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4

气候变暖背景下,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远离人类活动的偏远高山地区湖泊生态系统已经发生明显变化。然而,气候、非气候因子以及流域过程的影响错综复杂,使得高山地区湖泊生态系统响应全球变化的研究未取得统一认识。本研究选择云南省维西高山湖聚龙湖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沉积记录中的粒度、磁化率、元素以及硅藻等,结合气候记录和遥感资料,分析了近180年来聚龙湖沉的湖泊流域生态环境变化历史。结果表明,1970—1996年间区域气温升高,聚龙湖流域覆盖的冰川大面积消融,地化指标(TOC、TN、中值粒径、沉积速率)表明湖泊水动力增强、营养负荷降低;2000年以后区域降水减少、温度持续增加,流域永久性冰川消失,裸地面积增加,元素和磁化率指标表明土壤风化侵蚀增强。研究时段内,聚龙湖硅藻群落主要以Staurosira construens和Staurosirella pinnata占优势。在水动力增强的期间,河流相的Nitzschia spp.和附生Achnanthidiumminutissima相对丰度增加,硅藻主要组成(以PCA第一轴得分表示)在1960s存在突变点,之后保持相对稳定,与流域气候-水文-侵蚀等指标的持续...

期刊论文 2025-02-17

气候变暖背景下,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远离人类活动的偏远高山地区湖泊生态系统已经发生明显变化。然而,气候、非气候因子以及流域过程的影响错综复杂,使得高山地区湖泊生态系统响应全球变化的研究未取得统一认识。本研究选择云南省维西高山湖聚龙湖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沉积记录中的粒度、磁化率、元素以及硅藻等,结合气候记录和遥感资料,分析了近180年来聚龙湖沉的湖泊流域生态环境变化历史。结果表明,1970—1996年间区域气温升高,聚龙湖流域覆盖的冰川大面积消融,地化指标(TOC、TN、中值粒径、沉积速率)表明湖泊水动力增强、营养负荷降低;2000年以后区域降水减少、温度持续增加,流域永久性冰川消失,裸地面积增加,元素和磁化率指标表明土壤风化侵蚀增强。研究时段内,聚龙湖硅藻群落主要以Staurosira construens和Staurosirella pinnata占优势。在水动力增强的期间,河流相的Nitzschia spp.和附生Achnanthidiumminutissima相对丰度增加,硅藻主要组成(以PCA第一轴得分表示)在1960s存在突变点,之后保持相对稳定,与流域气候-水文-侵蚀等指标的持续...

期刊论文 2025-02-17

气候变暖背景下,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远离人类活动的偏远高山地区湖泊生态系统已经发生明显变化。然而,气候、非气候因子以及流域过程的影响错综复杂,使得高山地区湖泊生态系统响应全球变化的研究未取得统一认识。本研究选择云南省维西高山湖聚龙湖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沉积记录中的粒度、磁化率、元素以及硅藻等,结合气候记录和遥感资料,分析了近180年来聚龙湖沉的湖泊流域生态环境变化历史。结果表明,1970—1996年间区域气温升高,聚龙湖流域覆盖的冰川大面积消融,地化指标(TOC、TN、中值粒径、沉积速率)表明湖泊水动力增强、营养负荷降低;2000年以后区域降水减少、温度持续增加,流域永久性冰川消失,裸地面积增加,元素和磁化率指标表明土壤风化侵蚀增强。研究时段内,聚龙湖硅藻群落主要以Staurosira construens和Staurosirella pinnata占优势。在水动力增强的期间,河流相的Nitzschia spp.和附生Achnanthidiumminutissima相对丰度增加,硅藻主要组成(以PCA第一轴得分表示)在1960s存在突变点,之后保持相对稳定,与流域气候-水文-侵蚀等指标的持续...

期刊论文 2025-02-17

为重建晚更新世以来鲍威尔海盆的古海洋环境演变历史,本文对南极半岛鲍威尔海盆D3-5柱样的硅藻进行了分析,D3-5柱样的156个样品中共鉴定出硅藻54个种和变种,以海水种和冷水种为主。通过硅藻分析,将晚更新世以来鲍威尔海盆的海洋环境变化划分如下:58.6~72.5 ka BP期间,硅藻以冷水种和海冰种为主,并出现沿岸种,推测因南极冰盖增长,鲍威尔海盆受极地冷水团控制,气候出现明显冷-暖交替,而且海平面较低,站位水深较浅;40.7~58.6 ka BP期间,出现明显气候冷-暖转变,海洋环境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变得不稳定,由于海冰融化、温盐循环加强和冰筏碎屑事件的频发导致硅藻种类、丰度骤减;26.2~40.7 ka BP期间,硅藻种类明显增加,出现海冰种,冷水种增加,推测处于末次冰盛期的冰盖增长前期,中纬度暖水团在南极海区的影响范围向南扩大,冷、暖水团强烈混合,驱动温盐循环;26.2 ka BP至今,硅藻丰度增加,极地冷、暖水团混合的指示种Fragilariopsis oceanica指示研究区的表层与底层水体混合增强,海冰覆盖面积持续增大,威德尔环流势力增强,中纬度暖水势力减弱。总体来说,...

