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7

以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土壤序列为载体,研究近120年土壤发育过程中主要矿质元素在土壤各层的迁移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随土壤的发育,表层土壤中P、K、Ca、Mg、Cu、Fe、Mn、Na、Ni、Zn等10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在土壤C层中的分布较为均匀;(2)除K、Cu、Fe、Mn、Na、Ni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低于全国平均值以外,其余土层的含量均高于全国平均值;(3)主成分分析显示,表层土壤中K、Ca、Mg、Fe、Cu、Na、Ni含量为主因子1,这主要与其来源为矿物风化有关,而P和Zn含量为主因子2,说明除受矿物风化的影响外,在较大程度上还受凋落物分解以及外源性输入的影响;(4)除P、Cu和Zn在表层土壤表现出明显的富集以外,K、Na、Ca、Mg、Mn、Ni、Fe随土壤发育均未表现出富集特征;(5)土壤pH是影响矿质元素在土壤中迁移的重要化学因素。

期刊论文 2023-02-07 DOI: 10.14050/j.cnki.1672-9250.2022.50.046

以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土壤序列为载体,研究近120年土壤发育过程中主要矿质元素在土壤各层的迁移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随土壤的发育,表层土壤中P、K、Ca、Mg、Cu、Fe、Mn、Na、Ni、Zn等10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在土壤C层中的分布较为均匀;(2)除K、Cu、Fe、Mn、Na、Ni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低于全国平均值以外,其余土层的含量均高于全国平均值;(3)主成分分析显示,表层土壤中K、Ca、Mg、Fe、Cu、Na、Ni含量为主因子1,这主要与其来源为矿物风化有关,而P和Zn含量为主因子2,说明除受矿物风化的影响外,在较大程度上还受凋落物分解以及外源性输入的影响;(4)除P、Cu和Zn在表层土壤表现出明显的富集以外,K、Na、Ca、Mg、Mn、Ni、Fe随土壤发育均未表现出富集特征;(5)土壤pH是影响矿质元素在土壤中迁移的重要化学因素。

期刊论文 2023-02-07 DOI: 10.14050/j.cnki.1672-9250.2022.50.046

以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土壤序列为载体,研究近120年土壤发育过程中主要矿质元素在土壤各层的迁移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随土壤的发育,表层土壤中P、K、Ca、Mg、Cu、Fe、Mn、Na、Ni、Zn等10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在土壤C层中的分布较为均匀;(2)除K、Cu、Fe、Mn、Na、Ni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低于全国平均值以外,其余土层的含量均高于全国平均值;(3)主成分分析显示,表层土壤中K、Ca、Mg、Fe、Cu、Na、Ni含量为主因子1,这主要与其来源为矿物风化有关,而P和Zn含量为主因子2,说明除受矿物风化的影响外,在较大程度上还受凋落物分解以及外源性输入的影响;(4)除P、Cu和Zn在表层土壤表现出明显的富集以外,K、Na、Ca、Mg、Mn、Ni、Fe随土壤发育均未表现出富集特征;(5)土壤pH是影响矿质元素在土壤中迁移的重要化学因素。

期刊论文 2023-02-07 DOI: 10.14050/j.cnki.1672-9250.2022.50.046

选择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工程迹地的人工恢复植物和紫花针茅草原的优势植物以及对应的土壤样品进行对照,利用原子吸收法分析了它们的矿质元素含量特征。结果表明:多年冻土区工程迹地人工恢复区植物的元素含量:>1 000μg/g的元素有Ca、P和Na,100~1 000μg/g的元素有Mn、K、Fe、Mg和Al;而对照紫花针茅草原优势植物的元素含量:>1 000μg/g的元素有Ca和Na,100~1 000μg/g的元素有P、Mn、K、Fe、Mg和Al。人工恢复区土壤元素含量:>1 000μg/g的元素有Ca、Fe和Mn,100~1000μg/g的元素有Mg、K、Al、P和Na;对照紫花针茅草原土壤元素含量:>1 000μg/g的元素有Ca、Fe,100~1 000μg/g的元素有Mn、Mg、Al、K、P和Na。该区域植物和土壤元素含量都属于Ca>K型。人工恢复植物和对照的紫花针茅草原植物对土壤元素的吸收能力具有较高的相似性。K和Al元素的累积与其他元素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他元素之间为正相关关系,元素之间的吸收累积属于协同作用,无明显的撷抗作用。

