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共检索到 8

夹皮沟矿集区发育众多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床,区内的金矿床属于中温热液金矿床,并以中温低盐度流体、中侏罗世成矿、成因上与同期岩浆作用关系密切为主要特征。为了刻画同期岩浆-热液作用的过程,探讨其对金成矿的贡献,示踪区内金成矿作用过程,以区内的冰湖沟金矿床为例,开展了系统的矿床地质、岩相学,以及锆石的矿物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金主要赋存在震碎角砾岩的胶结物中;2)根据锆石的晶体形态、内部结构、微量元素组成和U-Pb年龄,热液胶结角砾岩和角砾状矿石胶结物中锆石可划分为捕获锆石(第一组195~185 Ma)、继承锆石(第二组175~172 Ma)和热液锆石(第三组176~173 Ma),其中热液锆石(第三组)的U-Pb年龄为176~173 Ma,指示成矿作用发生在中侏罗世;3)第二、三组锆石具有较低w(Y)、高Y/Ho值,指示晚阶段花岗质熔体与富P和Ti的热液流体共存,同时它们的w(Hf)与Th/U、Yb/Gd值呈现出系统的演化趋势,指示岩浆经历了逐步的冷却和分异作用,并最终形成热液流体;4)第二组锆石与第三组锆石相比,具有较高的Ce/Ce*值和Eu...

期刊论文 2023-05-2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414

夹皮沟矿集区发育众多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床,区内的金矿床属于中温热液金矿床,并以中温低盐度流体、中侏罗世成矿、成因上与同期岩浆作用关系密切为主要特征。为了刻画同期岩浆-热液作用的过程,探讨其对金成矿的贡献,示踪区内金成矿作用过程,以区内的冰湖沟金矿床为例,开展了系统的矿床地质、岩相学,以及锆石的矿物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金主要赋存在震碎角砾岩的胶结物中;2)根据锆石的晶体形态、内部结构、微量元素组成和U-Pb年龄,热液胶结角砾岩和角砾状矿石胶结物中锆石可划分为捕获锆石(第一组195~185 Ma)、继承锆石(第二组175~172 Ma)和热液锆石(第三组176~173 Ma),其中热液锆石(第三组)的U-Pb年龄为176~173 Ma,指示成矿作用发生在中侏罗世;3)第二、三组锆石具有较低w(Y)、高Y/Ho值,指示晚阶段花岗质熔体与富P和Ti的热液流体共存,同时它们的w(Hf)与Th/U、Yb/Gd值呈现出系统的演化趋势,指示岩浆经历了逐步的冷却和分异作用,并最终形成热液流体;4)第二组锆石与第三组锆石相比,具有较高的Ce/Ce*值和Eu...

期刊论文 2023-05-2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414

夹皮沟矿集区发育众多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床,区内的金矿床属于中温热液金矿床,并以中温低盐度流体、中侏罗世成矿、成因上与同期岩浆作用关系密切为主要特征。为了刻画同期岩浆-热液作用的过程,探讨其对金成矿的贡献,示踪区内金成矿作用过程,以区内的冰湖沟金矿床为例,开展了系统的矿床地质、岩相学,以及锆石的矿物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金主要赋存在震碎角砾岩的胶结物中;2)根据锆石的晶体形态、内部结构、微量元素组成和U-Pb年龄,热液胶结角砾岩和角砾状矿石胶结物中锆石可划分为捕获锆石(第一组195~185 Ma)、继承锆石(第二组175~172 Ma)和热液锆石(第三组176~173 Ma),其中热液锆石(第三组)的U-Pb年龄为176~173 Ma,指示成矿作用发生在中侏罗世;3)第二、三组锆石具有较低w(Y)、高Y/Ho值,指示晚阶段花岗质熔体与富P和Ti的热液流体共存,同时它们的w(Hf)与Th/U、Yb/Gd值呈现出系统的演化趋势,指示岩浆经历了逐步的冷却和分异作用,并最终形成热液流体;4)第二组锆石与第三组锆石相比,具有较高的Ce/Ce*值和Eu...

期刊论文 2023-05-2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41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主要是对矿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三个方面而进行的勘探工作和评述,水文地质矿区地处多年冻土层,作为特殊的大厚度的区域性隔水层,将同一个含水岩(层)组分隔成上下两部分,隔断了上下间的直接水力联系,形成了性质完全不同的两大含水系统。

期刊论文 2012-10-31 DOI: 10.19354/j.cnki.42-1616/f.2012.17.201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主要是对矿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三个方面而进行的勘探工作和评述,水文地质矿区地处多年冻土层,作为特殊的大厚度的区域性隔水层,将同一个含水岩(层)组分隔成上下两部分,隔断了上下间的直接水力联系,形成了性质完全不同的两大含水系统。

期刊论文 2012-10-31 DOI: 10.19354/j.cnki.42-1616/f.2012.17.201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主要是对矿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三个方面而进行的勘探工作和评述,水文地质矿区地处多年冻土层,作为特殊的大厚度的区域性隔水层,将同一个含水岩(层)组分隔成上下两部分,隔断了上下间的直接水力联系,形成了性质完全不同的两大含水系统。

期刊论文 2012-10-31 DOI: 10.19354/j.cnki.42-1616/f.2012.17.201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主要是对矿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三个方面而进行的勘探工作和评述,水文地质矿区地处多年冻土层,作为特殊的大厚度的区域性隔水层,将同一个含水岩(层)组分隔成上下两部分,隔断了上下间的直接水力联系,形成了性质完全不同的两大含水系统。

期刊论文 2012-10-31 DOI: 10.19354/j.cnki.42-1616/f.2012.17.201

【中文摘要】以西藏马攸木金矿床为研究对象,用类比法及综合法进行综合研究,测试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各项参数,进行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热力学等方面研究,确定研究对象的分类及物化特征,探讨矿床成因,建立成矿模式,并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金矿资源远景进行评价。其研究意义在于:①对马攸木金矿床的研究,将对古地中海-喜马拉雅成矿域的理论研究做出贡献,填补这一领域热泉型金矿床的研究空白;②过去认为"我国砂金矿床密集区多在高寒冻土地带,与原生金矿无空间联系",而马攸木砂金矿床与岩金矿床紧密相连,对研究砂金与岩金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③西藏地热资源丰富,热泉、古泉华分布广泛,因而对研究金矿床与地热之间的关系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④冈底斯-雅鲁藏布江成矿带所处特殊的地质构造位置,热泉型金矿床的找矿潜力巨大,合适的找矿模式将为西藏金矿的找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为西藏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保障。

2005-01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8条  共8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