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6

北极正在以全球平均水平2倍的速度变暖,而北半球中纬度冬季出现明显的变冷趋势。这种异常的气候模式受到广泛关注。使用改进的快速多维经验模态分解方法,提取北半球中纬度近地表气温和积雪覆盖频率的长期趋势和变化率。从累积变化趋势来看,自1990年代开始,亚欧大陆中部地区变冷,西伯利亚高压增强,积雪覆盖频率增大;但从变化速率来看,欧亚大陆中部的快速变冷和积雪覆盖频率的快速增加主要发生在1990—2000年代,之后变率趋缓。因此,随着变化率进一步降低,北半球中纬度冬季的快速变冷可能发展为一个短期而非长期趋势。本研究展示的近地表气温和积雪覆盖频率趋势的演化过程,对探究北半球中纬度变冷的成因有重要意义。

期刊论文 2023-03-16

北极正在以全球平均水平2倍的速度变暖,而北半球中纬度冬季出现明显的变冷趋势。这种异常的气候模式受到广泛关注。使用改进的快速多维经验模态分解方法,提取北半球中纬度近地表气温和积雪覆盖频率的长期趋势和变化率。从累积变化趋势来看,自1990年代开始,亚欧大陆中部地区变冷,西伯利亚高压增强,积雪覆盖频率增大;但从变化速率来看,欧亚大陆中部的快速变冷和积雪覆盖频率的快速增加主要发生在1990—2000年代,之后变率趋缓。因此,随着变化率进一步降低,北半球中纬度冬季的快速变冷可能发展为一个短期而非长期趋势。本研究展示的近地表气温和积雪覆盖频率趋势的演化过程,对探究北半球中纬度变冷的成因有重要意义。

期刊论文 2023-03-16

基于风云三号(FY-3)气象卫星的积雪产品数据(snow cover),提出了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趋势提取方法,探讨了2010—2019年中国积雪时空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中国积雪覆盖频率(Snow Cover Frequency, SCF)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特点,每年2月、3月SCF达到当年最大;东北的SCF呈显著下降的年际变化趋势,其他地区变化不大。2)中国整体的积雪覆盖率(Snow Cover Rate, SCR)下降了约1.2%,内蒙古和西藏的SCR下降了约1.5%,其他地区的SCR变化不显著;主要积雪覆盖区的SCR均在2016年发生由增加到减少的转变。

期刊论文 2022-12-25 DOI: 10.13878/j.cnki.dqkxxb.20211228001

基于风云三号(FY-3)气象卫星的积雪产品数据(snow cover),提出了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趋势提取方法,探讨了2010—2019年中国积雪时空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中国积雪覆盖频率(Snow Cover Frequency, SCF)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特点,每年2月、3月SCF达到当年最大;东北的SCF呈显著下降的年际变化趋势,其他地区变化不大。2)中国整体的积雪覆盖率(Snow Cover Rate, SCR)下降了约1.2%,内蒙古和西藏的SCR下降了约1.5%,其他地区的SCR变化不显著;主要积雪覆盖区的SCR均在2016年发生由增加到减少的转变。

期刊论文 2022-12-25 DOI: 10.13878/j.cnki.dqkxxb.20211228001

基于MOD10A2数据对2001-2020年川西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川西高原积雪覆盖率(SCP)年内分布呈双峰型周期变化趋势。2)2001-2020年来川西高原SCP整体呈缓慢减少的趋势。3)川西高原积雪覆盖频率(SCF)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SCF随海拔的增高而增长,且迎风坡和阴坡的SCF高于背风坡和阳坡。4)整体上,川西高原SCF与气温总体相关性为负、与降水总体相关性为正。气温对积雪覆盖频率变化的影响更显著。

期刊论文 2021-09-02 DOI: 10.13448/j.cnki.jalre.2021.305

基于MOD10A2数据对2001-2020年川西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川西高原积雪覆盖率(SCP)年内分布呈双峰型周期变化趋势。2)2001-2020年来川西高原SCP整体呈缓慢减少的趋势。3)川西高原积雪覆盖频率(SCF)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SCF随海拔的增高而增长,且迎风坡和阴坡的SCF高于背风坡和阳坡。4)整体上,川西高原SCF与气温总体相关性为负、与降水总体相关性为正。气温对积雪覆盖频率变化的影响更显著。

期刊论文 2021-09-02 DOI: 10.13448/j.cnki.jalre.2021.305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6条  共6条,1页