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聚孢霉属Clonostachys隶属于肉座菌目Hypocreales生赤壳科Bionectriaceae,是常见的土栖真菌。该属真菌主要是内生菌、附生菌和腐生菌,一些种类被用作生防菌。极端生境中分离获得的螺旋聚孢霉菌株可能具有较强的抗逆性,更适用于商业生产。本研究从我国西藏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采集的冻土样品中分离获得2株土壤真菌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结合ITS-LSU-rpb2-tef1-tub2多基因片段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螺旋聚孢霉属新物种,定名为西藏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tibetensis。
微生物残体碳是土壤稳定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的贡献可达50%以上.然而,由于缺乏大尺度观测证据,目前学术界对多年冻土微生物残体碳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的认识十分有限.本研究基于野外样带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微生物残体碳的空间分布特征,对比了冻土层与活动层微生物残体碳对SOC的贡献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气候、土壤变量和微生物属性测定,探究了多年冻土微生物残体碳含量空间变异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多年冻土总微生物残体碳、真菌和细菌残体碳含量均呈现自研究区西部向东部递增的趋势.平均而言,冻土层总微生物残体碳含量为2741.0±815.3 mg/kg(平均值±标准误差),占SOC的比例为13.2%±1.1%;真菌残体碳的含量及其对总微生物残体碳的贡献均显著高于细菌.冻土层总微生物残体碳和真菌残体碳的含量与贡献均显著低于活动层;冻土层细菌残体碳含量显著低于活动层,但其对SOC的贡献与活动层无显著差异.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结果显示,多年冻土含水率和微生物的生物量是影响多年冻土微生物残体碳含量空间变异的直接因素,气候...
冻土毛霉菌株BO-1是新报道的韭菜迟眼蕈蚊病原真菌,但是关于其致病力和田间防效的针对性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分析了冻土毛霉菌株BO-1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致病力,探究了温度对菌株致病力的影响,并通过防效试验评价了其应用价值。结果表明,冻土毛霉菌株BO-1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致病活性较高,处理3 d对2龄和4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3.714×10~5和4.680×10~6孢子/mL;冻土毛霉菌株BO-1发挥高致病活性的适宜温度为16~28℃,尤以20~24℃最优。盆栽和田间试验证实,菌株BO-1对韭菜迟眼蕈蚊防效突出,并具有较好的持续控害作用。当孢子浓度为1×10~9孢子/m L时,处理后7 d防效为95.57%,与化学杀虫剂噻虫胺(93.57%)相当。因此,将冻土毛霉菌株BO-1作为韭菜迟眼蕈蚊生防菌剂加以进一步开发可行性较强。
冻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冻土中真菌对于预测冻土和气候之间的潜在反馈机制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黑龙江省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中真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得到的454833条序列分属于6个门,40个纲,86个目,122个科。门水平上,真菌群落主要包括子囊菌门、担子菌门、毛霉亚门、芽枝霉菌门、捕虫霉亚门、壶菌门,以及分类未定或未明确菌门,其中子囊菌门优势作用明显,在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中所占比例分别为81.23%和76.56%。属水平上,相对丰度前20位菌属中,只比对出Cladosporium、Mrakia、Fusarium、Mortierella、Solicoccozyma五个菌属。LEfSe分析发现,多年冻土中检测出特征种属20种,而季节性冻土中则未有特征性种属检出。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多年冻土中真菌丰富度和均匀度平均值与季节性冻土无显著差异,多年冻土中真菌的Observed OTU指数比、Faith’s Phylogenetic Diversity指数比均显著高于季节性冻土(P <0.05)。
本研究目的是分离大兴安岭多年冻土中的可培养真菌并测试它们产生的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首先利用颗粒法在冻土中得到66株可培养真菌,通过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对它们进行分子鉴定,发现它们隶属于55个分类单元,有8株真菌的ITS相似性≤97%。其中5株真菌属于耐冷真菌。研究结果发现6株真菌的提取物具有抗菌活性,其中外担子菌FSF028号菌株活性最强,同时具有抗真菌与抗细菌活性;柄孢壳菌FSF042号菌株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镰刀菌FSF029号菌株有较好的降解纤维素能力;此外还首次发现了Seltsamia属真菌具有抗氧化与产纤维素酶活性。
【中文摘要】研究西藏地下真菌资源的种类、分布及生态学发生特点,探索该类菌物与其它物种锷系南嗷ス叵担沂镜叵抡婢嗳?在高原生态系统特别是在高原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研究旨为填补西藏菌物研究领域中的空白点,为全面认识西藏高原的菌物多样性积累地下真菌方面的资料,对于丰富我国乃至全球的菌物资源也具有重要的科学庖濉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