期刊论文 2024-12-17

为重建晚更新世以来鲍威尔海盆的古海洋环境演变历史,本文对南极半岛鲍威尔海盆D3-5柱样的硅藻进行了分析,D3-5柱样的156个样品中共鉴定出硅藻54个种和变种,以海水种和冷水种为主。通过硅藻分析,将晚更新世以来鲍威尔海盆的海洋环境变化划分如下:58.6~72.5 ka BP期间,硅藻以冷水种和海冰种为主,并出现沿岸种,推测因南极冰盖增长,鲍威尔海盆受极地冷水团控制,气候出现明显冷-暖交替,而且海平面较低,站位水深较浅;40.7~58.6 ka BP期间,出现明显气候冷-暖转变,海洋环境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变得不稳定,由于海冰融化、温盐循环加强和冰筏碎屑事件的频发导致硅藻种类、丰度骤减;26.2~40.7 ka BP期间,硅藻种类明显增加,出现海冰种,冷水种增加,推测处于末次冰盛期的冰盖增长前期,中纬度暖水团在南极海区的影响范围向南扩大,冷、暖水团强烈混合,驱动温盐循环;26.2 ka BP至今,硅藻丰度增加,极地冷、暖水团混合的指示种Fragilariopsis oceanica指示研究区的表层与底层水体混合增强,海冰覆盖面积持续增大,威德尔环流势力增强,中纬度暖水势力减弱。总体来说,...

期刊论文 2024-12-17

针对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区极端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及黑色路面强吸热作用引起多年冻土融化下沉的特点,采用硅藻土对青藏公路改建完善工程中使用的AH-110#道路石油沥青进行了改性研究,对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进行了评价,对硅藻土改性沥青的隔热性能进行了试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均有所改善,隔热性能得到明显提高;铺筑的试验段病害率明显低于SBR改性沥青路段,表明硅藻土改性沥青在多年冻土地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期刊论文 2013-09-10 DOI: 10.19721/j.cnki.1001-7372.2013.04.004

针对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区极端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及黑色路面强吸热作用引起多年冻土融化下沉的特点,采用硅藻土对青藏公路改建完善工程中使用的AH-110#道路石油沥青进行了改性研究,对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进行了评价,对硅藻土改性沥青的隔热性能进行了试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均有所改善,隔热性能得到明显提高;铺筑的试验段病害率明显低于SBR改性沥青路段,表明硅藻土改性沥青在多年冻土地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期刊论文 2013-09-10 DOI: 10.19721/j.cnki.1001-7372.2013.04.004

针对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区极端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及黑色路面强吸热作用引起多年冻土融化下沉的特点,采用硅藻土对青藏公路改建完善工程中使用的AH-110#道路石油沥青进行了改性研究,对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进行了评价,对硅藻土改性沥青的隔热性能进行了试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均有所改善,隔热性能得到明显提高;铺筑的试验段病害率明显低于SBR改性沥青路段,表明硅藻土改性沥青在多年冻土地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期刊论文 2013-09-10 DOI: 10.19721/j.cnki.1001-7372.2013.04.004

通过对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热传导性能试验研究,得出了不同硅藻土掺量条件下混合料的热传导系数和热容量参数,同时利用有限单元法对冻土地区公路的温度场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导热性能比普通沥青混合料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其中添加15%硅藻土的沥青混合料热的传导系数比普通沥青混合料降低10%左右,而热容量基本不发生变化。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冻土地基表面温度场随路表温度的波动而发生波动,当采用硅藻土改性沥青时,地基表面温度的最大值比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有所降低,尤其是当硅藻土添加量达到15%时,地基表面温度比不添加时降低1.5℃。因此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阻热性能,对保持冻土稳定性具有一定的效果。

期刊论文 2011-03-18
  • 首页
  • 1
  • 2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14条,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