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大渡河流域融雪径流预报精度并延长有效预见期,融合物理成因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的优势,建立基于多因素相似性的大渡河流域融雪径流预报模型,并提出滚动预报方案,实现了10 d径流逐日滚动预报。结果表明:3、7、10 d预见期的平均相对误差可分别控制在5.44%、7.54%、7.71%以内。同时,相较于不考虑正积温和积雪预报因子方案,2021-2023年7场典型融雪洪水预报的洪峰平均相对误差减小了2.98%,最大降低了6.46%。所提方法可为流域水资源管理与防洪减灾提供决策支撑。
为提高大渡河流域融雪径流预报精度并延长有效预见期,融合物理成因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的优势,建立基于多因素相似性的大渡河流域融雪径流预报模型,并提出滚动预报方案,实现了10 d径流逐日滚动预报。结果表明:3、7、10 d预见期的平均相对误差可分别控制在5.44%、7.54%、7.71%以内。同时,相较于不考虑正积温和积雪预报因子方案,2021-2023年7场典型融雪洪水预报的洪峰平均相对误差减小了2.98%,最大降低了6.46%。所提方法可为流域水资源管理与防洪减灾提供决策支撑。
为提高大渡河流域融雪径流预报精度并延长有效预见期,融合物理成因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的优势,建立基于多因素相似性的大渡河流域融雪径流预报模型,并提出滚动预报方案,实现了10 d径流逐日滚动预报。结果表明:3、7、10 d预见期的平均相对误差可分别控制在5.44%、7.54%、7.71%以内。同时,相较于不考虑正积温和积雪预报因子方案,2021-2023年7场典型融雪洪水预报的洪峰平均相对误差减小了2.98%,最大降低了6.46%。所提方法可为流域水资源管理与防洪减灾提供决策支撑。
为提高大渡河流域融雪径流预报精度并延长有效预见期,融合物理成因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的优势,建立基于多因素相似性的大渡河流域融雪径流预报模型,并提出滚动预报方案,实现了10 d径流逐日滚动预报。结果表明:3、7、10 d预见期的平均相对误差可分别控制在5.44%、7.54%、7.71%以内。同时,相较于不考虑正积温和积雪预报因子方案,2021-2023年7场典型融雪洪水预报的洪峰平均相对误差减小了2.98%,最大降低了6.46%。所提方法可为流域水资源管理与防洪减灾提供决策支撑。
本文通过低温模拟渠道结冰试验数据,对两种计算冰盖厚度的斯蒂芬模型和朱波夫模型分别进行了拟合,通过分析发现,拟合出的朱波夫模型计算冰盖厚度与实测冰厚数值更为接近,因此,对于南水北调工程冬季渠道的冰盖厚度,可使用朱波夫模型经验公式进行预测,以进一步计算冰盖膨胀力,防止膨胀力过大对渠道边坡稳定性造成威胁。
本文通过低温模拟渠道结冰试验数据,对两种计算冰盖厚度的斯蒂芬模型和朱波夫模型分别进行了拟合,通过分析发现,拟合出的朱波夫模型计算冰盖厚度与实测冰厚数值更为接近,因此,对于南水北调工程冬季渠道的冰盖厚度,可使用朱波夫模型经验公式进行预测,以进一步计算冰盖膨胀力,防止膨胀力过大对渠道边坡稳定性造成威胁。
本文通过低温模拟渠道结冰试验数据,对两种计算冰盖厚度的斯蒂芬模型和朱波夫模型分别进行了拟合,通过分析发现,拟合出的朱波夫模型计算冰盖厚度与实测冰厚数值更为接近,因此,对于南水北调工程冬季渠道的冰盖厚度,可使用朱波夫模型经验公式进行预测,以进一步计算冰盖膨胀力,防止膨胀力过大对渠道边坡稳定性造成威胁。
使用1981—2017年青藏铁路环青海湖路段海晏、刚察、天峻、茶卡气象站点冻土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和气候倾向率方法,分析总结了环青海湖路段土壤冻结和消融日期、冻结时长、最大冻结深度和冻结深度与气温特征等。结果表明:(1)整个路段土壤冻结入冻时间均推后,土壤消融解冻时间均提前;(2)除刚察外,土壤冻结时长均呈显著减短趋势,1987—1988年冻结时长最大,2015—2016年冻结时长最小;(3)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呈显著减少趋势,青海湖西侧的天峻和茶卡部分年份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100 cm以上;(4)土壤冻结深度随负积温的增大而呈显著增加,200 cm以内土壤冻结深度与负积温的多项式拟合效果十分显著,超过200 cm以后,负积温对土壤冻结深度的影响效果逐渐减小。
使用1981—2017年青藏铁路环青海湖路段海晏、刚察、天峻、茶卡气象站点冻土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和气候倾向率方法,分析总结了环青海湖路段土壤冻结和消融日期、冻结时长、最大冻结深度和冻结深度与气温特征等。结果表明:(1)整个路段土壤冻结入冻时间均推后,土壤消融解冻时间均提前;(2)除刚察外,土壤冻结时长均呈显著减短趋势,1987—1988年冻结时长最大,2015—2016年冻结时长最小;(3)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呈显著减少趋势,青海湖西侧的天峻和茶卡部分年份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100 cm以上;(4)土壤冻结深度随负积温的增大而呈显著增加,200 cm以内土壤冻结深度与负积温的多项式拟合效果十分显著,超过200 cm以后,负积温对土壤冻结深度的影响效果逐渐减小。
使用1981—2017年青藏铁路环青海湖路段海晏、刚察、天峻、茶卡气象站点冻土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和气候倾向率方法,分析总结了环青海湖路段土壤冻结和消融日期、冻结时长、最大冻结深度和冻结深度与气温特征等。结果表明:(1)整个路段土壤冻结入冻时间均推后,土壤消融解冻时间均提前;(2)除刚察外,土壤冻结时长均呈显著减短趋势,1987—1988年冻结时长最大,2015—2016年冻结时长最小;(3)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呈显著减少趋势,青海湖西侧的天峻和茶卡部分年份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100 cm以上;(4)土壤冻结深度随负积温的增大而呈显著增加,200 cm以内土壤冻结深度与负积温的多项式拟合效果十分显著,超过200 cm以后,负积温对土壤冻结深度的影响效果逐渐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