期刊论文 2011-03-15

选择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工程迹地的人工恢复植物和紫花针茅草原的优势植物以及对应的土壤样品进行对照,利用原子吸收法分析了它们的矿质元素含量特征。结果表明:多年冻土区工程迹地人工恢复区植物的元素含量:>1 000μg/g的元素有Ca、P和Na,100~1 000μg/g的元素有Mn、K、Fe、Mg和Al;而对照紫花针茅草原优势植物的元素含量:>1 000μg/g的元素有Ca和Na,100~1 000μg/g的元素有P、Mn、K、Fe、Mg和Al。人工恢复区土壤元素含量:>1 000μg/g的元素有Ca、Fe和Mn,100~1000μg/g的元素有Mg、K、Al、P和Na;对照紫花针茅草原土壤元素含量:>1 000μg/g的元素有Ca、Fe,100~1 000μg/g的元素有Mn、Mg、Al、K、P和Na。该区域植物和土壤元素含量都属于Ca>K型。人工恢复植物和对照的紫花针茅草原植物对土壤元素的吸收能力具有较高的相似性。K和Al元素的累积与其他元素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他元素之间为正相关关系,元素之间的吸收累积属于协同作用,无明显的撷抗作用。

期刊论文 2011-03-15

选择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工程迹地的人工恢复植物和紫花针茅草原的优势植物以及对应的土壤样品进行对照,利用原子吸收法分析了它们的矿质元素含量特征。结果表明:多年冻土区工程迹地人工恢复区植物的元素含量:>1 000μg/g的元素有Ca、P和Na,100~1 000μg/g的元素有Mn、K、Fe、Mg和Al;而对照紫花针茅草原优势植物的元素含量:>1 000μg/g的元素有Ca和Na,100~1 000μg/g的元素有P、Mn、K、Fe、Mg和Al。人工恢复区土壤元素含量:>1 000μg/g的元素有Ca、Fe和Mn,100~1000μg/g的元素有Mg、K、Al、P和Na;对照紫花针茅草原土壤元素含量:>1 000μg/g的元素有Ca、Fe,100~1 000μg/g的元素有Mn、Mg、Al、K、P和Na。该区域植物和土壤元素含量都属于Ca>K型。人工恢复植物和对照的紫花针茅草原植物对土壤元素的吸收能力具有较高的相似性。K和Al元素的累积与其他元素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他元素之间为正相关关系,元素之间的吸收累积属于协同作用,无明显的撷抗作用。

期刊论文 2011-03-15

选择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工程迹地的人工恢复植物和紫花针茅草原的优势植物以及对应的土壤样品进行对照,利用原子吸收法分析了它们的矿质元素含量特征。结果表明:多年冻土区工程迹地人工恢复区植物的元素含量:>1 000μg/g的元素有Ca、P和Na,100~1 000μg/g的元素有Mn、K、Fe、Mg和Al;而对照紫花针茅草原优势植物的元素含量:>1 000μg/g的元素有Ca和Na,100~1 000μg/g的元素有P、Mn、K、Fe、Mg和Al。人工恢复区土壤元素含量:>1 000μg/g的元素有Ca、Fe和Mn,100~1000μg/g的元素有Mg、K、Al、P和Na;对照紫花针茅草原土壤元素含量:>1 000μg/g的元素有Ca、Fe,100~1 000μg/g的元素有Mn、Mg、Al、K、P和Na。该区域植物和土壤元素含量都属于Ca>K型。人工恢复植物和对照的紫花针茅草原植物对土壤元素的吸收能力具有较高的相似性。K和Al元素的累积与其他元素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他元素之间为正相关关系,元素之间的吸收累积属于协同作用,无明显的撷抗作用。

期刊论文 2011-03-15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7条  共7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