坡稳定性状态阈值划分标准为统一标尺,建立多参数监测,结合岩石力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预警指标判断标准,为高寒山区降雨型滑坡早期预警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经验支撑。

期刊论文 2022-10-12

川藏交通廊道沿线山高谷深,地层岩性多变,新构造运动活跃,气候恶劣复杂,导致滑坡、崩塌、泥石流、冰湖溃决洪水等灾害极其发育,对铁路施工及运营带来严重影响.林芝-波密段就是典型地质灾害高发区域,常年受到冰川泥石流的影响,是川藏交通廊道重大灾害防治的难点区段.虽然目前在单沟尺度上对冰川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影响因素、物源性质取得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川藏交通廊道沿线不同类型的冰川泥石流诱发因素、区域发展演化规律及灾变指标的研究还较为初步,尚未构建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借助多源长时序遥感影像、气象监测数据,结合野外实地验证和历史数据分析发现:川藏交通廊道周边区域冰川泥石流沟谷共99条,主要分布于恰青冰川-易贡乡、加拉贝垒-南迦巴瓦峰和古乡沟-嘎隆寺冰川一带;过去40年冰川经历了复杂的流动速度变化,表现为较小高海拔悬冰川活动性增强,大型沟谷冰川活动性减弱;自1973年以来,研究区冰川泥石流呈现频率增高、规模增大的特征.此外,从冰川泥石流发育沟道比降来看,发生高陡地形的滑坡、冰-岩崩诱发的泥石流频率增加.未来,冰川持续退缩,促使冰川源区冰瀑消失,发育更大规模的悬冰川,会增加这类冰川泥石流的风险;冰川泥石流...

期刊论文 2021-11-20

为实现远程实时监测冻土区输电线塔安全状态,保证电力输送长效稳定,设计了冻土区输电线塔监测预警系统。基于输电线塔的变形特性,确定了关键的监测参数和对应的测量方法。考虑冻土区域特殊气候环境,制定了数据传输模块和能源模块的设计方案。采用理论计算和ARIMA-BP组合预测模型综合分析输电线塔的安全特性,并开发对应的服务器程序和应用端程序。实现冻土区输电线塔安全状态的监测预警,具有一定的工程推广意义。

期刊论文 2020-11-19 DOI: 10.13882/j.cnki.ncdqh.2020.11.013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8条  共8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